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清狭邪小说以对风月女性私人空间的描写,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风月女性通过获得私人空间的所属权,来进一步争取发言和自由的权利。然而,当帝国末期小说中这一群特殊的边缘群体,在把握空间发言的权利、寻求经济独立并获得更多性别自由的道路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风月女性话语权在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双重缺失使得她们只能成为被描述、被阐释的对象,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2.
晚清狭邪小说的出现是前代妓家文学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更与晚清上海特殊的洋场文化有关。上海洋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移民社会特征,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晚清狭邪小说的生成与书写,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洋场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4.
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晚清时期到民国初年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表现出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由此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中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近代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狭邪小说中蕴含有丰富的原型 ,它们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叙事。具体讲 ,仙人思凡原型建构起“犯戒受惩———凡间磨难———重返仙界”的叙事模式 ;凡人游仙模式则聚焦游仙过程的艰难 ,行为主体超越生死、勘破色相方能成仙。因果相报模式既成为组织情节、安排结构的依据 ,也是制约人物命运的要素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成为人物命运的预置模式 ;它还成为增加叙事魅力的手段。乡下愚伯模式建构起“离开乡村到都市———流连都市———逃离都市回到乡村”的叙事模式 ,其价值在于表现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叙事在晚清受到了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与把握<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间的袭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与嫖客的关系从古典时期的从属关系变为金钱关系,这使得妓女经济开始独立,并且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才子"在近代上海妓院已经不能成为妓女们的理想对象,反而被她们任意宰割、戏弄;同时,散漫使钱的商人,也未必能受到妓女们的真心对待。妓院男女关系的新变化使得到妓院"寻欢作乐"的男性迫不得已要发生改变,因而,海派狭邪小说构建了全新的男性魅力体系——"功架"。  相似文献   

8.
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社会小说创作,是近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自鲁迅先生首倡近代狭邪小说以来,研究几经起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近代狭邪小说的兴起原因、思想内蕴的整体评价、作品的成书年代考证以及狭邪小说分期等问题的探讨上,然囿限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及思维的定式,近代狭邪小说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是现代城市转型的典型代表。都市的崛起直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广受欢迎的“都市狭邪小说”表现出新型知识分子对都市公共生活以及个人空间、世俗常态的体认,也表现出近代上海人在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多种矛盾共同作用下矛盾复杂的社会心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江南士风对晚清狭邪小说的影响。首先 ,采用散点透视法 ,从名士与药、名士与清谈、名士与酒色、名士与隐逸等角度论述了江南士风的内蕴 ,着重剖析此内蕴对狭邪小说创作主体及描写对象的制约 ;其次 ,采用综合视角 ,从总体风貌上把握江南士风之任性放诞、情礼兼到、异性崇拜等内蕴对狭邪小说的影响。通过对创作主体和叙事文本的解析 ,凸现狭邪小说的精神内蕴、文化价值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学勃兴。在新学制课程中多设置有"图画"一项。今天的学者见之,不少将之误认为美术课程。其实不尽然。在特定的学制下,"图画"课程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功能,不能一概当成美术课程。准确理解"图画"有利于解读清末的相关史料,对于近代美术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清代归旗制度行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西方历史、地理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及时人出于政治主张的考量,大量翻译、著述、宣传法国大革命,逐渐建构起“法国大革命”的印象,也从另一个视野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夜中国社会变动的一斑。  相似文献   

15.
晚清最后十几年,留洋之风盛行,由此形成了中国第一批较大规模的“海归”群体。此群体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影响颇大,在对小说功用的阐发、小说地位的提升、小说文体的重塑等方面均有不小贡献,但在其小说写作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个普通现象——“写不长”和“写不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约有四:一是态度的随意;二是精力和时间所限;三是才力不够;四是写作构想不切实际导致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16.
"封锁"澳门问题与清季中葡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锁"澳门是同治、光绪年间中葡关系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使粤澳之间冲突频仍,而且直接导致了同、光年间中葡关于澳门周围水域主权归属的争执,其严重性并不亚于"封锁"香港,却始终被清政府看作是粤澳之间的地方性事件,由此引发的各种冲突和纠纷基本上由广东当局直接处理.透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对葡政策及中葡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晚清督抚衙门房科结构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是我国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房科作为清代职官体系外的非正式机构,事实上成为各直省督抚衙门内部行政职能运作的基本载体。随社会变动与政治格局变化,晚清督抚衙署房科结构日趋复杂。其新旧杂揉的特征,与文案处及文案委员的出现相辅相成,既反映出近代行政职能扩展和业务细分化的趋势,奠定了1907年外官改制的重要基础,同时亦表明变化中的旧式督抚衙门已渐具近代省级政府的雏形,成为从传统幕府转向近代职官制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18.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一方面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以讲故事为中心的古小说传统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以娱乐为本、以讲故事为中心的话语形式的蜕变,这对小说内部的政治话语构成了消解,使得"新小说"最终成为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9.
对清中后期两种口语程度极高的北京话材料<语言自迩集>、<小额>中含"给"字的给予句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将其归为十种句式并对其进行了语法、语义以及信息分布等方面的描写和解释,说明了句子给予义的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