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通过民族识别,现已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90%以上。汉族以外,有55个民族,由于他们的人口比汉族少,所以习惯上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费孝通教授把这种局面称为“多元一体格局”,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渊远流长绚丽多彩的一体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
五千年中华历史所造就的中华文化,复杂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华织锦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织锦绣文化。从空间维度俯瞰其历史演进脉络,各民族织锦绣文化的差异性总体上展现出“多元”的表征,在族际的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熔铸于共同的中华文化而成为“一体”,其发展轨迹清晰地表现出由“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逻辑演进历程。换而言之,基于不同层次文化结构的各民族织锦绣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织锦绣文化同时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其中,“一体”是主线,“多元”则是内含元素。研究发现,中华织锦绣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融成,对于厚植中华文化沃土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秀的民族关系在南方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性,对研究中国的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金秀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政治平等保障民族团结、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文化繁荣培育民族团结、以社会和谐巩固民族团结四条基本经验.金秀瑶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的一个缩影,"金秀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认同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费孝通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活动之后,不顾78岁高龄,进入南岭山脉瑶族聚居区考察,并就瑶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建立南岭瑶族经济开发协作区等做了深刻的论述。本文记录了费老此行谈话的内容,并探讨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潇贺古道作为民族迁徙与融合的重要通道和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实证,为基于多民族艺术“三维交融”的艺术乡建活动提供了历史生成条件和当代实践场域。沿线瑶族村落艺术乡建的历史生成逻辑在于:经济互补促使区域发展格局正式形成,为艺术乡建提供了瑶族传统村落这一特有村落形态;族际互信使得区域治理共同体更加巩固,为当代基于民族互嵌的艺术乡建奠定了坚实社会根基;文化互鉴助推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为当代基于艺术交融的艺术乡建提供了精神动力。以沿线三个瑶族村落为中心,在当代艺术乡建实践过程中生发出多维路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艺术家赋能路径;艺术融入乡村建设的村落空间活化路径;艺术嵌入乡村建设的节日完形诗意栖居路径。这是对艺术乡建在历史语境和现代化语境中的反思,也是对其研究话语和疆域的创新拓展,更是民族地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对象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多元一体伦理道德的魅力──西北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之一马进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特征,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血肉相联、情同手足的关系,也非常恰当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最本质、最丰富的特点。伦理道德是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8.
覃琮 《民族学刊》2021,12(5):68-74, 11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积累了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资源。《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是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民族文献大系”丛书的第一部,收录世代流传于广西田东县瑶族布努支系的婚俗歌谣。该书不仅是对瑶族歌谣文化的一次抢救性发掘和系统性整理,更在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提升瑶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瑶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培育和铸牢、促进中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构筑中国瑶族和世界瑶族的联系纽带、凝聚全球华人向心力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历史文化具有以汉、朝两民族为主体,“多元”文化融为一体的特点。延边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记忆,是促进民族互动、情感沟通,强化社会凝聚力,形成共同内群体认同的重大动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是把社会中“内群体和外群体”二元对立转换为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群体的融合思维,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不谋而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七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各民族历史记忆的共同性和相似性,是加快民族心理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和“公诸众人的意义参照”。“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在新时代演化为中国学术、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研究发现,这个概念的提出、传播及政治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政治化使其从最初仅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描述性概念,发展为在学术、新闻、教育、政治领域同时使用,兼具描述性、规范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概念。相比“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既能把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含义和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把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结构之国家民族的含义,和“一体”对“多元”的统摄性、“多元”对“一体”的支撑性表达出来。它蕴含的思想、实践引导动能的释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以其作为核心概念、理论基石重构关于中国民族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问题的研究上 ,有两个重点领域 ,即中华民族的多元本土起源问题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问题。起源问题的实质是“多元” ,凝聚力问题的实质是“一体”。多数研究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两个问题的分别研究上 ,而很少能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多元”与“一体”的历史演进事实为线索 ,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用多元一体教育观形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形成。作者认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不仅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各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一体教育显在与潜在发展相互交替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瑶族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过去,由于封建统治的压迫和歧视,导致瑶族逐渐成为我国的跨境民族。瑶族自古以来生活迁徙多变,“常住青山千万山”,“吃尽一山过一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中国瑶族艰辛的游耕历史,过上了定居的幸福生活。而国外的瑶族仍在不断的流动,他们的足迹不仅留在东南亚,甚至涉足于西方,与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发生了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民族学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13.
游红霞 《民族学刊》2022,13(4):11-18, 132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建构文化认同、树立中华民族整体形象等现实意义。妈祖信仰自北宋发展至今,通过分灵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地区间、宫庙间,以及相关信众族群间互动交流的信仰谱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的辩证统一。妈祖信仰谱系以分灵、朝圣、巡安等仪式为媒介建立了信仰的整体性和互动性,树立了祖庙认同的意识,并在祖庙与分庙间形成互助结构体系,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多元民族文化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依赖于教育。处于教育与文化互动状态中的西部教育必须按照现代民族文化的生成条件和方式去配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选择和运用适应民族文化传播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从而根本上保证现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如何协调民族多元与国家一体的关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侯万锋的《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认为,“多元一体”理论是对我国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放结构的理论升华,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为现实的起点。蒙元耀的《语言平等与和谐社会构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述民族语言平等政策的贯彻问题,认为语言平等涉及少数民族的权益,也涉及多元文化保护。国家经济、文化要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少数民旅的语言文化,让弱势语言文化有…  相似文献   

17.
土司是元明清等朝利用少数民族首领代表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产物,研究我国历史和民族史的土司问题应以国家存在为前提.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历代土司逐渐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在封建王朝强调的治统一贯中,历代土司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化”、民族地区的“内地化”和政治一体化;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文化共享中,历代土司通过文化交流和兴学启智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和文化认同;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民族一体中,历代土司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参与并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次的民族关系、上位层次的国家全局、“国家—民族”关系互动下的中国式现代国家发展。同时,“国家—民族”理论并不是西方所言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强调国家利益、国家认同至上,将国家统一、政治一体奉为第一价值同时包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新国家主义”,这一理念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也对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蚂节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极具农耕色彩的节日。在壮族与汉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其文化要素与内涵不断丰富,壮族神器铜鼓与汉族神兽实现互通,壮族文化与道教文化得以互融,壮、汉民族以仪式为纽带“同祀共欢”。壮、汉民族通过“互鉴”的途径达成“共享”,从而实现彼此文化的交融。蚂节也因此发展成为整合壮汉民族关系的节日庆典。这一鲜活案例不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体现,而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对于从多维度探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政治文化评析: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族共和”到“多元一体”,中国的族群和民族实践,始终处在一种历史文化和现代实践的对话之中。文化多元、政治一体是不争的事实,而民族主义的文化一体加政治一体,则是值得商榷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