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40年代的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大师”级人物。沈从文在小说创作的同时也写下大量的批评文字。作为“大师的批评”,沈从文的批评文字的确有独到之处,但其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个人艺术趣味对其文学批评的制约;对左翼文学现象作简单化排斥、抵制所反映出的批评家学术立场的缺失;对理论的轻视与排斥所表现出的轻理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讲故事的方式、情感的类型、人性的表现三个角度将张爱玲《小团圆》中的"小团圆"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大团圆"作一比较,指出《小团圆》是个体意识的零碎记录,由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而成,不像"大团圆"的情节起承转合一应俱全;《小团圆》的核心内容是私人的残缺的情感——不完整的母爱与父爱、稍纵即逝的爱情,而在"大团圆"的故事中,母慈父严,夫妻举案齐眉,天长地久,这些个人的情感只占小小的比例,多被功成名就、定国安邦的豪情冲淡;《小团圆》着重表现人性中"小"的一面——纵情、重利、贪生,作者对这些不做彻底的道德评判,而"大团圆"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讴歌大公无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等人性中较伟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读经”现象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儿童“读经”的本质是一场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在“经”的选择上,要关注文学的经典,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博性、科学性和递进性;在“读”的问题上,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兴趣,而且要处理好“阅”与“读”、“读”与“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伤逝》题目入手,来阐释鲁迅先生这部作品的深层意蕴。通过“伤”与“殇”之间关系的深层挖掘,来展现《伤逝》创作所体现的深刻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意红火、深受锡城食客喜爱的两家“味仟”拉面馆,今年初遭到日本重光产业株式会社商标侵权指控和巨额索赔。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于2月23日和3 月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这两起跨国商标侵权纠纷案。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原理》、《时间与自由意志》和《释梦》是洞彻文学“意识流”背后理论意义“魔力”生成的必读文本。它们个中所关联到的“意识流”问题的重要观点反映出合理与悖缪交互错杂 ;但它们所透发出来的美学价值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观念上均给予了文学“意识流”之孕育以诸多的启迪和裨益 ,使其通过本身所进行的审美融化 (当然 ,也辅以其他因素的从中掺和 ) ,以“另类”的面容在世界文苑中魅力四射 ,给文学叙事艺术格局带来空前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雷华荣 《社区》2008,(31):39-40
2006年10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被下派到闽北光泽县一个叫杭中的社区。当时,组织上给我安了一个“主任助理”的头衔。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中庸”,这是孔子和谐观的一种表达。“和为贵”,在处理国家、家庭、朋友之间的事务时都要“和”,在个人的生活态度上“心平气和”,不能太冒尖,也不能消极,要处理好“和”的一个尺度。“和”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范畴,由“和”凝聚而成的“和”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概念。鉴于此,对《晋书》中的“和”进行探究别具意义,有助于明晰“和”的文化存在。“和”字在《晋书》中出现频率很高,共出现954次。《晋书〉中的“和”被分成了自然、生活、文学、科教、国家、宗教等类别。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寄寓个人感兴 ,以“诗心”作史 ,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性”丰富的文化巨人 ,孔子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文化史上“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孟祥海 《社区》2010,(29):6-6
1917年蔡元培受孙中山之命接管北京大学.诚邀辜鸿铭来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胡适对此提出异议,蔡元培解释说:“我们尊重的不是辜鸿铭的辫子,而是他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本文首先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了"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可谓"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这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世初之初,我国学术界围绕孟子论舜的案例和《论语》“父子相隐”的观念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实际上,普遍与特殊这种西方式的两分模式并不是解读任何文明、文化、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对孔子思想的真实理解应回到《论语》文本本身。“亲”“仁”“爱”“礼”只有层次上的差别,无根本性质上的对立,“亲亲”是“仁”“礼”之根源,血亲是人伦之情的发源地。重视家庭的儒家传统文化,超越一切功利的“亲亲之光”对缓和当今多元主义文化的冲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在《都柏林人》众多作品中,《一朵浮云》是乔伊斯尤为珍爱的一篇。它生动地叙述了一个都柏林成年人被生活、家庭羁绊无力实现个人梦想的故事。通过对《一朵浮云》中小钱德勒——一个中产阶级的代表的性格和精神活动的描述,可以发现当时爱尔兰人的精神世界以各种各样的瘫痪状态存在着。他们在社会的重压之下,陷于其中不能自拔,可悲又可怜。虽然他们渴望逃离,希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由于传统道德观念、家庭责任的束缚和内心世界的软弱犹豫,最终仍然向社会妥协了,以一种瘫痪无力的精神状态继续过着残缺不全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老子》第五章是体现老子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思想的代表性章目之一。此章之主旨,乃在于主张虚静无为,效法天地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者运用双重比喻手法,强调圣人要像天地仁爱万物一样地仁爱百姓;而要实现如此之爱,圣人就必须进一步像天地自然运转生化与仁爱万物一样来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仁爱百姓。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老子》全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李渔以“一人一事”为“主脑”的剧情结构理论,突破了戏曲“首重音律”的惯例,揭示了这一文体的基本规律及其艺术蕴藉。然而,李渔以之分析《西厢记》之“主脑”的“一人”为“张君瑞”,“一事”为“白马解围”的观点,却不尽合乎情理。其实《西厢记》所立“主脑”之“一人”当是“崔莺莺”,“一事”当是莺莺的“自主择婚”,并以此建构“许婚”与“望配”、“赖婚”与“私会”、“改配”与“团困”的三组二元对立剧情结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阅读较困难但内涵又丰富的一部作品,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以往研究者所未注意到的重要思想,即明显的反“左”主题,这一主题集中体现在作品主人公蒋纯祖针对作品中所反映时代的现象以及周围“左”倾思想人物的对立中,这一新的主题提高了该部作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风”“骚”能否进行比较,“风”“骚”比较的价值何在,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李金坤副教授积二十年之功创作的《风骚比较新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新论》)对这两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和切合实际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细致考察史料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渤海国是以粟末琳辐族为主体建立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封建政权,而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成果,已有研究多以产权、绩效、制度变迁等视角对其确立进行解析,但缺乏从文化传统和"官""民"互动等维度的探讨。为此,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及其内涵出发,基于"小传统"的排他性、"大传统"容纳性及二者互动等维度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小传统"对"大传统"的排斥建构了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微观基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渐进式接纳确立了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则是内嵌于承包责任制形成过程的文化机理。为发挥"大传统"与"小传统"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双向推动作用,从传统改造、文化协调和提高文化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