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恶化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整体研究,深刻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过程及机理,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社会经济由盛至衰的一个主要因素。黄土高原应大力种草造林,通过替代经济,减轻农民对土地与环境的压力,以黄土高原自然实体为核心、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为基础,在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生产长期落后。全国十大片农业低产贫困地区,有四片都集中在这里。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十二万四千六百平方公里,向黄河年输沙十六亿二千万吨,不仅使本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使黄河下游堤防常有溃决隐患,严重威胁该地区一亿多人口和京广、津浦、陇海等铁路交通大动脉的安全。因此,高原的治理和建设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 ,已经进入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 ,其基本特征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经济增长的稳步性 ,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湘西 ,尤其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发展绿色环境产业 ,发展现代生态旅游产业 ,对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为建设“山川秀美、环境舒适、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新湘西的宏伟目标 ,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湘西自治州实行生态环境建设是针对该州当前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森林植被已遭破坏…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黄土高原区,特别是丘陵沟壑地区,千百年来森林植被破坏殆尽,生态失去平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不仅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而且农业生产水平极低,人民生活非常穷困。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是长期以来违反生态平衡规律的结果。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地表植被向破坏方面转化。黄土高原的原生天然植被以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但经历代人为破坏,天然植被已十分稀少,许多沟壑区  相似文献   

5.
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北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制约了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种生态危机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核心是水资源的短缺,突出地表现为森林消失、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旱涝风沙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呈现出荒漠化“局部逆转...  相似文献   

6.
梯田是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隆德县50多年来的梯田建设印证了梯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它发挥的作用。本文以宁夏隆德县为例,从梯田的减灾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梯田建设与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梯田建设已构建起两大支撑体系: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二是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体系。同时,较少的耕地提供了较多的粮食产量,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梯田建设中,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并实行集约经营,从而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山区尤其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直接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面对此问题,中央政府及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治理机制,只是个别地方官带领民众进行植树造林。民间社会通过植树造林、梯田以及建设拦泥淤地工程、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等措施进行应对,他们所采取的许多方法不受官方重视,没有被总结、改良与推广。这一时期的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官方与民间社会互动不足,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甘南州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甘南州存在着森林锐减、草地“三化”严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害泛滥等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增加过快、开发建设、管理失控、气候变化、火灾等是造成甘南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生态文化 ,实行生态资源产业化等是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主要障碍 这里,我们以陕北为例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机制进行分析。 陕北地区长期的贫困落后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原因。这里位于黄土高原之上,黄河环绕其间。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这里曾是边关、要塞;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当长一个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很慢,生产方式与文化等也十分落后。由于地处内地,交通不便,这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受制于自给却又难以自足的畸型的自然经济禁锢之中。解放以来,虽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直至目前,这一地区的广大农村仍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     
《四川社科界》2010,(1):32-33
何为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在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风险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提出来新的安全观。近年来,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我国黄土高原广大旱农耕作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利用自然降水径流,发展径流农业,充分保蓄和合理利用自然降水,进一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同时配合种树种草以及一系列旱农耕作技术来提高旱作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一水是环境资源有机结合的纽带。光、热、水、土、气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其相互间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生物生存的“短线平衡”规律,黄土高原旱农区水  相似文献   

12.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3.
从森林分布看唐代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涛 《人文杂志》2006,3(6):125-130
唐代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3%—37%,其环境质量状况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但那时我国的森林分布很不平衡,存在着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的状况,因而唐代的环境质量状况,又存在北方不如南方的局面。尤其是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其环境质量较差,表现为风沙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旱灾害频发,河湖水量萎缩等。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生态的历史变迁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辽西地区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清中期以后随着移民毁林毁草垦荒、朝廷采办木植、官民乱砍滥伐、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摧残 ,使辽西生态环境发生恶性变迁 ,在百余年间 ,造成森林资源枯竭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严重沙化 ,自然灾害频仍 ,河流丧失舟楫之利 ,青山绿水不再 ,十年九旱常现。探讨辽西生态环境的百年历史嬗变 ,可为今日辽西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前鉴之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平度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水保法>,普及水土流失防治知识,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四荒"治理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西部,西起古浪峡,东到子午岭,北抵内蒙古高原,南达西秦岭和渭河谷地,总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近百年来,本区一直是人口众多,垦殖指数高,植被(特别是天然森林)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多,农业生产水平低,人民生活穷困,问题较多的地方。解放以来,虽然受到党中央和敬爱的周总理的关怀,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并未改变,情况也未基本好转。距今几百年以前的甘肃黄土高原,曾经是一个森林草原广布,自然环境优越,畜牧发达,粮食自足的地方。只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采取不合理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大面  相似文献   

17.
樊宝敏 《学术研究》2007,1(12):112-117
探讨我国古代的森林生态状况,不仅是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已取得的考古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结果表明,先秦时期森林资源分布广泛,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以及黄土高原地区都有相当多的森林分布。森林动物种类多,种群数量大,中原和北方地区有不少喜热动物和今天的许多珍稀甚至灭绝的动物,竹类、梅树在黄河流域广泛分布。湿地和水资源丰富,草原广阔,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生态环境在整体上良好而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融洽,由此在客观上奠定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湖南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 ,湖南生态农业建设已从单项技术研究发展到多项技术的综合配套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工程技术模式 ,从户、村级的试点探索扩大到生态农业乡 ,发展到以县为单位的生态农业建设。特别是在全省开展了 5个试点县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标志着湖南生态农业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阶段。一、湖南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广大干群的生态意识还不强 ,…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协调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最根本的途径是建设生态农业体系。本文以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来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遵从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面对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以及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位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中上游的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冰冻圈与干旱区相依并存,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阶梯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