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伯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丰富的智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锡伯文学。纵观新疆锡伯族文学史,新疆锡伯族文学主要运用的文学体裁是诗歌。不同时代的锡伯族诗人以自己丰富的创作业绩证明锡伯族是一个诗的民族。  相似文献   

2.
西迁歌:锡伯族的精神家园仲高(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或近或远,或古或今,但很少有哪一个民族象锡伯族那样,以口头传承或书面语方式,用不同语种吟唱本民族的迁徙史。于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产生了满文大型民歌《告别盛京》、汉文艺术诗《锡伯族由东...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的民俗有很多特点,概言之,可分为: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区性、传承性、变异性、原始性、封建性、融合性、实用性、消极性、资料性和变革性等。本文就其分述如下: 民族性民俗的民族性,是某一民族的民俗有别于其他民族民俗的重要特征。在历史上,锡伯族先后和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蒙古、哈萨克等兄弟民族共居过。这些民族及其文化和锡伯族及其文化有过相互影响。但锡伯族作为独立的民  相似文献   

4.
迁徙对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对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影响张雷军锡伯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有172847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新疆、北京和全国其它一些省市。锡伯族如此分散的分布状况,是由历史上四次大迁徙所造成的,迁徙,是锡伯族历史中一个突出的现象。“锡伯”是锡伯人...  相似文献   

5.
锡伯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前后的东胡、鲜卑。据考证,锡伯族属于东胡系民族,即东胡——拓跋鲜卑——室韦——锡伯族。锡伯族的文化是随着萨满教的发展而发展的。今天,在锡伯族文化园地里,不仅可以找到萨满教文化的口头形式,而且可以寻见书面形式的作品。近年从锡伯族民间发现的《萨满歌》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对锡伯族人口文化素质作了较全面、具体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锡伯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各项指标.如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在校生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非文盲率、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远远高出全国、自治区水平,在全国56个民族中位居前列.特别是锡伯族妇女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其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较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关宝学主编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近期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前 ,辽宁民族出版社已出版了《锡伯族民歌集》 ,这套丛书还包括即将陆续出版的《锡伯族诗歌集》、《锡伯族谚语集》、《锡伯族图片集》和《锡伯族大事记》、《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是东北、新疆两地十年来抢救、挖掘、收集和整理锡伯族民间文化的结晶。该故事集收录近 1 50个广泛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各类故事 ,包括风俗传说、神话故事、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动物故事。故事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历史跨度大 ,人格化程度高 ,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活气息。为弘扬民族文化 …  相似文献   

8.
锡伯族巫术的兴衰贺灵(锡伯族)一巫术活动是由巫术心理派生的行为,如果没有巫术心理作为思想基础,便谈不上巫术活动。而巫术心理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均曾存在过的现象。原始时期和蒙昧阶段是产生巫术心理的社会条件。巫术心理是原始先民在原始社会起便逐渐“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古代发展延续至今的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寒冷的北方地理条件,使其培养了豪爽强悍的民族性格;数百年的兵役生活,使其间南走北,造就了屯垦戍边的文化类型;封建统治者“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使其在逆境中自我完善生存方法,并对各种“外来”文化,采取了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在旧中国长期存在民族压迫政策环境中,以及偏处一隅的生存条件下,消极落后的负面文化因素,也得以长期沉滞,并伴随这个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甚至伴随它进入了近代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锡伯族生存的内、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根本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面对这一现状,察布查尔锡伯自冶县积极挖掘锡伯族民间文化,并通过申报《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这一项目来保护锡伯族民间文化,《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项目主要通过萨满文化、鱼猎文化、锡伯族射箭、锡伯族特色节庆活动等五大块来体现锡伯族民俗文化。该项目已通过自治区文化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审核论证.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家文化部作为备选项目参加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选.  相似文献   

11.
陈家琪 《河北学刊》2012,32(2):62-64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锡伯族西迁是被迫的,也是悲壮的。清政府之所以要让锡伯族西迁,其背后隐藏着"种族主义"的冲动和意识,同时也反映出清政府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内在愿望。其实,作为一种学术态度,种族与民族认同的问题决非阶级、贫富、教育以及道德水准、技术统治的同质化、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等方面的范畴可以取代、可以解决,它需要我们认真面对,而清乾隆年间的锡伯族西迁伊犁之事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认同感就不失为一个个案典范。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是我国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之一,他们信仰的是原生性的萨满教。现新疆锡伯族有抄写、保存时间超过百年以上的《萨满神歌奇书》、《萨满神歌》、《萨满场院之书》等三种萨满神歌手抄本,其中有大量咒语。文章论述了萨满治病跳神的场景及萨满咒语,认为萨满教包容了原始巫术的诸多因素。锡伯族萨满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是治疗患者,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萨满跳神及诵唱咒语构成的特殊场景和氛围,能够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效用。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8,(1):17-17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贡岗区文庙街,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是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的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宣传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情为主,目前展出的八个民族是“赫哲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14.
“锡伯”为本民族的自称,汉族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的译名.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大部分锡伯族人民认为自己是鲜卑(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人的后裔.鲜卑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慕容等部南迁到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居住在嫩江、绰尔河、松花江一带,此为今锡伯族之先民.也有些人认为锡伯族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还有另一种说法,“锡伯”为地名,清代舆图将海拉尔迤南的室韦山一带泛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而得名.清代前,锡伯族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5.
大庆地区的锡伯族人于北魏初年开始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兆儿河等河流域活动,迁至松嫩两江后,生活习俗还基本保持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6.
锡伯族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学习汉文汉语。世世代代都从汉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为建造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大厦添砖加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综观锡伯族的传统文化,从思想到内容,内容到形式,以及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大体上都与汉族相同。其发展和演  相似文献   

17.
诗歌语言是人的心态与情感最生动的表达方式。是自然流落的心灵之声,是民族心路历程的写照。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称誉,也是多个民族地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子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这些民族自古就有较为深厚的诗歌传统。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流传地区和从民族角度上分。与新疆民族文化信息相关,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在语言修辞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性。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情歌为例,从词语的特征及修辞格运用方面揭示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在“爱情”这个特殊的社会切片上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锡伯族双语研讨会综述贺忠德,刘成(锡伯族)中国锡伯族双语研讨会于1995年5月15日至18日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召开,该研讨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自治区民委、自治区语委会、新疆锡伯语言学会和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新疆大专院校、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20.
新疆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是最能诠释新疆锡伯族社会进程、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的渊源和特点的一种文化类型。它体现着锡伯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民俗民情等,是锡伯族文化的伦理精髓所在,它蕴藏的"忠义仁勇",对当代中国人道德回归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