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比推理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推理?它能不能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鼎足而立?它有哪些主要形式?它的一般结构式是什么?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逻辑学界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同时,搞清这些问一题,才能充分认识中国古典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特殊贡献,认识类比推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新工具作用。 类比推理是从具体到具体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推理?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学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它与归纳、演绎推理具有同一推理模式,一种认为它是不同于归纳、演绎推理的独立的推理形式。 主张…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逻辑学著作和教科书认为,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对一类事物的全部个体对象的考察,从而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认为它是一种简单的归纳形式,它仅适用于分子极为有限的一类事物,对于分子数量甚多以至无限的事物是无能为力的;还认为它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因此是必然性推理。总之,完全归纳推理的简单性和可靠性相一致。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值得研究的。一完全归纳推理的形式不是唯一的,它不仅有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而且还有由  相似文献   

3.
王颖 《社科纵横》2006,21(11):101-102
晏子以善言巧辩著称于世。在其说辩中,既有引经据典的归纳推理,也有形象生动的类比推理,还有富有哲理饶有趣味的演绎推理。在晏婴口中,逻辑推理不仅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极富创造性。其中演绎推理的运用尤为成功而值得称道。笔者撷取较典型的例予以说明演绎推理在《晏子春秋》中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4.
矛盾范畴仍然在辩证唯物主义者中间引起极大的争论。这种争论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辩证矛盾与形式逻辑矛盾的关系。某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客观的辩证矛盾在我们关于世界的思维中反映为逻辑矛盾;这些逻辑矛盾被认为是客观实在的充分反映,或者被视为仅受到人脑的潜力限制的反映形式。还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逻辑矛盾永远不能充分地反映客观的辩证矛盾。这两种观点是最为常见的对立的观点,在文献中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观点。本文将讨论辩证矛盾的某些一般特征:矛盾的客观形式与主观形式,它同形式逻辑矛盾的关系。我将对这样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如果确实发生了逻辑矛盾,这些矛盾是逻辑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言和思维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家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外乎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甚至进而认为,思维是一种不出声的内部语言活动,从而有内部言语一说。第二种看法是,思维独立于语言,人们首先通过思维形成思想,然后用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思想,形式是一种未知的心理图式;语…  相似文献   

6.
法律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新 《求是学刊》2012,39(3):84-90
论者通常把修辞与逻辑对立起来,很少论及二者如何统一于论证过程,而在法律领域尤其需要这种统一.法律的学科特点在于其推理前提的开放性和结论的封闭性,因而在法律推理过程中,需要通过修辞将开放的前提集合论证为可接受的封闭性前提集合,也需要通过逻辑根据封闭的前提得出必然的结论.文章通过对法律推理过程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证了法律修辞与逻辑的统一性,即逻辑是修辞,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修辞;修辞也是逻辑,是在无法直接进行演绎推理时所备选的逻辑.其目的都在于提高法律推理结论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它的存在同人类的认识活动一样久远。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比较方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的传统观点仅仅是从形式逻辑的类比意义上把握比较的内涵。笔者认为,此种“比较即是类比”式的认识不仅无助于对比较方法真实底蕴的科学揭示,也有碍于比较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其实,比较方法既不同于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方法,也与辩证逻辑中的其它方法相区别。比较方法具体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直接的拟化形式。基…  相似文献   

8.
关于回溯推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潮推理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或然性推理,司法实践中人们也经常用到它。近些年来,回潮推理受到国内法律逻辑学界的重视,许多论著对这种推理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在一些问题上亦未取得共识。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这种推理的形式、推论根据、逻辑性质和定义等基本问题做些较为深入的讨论L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回潮推理涉及一般方法论问题,但本文仪讨论与司法实践中对这种推理的运用相关的一些一般性问题。一、关于回潮推理的形式国内法律逻辑论著在谈到回潮推理时,一般认为,回溯推理是由结果追溯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告诉人们,一种新理论、新观点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对行将被取代或者被刷新的各种旧理论、旧观点的批判。黑格尔既然要提出自己的判断分类系统,就不能不对以往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进行认真的批判和清理。正是这种批判和清理构成了黑格尔判断分类的理论前提,为他提出自己的分类系统扫清了道路,也为我们今天进一步分清这种分类与形式逻辑分类的本质区别,进而批判地吸取其中的合理内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殊洋 《探求》2013,(4):60-63
价值规律是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然而学术界对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即价格是否围绕价值波动且收敛于价值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价格收敛于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价格不收敛于价值。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没有对价值与价格的动态关系给予严格的证明。本文运用规范的数理分析方法,对价格动态趋势进行考察,并得到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且收敛于价值"的结论,从而为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数理阐释。  相似文献   

11.
规则的普遍性与类比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辉 《求是学刊》2008,35(1):76-81
虽然现有围绕如何降低类比推理任意性的问题展开的研究非常之多.但是有关类比推理产生原因的讨论非常缺乏.如果不能有效地解说类比推理产生的原因,那么其他的讨论都会丧失牢固的基础.类比推理的运用来自于规则的普遍性之外的特例--潜在包含,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类比推理的重要性就在于规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归纳的推测本性出发,通过对于以枚举法为基础的传统归纳推理基本特征的分析,深入考察具有发现作用的归纳推理的逻辑性质和内在的逻辑机制,从而探讨归纳操作的基本原理、原则,以便为归纳推理的形式化、科学化、“为归纳问题”的正确解决,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这一出发点,使我们不去涉及广义的归纳,也不探讨概率的归纳。我们将专注于传统的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法,完全归纳法,以及科学归纳法。其中枚举归纳是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完全归纳可以看作枚举法的极限的情况,而科学归纳及相关的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则是枚举法与一定时代所…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论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市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两种组织,市场与企业要么是互补关系,要么是替代关系。传统西方经济学持前一种观点,即认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现代西方企业理论则认为市场与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或分工协调机制,其中的主流——“弱替代论”认为企业是与市场相对立的协调机制,而“强替代论”则认为企业是一种特别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们对脑功能的细节还不了解,但我们已明白了脑过程与心灵过程的一般关系。心灵过程是由脑的行为产生的,同时又体现在脑的结构中。这种回答诚然是一种常识性的回答。可是,这仅仅是少数人的见解。目前盛行于哲学、心理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观点是强调人脑功能与数学计算机效能相似的观点。在这类观点中有一种最极端的看法,认为人脑不过是一台数学计算机,心灵不过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人们可以把这种观点概括为:心与脑的关系就是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我把这种观点称为“强人工智能”观点,简称“强AI”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证性的哲学"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有立场"的哲学传统,其语言使用上的特色是立足"真"与"假"对立的一分为二传统;"描述性的哲学"去除语言使用过程中包括形式逻辑在内的一切前提条件,诉诸一种不断自指或返回自身的"中性"语言,这种语言从古老的语言悖论现象中获得了巨大的启示,消解了各种人为划定的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哲学敞开了崭新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悖论与语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悖论 1.0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指由肯定它真,就可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又可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这类命题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同时非A蕴涵A,A与非A等值。 1.1悖论的原型语句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大意是:一个克利特岛人说,克利特人说的都是假话。麦加拉学派的欧布里得认为这还不算严格意义的悖论,因为虽可从其真推出假,但从其假不能推出全部真,因此他把这句话改成“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这种形式,并将它作为一个难题向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提出挑战,这就是所谓的“说谎者悖论”。“说慌者悖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适用,而必须代 之以一种非整体现的思想方法,分离地考察文化的两个层面。本文由这种考察得出的结论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性文化与实用性文化同现实的经济、政治活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 关系,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两个层面亦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实用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将 不得不归于消亡,完全让位于一种现代性文化;而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则有可能在现 代社会中保有一席之地,与对立的现代性理想文化构成相互竞争且互补的两极,从而进入一 个“复调”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1976年,经济学家D.麦克克罗斯基曾提到过,他的同行们十分重视史学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他认为,重视经济学史有助于搞好经济研究和培养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经济学家们把精力主要放在数学模式分析和数字统计技巧上的趋势有增无减,这种现象使得社会科学史学家相信,经济学家们对历史毫无兴趣,他们不接受以历史依据为凭证的观点。但作者(经济学教授)认为,经济学家们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历史的研究方法,这是多数经济  相似文献   

19.
郭建平 《社科纵横》2008,23(9):80-82
汉末魏晋之际,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动摇,老庄思想却弥散开来,玄学兴起.言意之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所辩的三种核心观点,"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无不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前两种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影响着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斯宾诺莎关于抽象概念和共同概念的独特区分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尽管这种区分有助于解决其知识体系中推理知识的确定性来源问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在写作《理智改进论》时期方法论的某种缺陷,但这种区分也同时深刻地体现了一些理论困难。这些困难存在于斯宾诺莎哲学的身心平行论、追求真观念的方法观和它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思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