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染 《社区》2001,(10):34-34
北京绢人是把雕塑、绘画、染织、缝纫、金工、木刻等多种技能融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它用金属丝作骨骼、棉花作肌肉、绢纱作皮肤、真丝作头发、布帛作衣裳,因此在轻巧美观、高贵华丽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绢人以其形态生动、服饰华丽享誉京城,可如今能耐下心来花几年时光把传统的北京绢人继承下来的人并不多,崔欣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崔欣从十几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有一座号称“南国灯城”的彩灯博物馆,这也是世界唯一研究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该馆建成于1993年夏,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75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顾叶亮,人称十里秦淮的“一灯大师”。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他正好15见,为糊弄几个钱交学费,被家人逼着跟夫子庙扎灯老艺人李桂生打打杂,削萝子、搭架子、糊胚子,没曾想到就此落入灯海至令,成为金陵“名灯”。3年前,他被秦淮区政府“揪”到濒临倒闭的夫子庙彩灯厂“救火”,善于革新的闯劲得到  相似文献   

4.
元宵节观灯     
正月十五晚上,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滨江大道观灯。今天的月色很好,碎银似的月光倾泻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如蝉翼的纱衣,真是美丽极了!来观灯的人很多,大道上人山人海,道路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有金鱼彩灯、兔子彩灯、绵羊彩灯等,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5.
香云纱情结     
落樱 《社区》2014,(17):52-52
我一直认为衣服的质地很重要,好比人的内在;有了好的质地,还能好打理,好比人贵而不娇;若能再加上纯天然,好比人的性情纯真自然,那才是上佳。香云纱是真丝的一种,却是真丝中的特例。绢、纱、绮、罗、锦缎们无不爱作出飘飘欲仙的矜贵模样,独有香云纱,古朴低调,不与争锋。  相似文献   

6.
荀觅 《百姓生活》2014,(7):46-47
走进北京洋桥学校,一个名为“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里展示的“女子”或弹着琵琶、或低头抚琴,个个娟秀俏丽,从头发、头饰到手指、服装,都精细、生动。其实,这些“女子”是用丝绸纱绢制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饱满的热情和赞美的笔调将湖南湘西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苗族“十字”数纱艺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从苗族“十字”数纱艺术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以及其现状与未来等四个方面揭开了湘西苗族“十字”数纱艺术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级非遣的佛山彩灯在明清时期成行成市,积淀了因商而生、倚商而承的产销传统,但因近代商业生态的破坏而式微.1956年以后,佛山彩灯被纳入企业集体生产,其艺人谱系得以建构,扎作技艺得到传承;并以市场为主导,应时应需而变衍生了新功能、新形式.这种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实现彩灯传承的方式,正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模式.因存在艺人队伍断层、本土市场不足、产业化风险等原因,彩灯传承遭遇诸多危机,亟待认真审视与破解.  相似文献   

9.
初夏的一天,72岁的朱玲宝一大早就从宝山区赶到了位于静安区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参加"快乐活动,放飞梦想——上海市学校少年宫集中展示活动"。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的唯一传承人,朱玲宝向现场的小朋友传授起了"罗店彩灯"的制作方法,他热心地告诉小朋友彩灯的制作过程——先在胶布上画刻度,再进行铁丝几何图形的制作……"希望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小朋友认识罗店彩灯。"  相似文献   

10.
LED点阵显示屏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器件,是由多个独立的LED发光二极管封装而成,可以显示数字或符号,通常用来显示时间、速度、系统状态等。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采用74LS154作为译码驱动器,可以控制LED点阵屏的输出字符和图案的模式状态,通过光敏电阻制作的光笔作为接收器,通过三极管放大,再经过反向电阻,输入单片机,实现灯从微亮到人眼可看见的亮、“划亮”、“反显”、“整屏擦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梁平竹帘     
<正>梁平竹帘起源于朱代,经元、明至请,工艺曰臻成熟、制品更加精美。清末民初民间画师方炳南首创在竹帘上作画,从此将梁平竹帘引入工艺美术殿堂,并引来知名画家、书法也在帘上题字、献画,更使梁平竹帘名闻遐迩。梁平竹帘品种繁多。有条屏、通景屏罗汉屏;有中堂、推心、横推、斗方;有屏风、对联、奖状、信插;有绣帘、门帘、灯  相似文献   

12.
"灯壁"是陇南一带民间流传的一种装饰性家具,从形制和结构方面来看,应属于明清以来流传的小型插屏,但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灯壁装饰图案的内容取材广泛,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造型简洁概括,色调古雅,粗犷中不乏精巧,既有北方民间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又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涵义和地方民俗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3.
小说家华严,迄今已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上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智慧的灯》,曾轰动台湾。这部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背景的小说,在描写大学生生活、恋爱中,寄寓着佛家的哲思和精神追求。此后她写恋爱、婚姻、家庭的小说,故事多姿多彩,但各有各的寄托。她在长篇小说体裁的创造上取得了很大成功,除传统的叙事体外,还有日记体、书信体和对话体。构思巧妙,描写、对话和人物语言,也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再说纸,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用帛和绢,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点,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的色彩变化。画在绢上,画的光洁度就更加强一些。我们现在主要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用矾水加工过,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腻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画工笔画。现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蝉衣笺”、“云母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矾…  相似文献   

15.
董金林 《金陵瞭望》2009,(29):64-64
12月1日,市民从南京新街口“东方之冠”造型彩灯旁经过。辞旧迎新之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造型彩灯和欢乐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将南京新街口装扮得美轮美奂,节日气氛日渐浓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 80 31和 2 4个彩灯及一个语音集成芯片所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对彩灯的显示效果的控制 ,并配以各种形式的音乐 ,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项伟大创造。秦、汉时期,我国的丝绸纺织业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以西汉王朝为例,当时在首都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大量优秀工人,专门为皇家生产高级绫绢;民间的纺织业,由于不断革新纺织工艺,更是竞放异彩。相传汉武帝时臣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陈宝光妻能织葡萄锦、散花绫,大将军霍光的妻子特意把她召到长安织作。她用的织机有一百二十个镊子,六十天就可以织绫一匹。这种能织图案花纹的织机,无疑是纺织业中的新工艺。从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初年二百余件丝绸衣物及残片看,当时已有了绢、纱、罗、绮、锦、麻布等多种品类。其中的一件素纱禅衣,长一六○厘米,两袖通长一九○厘米,重量只有四十八克,即不到一市两。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说薄如蝉翼的“雾縠”了。  相似文献   

18.
石灯幢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2):169-169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南部,座落着渤海国时期的兴隆寺,在寺北部三圣殿前,有一个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佛教艺术品,俗称为石灯塔,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上也有称其为石灯、石塔、灯  相似文献   

19.
川北灯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清朝中期灯戏就与川剧昆、高、胡、弹共五种声腔为一体。灯戏来自民间,方土味浓,喜剧性强。《南充府志》载竹枝词:“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夕戏有灯。庭前庭后胖筒筒(按:为灯戏伴唱的胡琴的俗称),满座捧腹妙趣生。”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引下,川北灯戏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20.
谈庄秧歌灯起源于常州市金坛区的谈庄村,入选江苏省和常州市的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目前,关于谈庄秧歌灯的起源时间有"清咸丰年间""明末"和"抗战初期"等几种观点,有关文献和口述中也存在不少与历史不符或缺乏说服力的问题。文章认为,谈庄秧歌灯大致起源于清末民初,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兴盛期,谈庄秧歌灯是融江南秧歌、民间小戏与花灯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并与皖东秧歌灯有一定的渊源,同丹阳秧歌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