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九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以下简称“初一新教材”)和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以下简称“高二新教材”)两本新版教材与人民教育出册社出版的旧版教材相比,在中学生历史学习和记忆方面,特色十分鲜明,如:图表大量增加,课文中安排思考专题、引用原始资料、划分正文与阅读部分、课前增设“内容提示”……这些无疑增强了教材的生动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以下就图表谈谈笔者之浅见。  相似文献   

2.
茅盾故乡发现的茅盾小学时代的两册作文本公开披露以来,已引起茅盾研究界的极大兴趣。无疑,这是研究茅盾少年时代的一份珍贵史料。但是,从介绍这两册作文的一些文章看,对它们的写作时间除其中第二册因注明是己酉年(1909)春而明确认定外,另一册未署年代的作文本至今未能认定是何年所作。有的文章认为作于1908年下半年(见《南京大学学报》八二年第二期);有的虽然认为这两册作文是茅盾1909年的作品,但又将未注明日期的一本放在注有“己酉年”“自闰二月初九日起至”字样的一本之前,认定为“第一册”,令人费解(《新文学史料》八二年第一期)。现据笔者所及,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由于内容、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使它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试用本好教好学,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从一批中学的调查中,发现这册新课本对于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学,学生是可以学得生动活泼,并有发展余地.而一般的农村中学,对“测量”、“力”、“运动和力”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试用教材即将出版发行。这是教材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新教材符合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客观规律,标志着外语教学走上了改革之路。新教材第一册具有功能性与交际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新教材也非尽善尽美,如口语比重略大,从语言结构、方式上加以改进,则将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精读 (修订本 )第一册第三课《ThePresent》(《礼物》)一文在主题、修辞手段、谋篇布局等三方面写作技巧的分析 ,探讨了大学英语教材对大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作者认为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而“情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 ,大学英语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情商”的一块主战场 ,因此 ,英语教材文章的选编要具有对“情商”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是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进入第二学段,才学习基本运算律。儿童接触数学是从数数开始的,数数的经验是他们进入小学学习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儿童并不知道什么基本运算律,也学会了自然数四则运算,为什么还要学习“基本运算律”呢?学习“基本运算律”是为了能进行简便运算吗?“基本运算律”究竟是什么法宝?事实上,在数数与计数的实践活动中已经蕴含着基本运算律的思想。例如,加法交换律的思想,在学习加法伊始就开始渗透了;乘法交换律的思想也是如此。图①图②图①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习加法第二节课的课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一释“一盏寒泉荐秋菊”“荐”在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中凡两见。一见于第一册刘鹗《大明湖》中“(古水仙祠)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一见于第七册鲁迅《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句.编者对这两处“荐”均注为“献给”,笔者以为对前者也注为“献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9.
《子鱼论战》是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入选的篇目之一。我们在学习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大司马固谏”一句的注释有所不同:《中华活页文选》第二册(62年版)的注释是:“大司马——指司马子鱼,司马是统带军队的高级长官。固谏——坚决劝阻。”《春秋左传集解》第一册(77年版)的注释是:“大司马固,庄公之孙公孙固也。”根据我们对有关当时历史资料的初步了解和对作品内容的粗浅分析,认为《文选》的注释是正确的,《集解》的注释(即杜注)是不当的。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一句:“所谓华山洞者,从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见全国通用高中第一册语文教材)原句可译成:“有个名叫华山洞的,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命名的”。阳,山的南面;以,连词,作“因为”讲,表示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然而细细推敲,无论从课文内容或文字的字  相似文献   

12.
葛波 《宿州学院学报》2002,17(4):140-141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课第一册第一章“力”时,普遍反映摩擦力难学,特别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更加难以掌握,这一难点,如果学生不能突破的话,将直接导致他们在以后讨论力对物体做功问题时,对摩擦力做功混淆不清,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甚至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5.4 O数理科学和化学 数理科学和化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态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一组科学;也是其他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本类组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晶体学。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力学”就是从“数学”和“物理学”中派生出来的,“晶体学”联系着“物理学”、“化学”和“矿物学”。编列本类组的各门科学体系,主要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其中:“O1数学”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计算数学;“O3力学”是从理论力学到连续介质力学;“O4物理学”是  相似文献   

14.
重新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材获得了“教”与“学”的一致好评。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有了相当的改进。本文主要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顺序问题”、“世界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教材知识结构表现形式的改进”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新教材结构的利与弊,肯定了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是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活泼性于一体的好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徐世英在《中国语文通讯》83年1期指出语文课本在注音方面存在一些错误的问题.例如:“更无庄堡人家”,把“堡”注成bǎo,应为b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初中《语文》第三册).“番阳”,把“番”注成bǒ,应为pó(按,“番”通“鄱”,“番阳”即“鄱阳”,《赤壁之战》中的“番阳”即今江西波阳县一带,但不能把“番”注成“波”的音).(《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16.
析: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老山界》中,有一句“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锇了。”从整句看,当然是因果复句,如果单就“粥吃起来十分香甜”,那应如何分析呢? 已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仅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阐要》(张拱贵先生主编)中有所提及:“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因何事’‘在哪方面’而有的,述说的重点在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了。”《阐要》把它归属于连动谓语句,也还留有一点余地:“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句话从字面上看由名词平列构成,各选本注释多仅释其大意,而对其句法结构却未加解释。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注释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四册,中华书局)注为:“大意是:把鼎当作铛,把玉当作石,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碎石。”这两种注释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象是句中存在名词意动用法,因为“把……看作/当作……”正是用来对译意动用法的常用句式,但是,如果按意动用法来理解,原句就当作:“铛鼎石玉,块…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史学家内藤虎次郎(湖南)与我清末进士出身的金梁(息侯)等人,本世纪初于沈阳故宫崇谟阁首先发现《满文老档》,使这部珍贵史料在被束之高阁尘封了百余年之后,为世人所知。1931年2月,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从内阁大库档案中又发现《满文老档》数套,以及《满文老档》的底本即“原档”37册,始悉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775—1780),曾依据原档缮抄过正,付、草本三部,每部中又各备两套,有“照写本”和“音写本”之别,照写本册面签署老满文为“无圈点字档册”;音写本册面签署新满文为“加圈点字档册”。庋藏于北京乾清宫的是草本和正本,册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里编进了逻辑知识课文.这对于指导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从而在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说话和写作)时严密精确、运用逻辑知识学好其他各门科学,都很有邦助.但在逻辑教材中有些提法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这里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册的四篇逻辑知识课文中几个提法提出商榷意见.1、“对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就是判断.”(第一册117页)  相似文献   

20.
简册与龟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起“典册”,人们马上就联想到,这是—种由竹简编联而成的集合体。“典”这个字,篆文的形态为“册在兀上”(《说文》),甲骨文的形态系双手捧册,可见其原始含意应是受到重视的册。上古的文字,附加成份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无所谓,所以,“典”、“册”两个字最初很可能就是一个“册”字。关于“册”字的解释,唐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说:“简据一片而言,册是连编之称。”宋代程大昌讲得更加简洁:“联简成册”(《演繁露》)。言下之意,凡是典册都是编简而成的简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