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语言文化看加拿大魁北克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看加拿大魁北克的民族问题罗贤佑,曹枫位于北美洲北半部的加拿大是一个由法、英殖民地演变而来的国家。该国几乎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移民,早就有“多民族的马赛克社会”之称。在多民族的加拿大,影响最大的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被称为“两大建国民族”。长...  相似文献   

2.
泰国苗族的习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泰人叫为“苗”(Miao, Meau),在泰国由两个分支即白苗(Hmong Deau)和青苗(Mong Njua)。他们是苗族的两个支系,大多数仍继续住在中国。Hmong发音时鼻孔有轻微的退气声,青苗方言的m没有清化音。苗语属汉藏浯系的苗瑶语言。它有很多汉语云南话、老挝语和泰语的借词。很多苗族学会其他语言,如:汉语云南话、北部泰语、克钦语等。白苗和青苗的方言明显不同,尽管某些词语被认为他们能互相理解。他们的衣服样式相似被认为是相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抓飯     
提起“抓飯”,人們都为它那别具風格的吃法感到兴趣。“抓飯”,維吾尔語叫“普劳”,是維吾尔、烏孜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塔塔尔等兄弟民族人民最爱吃的食物之一。每当喜庆节日或客来宾至,作頓喷香可口的“抓飯”是少不了的。“抓飯”的作法是,先把大米用温水泡起来,再把胡蘿  相似文献   

4.
西藏民族手工业在“三年一小变”中重放异彩。看,那色彩缤纷、来自“卡垫之乡”——江孜的卡垫;那灿如长虹、来自“围裙之乡”——贡噶县姐德秀区的花裙;还有扎囊县的氆氇,错那县的勒布木碗,拉萨的“加钦”鞋,传统的藏装、藏帽、藏靴、藏被、金银首饰,别具一格的家具、腰刀、铜勺、陶罐、酥油茶桶等……这些品类繁多、五  相似文献   

5.
合刊告读者     
現在和讀者見面的刊物,是由原“民族团結”和“民族研究”两个刊物合并出刊的“民族团結”。原来的“民族团結”月刊創刊于1957年10月,“民族研究”創刊于1958年9月,三、四年来,这两个刊物,在党的領导和所有讀者、作者同志們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宣傳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思想,宣傳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偉大成就,从而在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的偉大团結,在我国各民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不断前进的光荣事业中,貢献了它們的力量,这是我們在两个刊物合刊,新的工作从  相似文献   

6.
当今民族文化的处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地球村”、“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等,是近若干年来听得最多的一些字眼儿,也确确实实是世界发展趋势的真实写照。在这种形势下.民族文化如何发展.就成了每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指族  相似文献   

7.
瑶族文书是1973年除夕到1974年元旦,在清莱府钦根县克纳库村瑶族人进行“卦灯”这个重要的祭祀仪式的时候,从村民那里购买来的。实际上,过去三次我们调查团的一个重要调查目标,就是收集现在瑶族所有的用汉字写成的文书。第一、第二次调查时征集瑶族文书的照片就达到了几千张。这些文书经过了长年灵魂崇拜仪式的使用,已经很旧了,污损的地方也很多,许多文字也不清楚,所以,整理它们的时候要花费相当多的劳动和精力。可是,这次在克纳库村得到的瑶族文献大半都是书写得非常清楚、完整的。但又是一些难于理解的文章,然而,对我们文献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当增扎西 《中国藏学》2023,(5):11-20+211-212
钦·索南本是西藏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在夏鲁寺佛殿内绘制的7铺壁画被誉为具有尼泊尔风格的典范之作,7铺壁画均署有钦·索南本的名字,因此他也是在作品上留名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藏族画家之一。文章以《钦氏诸格西历史》和《钦·南喀扎传记》两部藏文历史文献为材料,对夏鲁寺元代壁画作者钦·索南本家族、居住地以及画家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证。钦·索南本出生在古老的钦氏家族,在邦国时期钦氏是工布地方的首领,因平民起义迁徙到雅隆;吐蕃时期钦氏与王室联姻成为吐蕃豪门贵族,为“三大外戚家族”之一,显赫一时;吐蕃政权灭亡后,钦·相布拉迁徙至后藏年堆达策地方。此后钦氏致力于佛学和讲传《阿毗达摩俱舍论》,成为年楚河流域六大书香门第之一,家族中涌现出了钦·南喀扎等多位著名学者,钦·索南本或是钦·南喀扎的弟弟。  相似文献   

9.
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什么民族?”我说,“我是水族。”问:“水族,是不是一个靠水而居的民族,水族的女子,是不是特别美丽?”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民风质朴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许多朋友也许会顾名思义,以为水族就是靠水而居的民族,其实水族的名字,来源于水语(当地人称之为水话)的音译“睢”。  相似文献   

10.
编罢此稿,不由想起两位大文学家的两句话。一句是郭沫若先生的:“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时下拜金肆虐,欲海滔滔,藏族战士李洪生,不流于世俗,仍本人民本色,矢忠民族美德,扶危济困,舍生救人,诚可谓新时期民族英雄。另一句是鲁迅先生的:“中国人的脊梁”。李洪生这样的英雄,不正是支撑今日社会主义中国的脊梁么?!可钦可敬,更可学也。  相似文献   

11.
“民族走廊”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是从整体性角度来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西北走廊”,是西北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包括了“河西民族走廊”和“河湟民族走廊”,以及尚未进入学术视野的“西河民族走廊”等,“西河民族走廊”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空间,是甘宁两省区穆斯林族群与文化互动的重要通道.在对“民族走廊”概念反思的基础上,从文化板联结纽带的角度理解“西河走廊”存在的动因,并以民族及文化流动的实例佐证“西河走廊”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第4套节目(即国际频道)每周五上午11点20分、晚上8点带给观众的是一个30分钟的《民族大家庭》节目。这个节目内容丰富、贴近时代,分“日常节目版”和“特别节目版”。“日常版”由10分钟的“民族人物”和15分钟的“民族发展”构成。“人物”报道的是各民族的时代精英,“发展”反映的是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版”是关于重大题材的深入报道,比“日常版”有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做民族工作的人,我经常有意识地收看《民族大家庭》节目,就象经常阅读《中国民族》杂志一样。前不久,我随朋友专…  相似文献   

13.
“未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辨析刘大友一、“未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概念的提出“未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是相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的概念提出来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跨界民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跨界民族金春子8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陈永龄等提出“跨界民族”理论,并招收“跨界民族”硕士生,从此一个新兴学科“跨界民族研究”正式邮现了……跨界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分别在两个或多个现代国家中居住的同一民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族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 ,早在近代以前 ,民族形态便已经存在 ,这源于民族内部的单系进化规律。民族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近代西方民族的确立只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在近代以前它表现为“前民族主义”(prior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内核是个人权利 ,它对民族整体利益往往表现出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的“国际体系”。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体系也已经扩张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迄今为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之一。但中国作为一个特例,在经历了引进“民族主义”话语的时代以后,却最终选择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并在现实运作中稳步发展,这表明“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非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和田改水:肉孜老汉说水文/刘景华994年下旬的一个星期五,维吾尔族老汉肉孜阿洪在涝坝边饮水时,巧遇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从此,肉孜阿洪便与水结下了缘,每逢星期五必说“水”,三句话不离“水”……文/刘景华民族大视野偶遇李瑞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布札克乡...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间矛盾”的命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间的矛盾”是个新的命题。为什么把“民族间的矛盾”明确地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呢?是为了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科学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民族情况,更好地解决好民族间的矛盾,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具有多重属性,既表现为经济问题,也表现为政治问题,还表现为文化问题等,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可能把它人为地“政治化”或“文化化”.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指向是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标是不承认民族身份、目的是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其实质,就是要“去”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整套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把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制定民族政策作出了新的贡献:一、邓小平明确提出党在民族地区工作的着眼点在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二、邓小平首次把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指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这是小平同志的独创。三、邓小平把民族平等作为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立足点,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四、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五、邓小平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他多次强调:“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并指出:“真正兴旺发达的民族,是开放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