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基本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关键是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动力和手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正如李鹏同志所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也是生产力要素。为了增加产出,要把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很好地组织起来并很好地使用,求得同样的投入有更多的产出,或同样的产出用较少的投入。根据上述对…  相似文献   

2.
增强云南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云南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投资拉动乏力,城乡居民消费“短板”问题突出.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增强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要“稳增长”,有五大制约性因素值得注意.一是地方债务问题,要通过时间和机制,逐步化解我国当前巨大的地方债务,为稳增长夯实内在基础;二是民间投资问题,要通过放开领域,政府投入引导,开启民间投资,解决其信心不足、热情不高的问题,以为稳增长建立动力结构;三是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要通过建立人的城镇化,建立人地挂钩、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将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形成庞大的消费队伍,为“稳增长”构筑红利源泉.最后,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是重要任务.虽然中央已经明确不再搞新一轮刺激政策,但也要注意到中国地方经济投资热的内在渴望并没有消除,在深化认识和中央表率的基础上,当前仍要形成“鞭打快牛”的机制,以获得中国未来经济真正稳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多年来坚持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而高投资、高增长则以高宏观成本积累为代价。高投资、高增长、高宏观成本的发展模式揭示出:我国未来投资的增速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的,而且更多地取决于资金、技术、资源支撑和环境容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转变。  相似文献   

5.
投资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多年来坚持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式经济高增长,而该种发展模式以高宏观成本积累为代价。未来投资的增速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取决于资金、技术、资源的支撑和环境的容量。本文通过对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模式的高宏观成本分析,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当前消费已成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因此要讨论我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不研究我国的消费问题。本文试图从调整与完善消费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加速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也呈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随着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增长的轨道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正在衰减,以新型城市化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新型城市化要求做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既有周期性、阶段性因素,也有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需要通过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与动力加以应对。从供给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从需求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因素。中国经济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潜力主要来自新型城镇化、逐步形成的人才红利、大国经济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四个方面。同时,人口老龄化、能源资源约束、消费需求不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构成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的主要瓶颈。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推动短期政策应对与中长期经济治理有机结合,以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以高水平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指财富在数量规模方面的增加,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如何增大一国GDP为研究内容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在论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向内生增长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笔者认为,内生增长理论与模型的重要贡献是打开了索洛残差的“黑箱”,而它的重要突破是把技术内生化,将知识、人力资本内化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与转换黄平林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现实选择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以追求增长速度为核心的粗放化增长模式,二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增长模式。前一种增长峻式工要依靠外部输入动力推动,也就是由资源投入所推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4):60-65
当前,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低成本要素优势正在逐步消退,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变得不可持续。在资源价格低估、损毁环境成本不足以抵消利润回报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时,市场主体往往选择低成本、低风险和低效率的要素投入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而不愿选择虽然高效率但同时也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效益型发展方式。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所隐伏的"舍本逐末"问题,从微观层面研究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机理,并探讨通过建立要素价格倒逼机制,以消除要素投入依赖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1 .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 ,就要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解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传统的经济理论把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劳动供给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技术进步速率三个方面 ,而现代经济学家们在传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则更多地强调了知识、人力资本因素的重要性 ,并作为增长的重要源泉被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要素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 ,形成内生技术进步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新增长理论模式等。而制度经济学家们则认为经济增长不仅是技术变迁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3.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全面落实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和突破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资源节约型发展为核心和途径,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依托,扩大出口贸易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从靠投入转向靠创新,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为主的内需驱动,从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公平,其增长特征具有创新性、内需性和公平性。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机制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型增长,通过缓解预防性储蓄和推动人的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从而推动消费主导的内需型增长,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能推动公平型增长,因此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通过公共服务视角寻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或路径,而不是将公共服务仅仅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而且公共服务不仅是内容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的情况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这种状况不仅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支撑高速度还不得不扩大投资规模,增加信贷和货币投放,从而造成社会总供求的失衡.事实证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与可持续性取决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我国相对较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意味着未来30-40年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和资本要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说明未来技术进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增强政府在关键领域的治理能力,提高经济整体效率。这些因素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基本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后发优势可以缩短增长方式转变的时间,但无法实现跨越式的转变。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因而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正日益凸显,科技优先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向人们表明,支持教育的政策是有效的,因为它提高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将导致经济无限制的增长.对研究开发给予资助同样是有效的,因为它增加知识的生产.投资与知识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因而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文章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发展观的关系切入,在对有关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从科技驱动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机理,认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更加充分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7):103-111
把握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空间溢出特征,对撬动农村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空间溢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等空间计量模型及其估计方法,比较分析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效果更佳;通过对模型估计结果的综合比较发现,邻近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消费的示范效应下,农业信贷配给不仅会抑制本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而且会阻碍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为目标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增量改革,应当成为扩大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村内需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要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价值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社会新价值也相伴随同时增长。因此,虽然直接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活劳动效率的提高,社会新价值仍然呈现巨大增长的趋势。所以,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观点并没有失去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信贷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特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系到能否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 ,同时也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据经济学家测算 ,居民消费每增长 1% ,就可以带动 GDP增长 0 .5 %。因此 ,我国政府把“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把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而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发展信贷消费。信贷消费 ,这一被誉为“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方式 ,对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 ,推动生产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它必将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