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指示语用法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指示语用法存在差异,结合具体句例分析、讨论英语中“this that”和汉语中“这 那”在使用频率、时空指示照应和篇章指示照应上的异同,由此洞见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语言使用上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3.
英汉禁忌语语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产生、存在和延续 ,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功能。禁忌的研究和运用 ,不能脱离使用对象、环境、时间、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 ,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比的角度 ,对英汉禁忌语的语用策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话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徐春山 《江淮论坛》2003,(2):156-15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英语或者汉语,其模糊语的功用可分为下面三类一、准确化功能,二、礼貌功能,三、传递感情的功能.但论及如何使用模糊语以实现上述语用功能,英语和汉语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加达默尔的经典著作《真理与方法》确立了诠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为语言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确立语词意义的本体地位是重要的理论环节。加达默尔赞同语词意义的精神发生说,提出了语词意义的理念性和经验性,确定了语词意义正确性和真理性的独立地位,运用辩证法中的扬弃方法将语词的符号功能消失在语词的意义之中,由此构成了语词意义的本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进 《云梦学刊》2006,27(4):149-151
从姓名称呼、职衔称呼,高层称呼、拟案属称呼等方面探讨了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历史成因,进而分析了两者依托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或相似或相导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找到二者的规律性,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英汉称赞语的话题和称赞内容以及称赞应答模式及所用语的原则等三个方面,探讨和论述英汉称赞语语用功能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受中西方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英汉隐喻的意义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共时的一致性和发展的一致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隐喻的缺失,隐喻意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0.
抽象法学理论作为一种说理性、批判性、连续性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说教或者政治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经验认知,又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价值体验。科学、价值与批判已经成为抽象法学理论的基本品性,同时也是其功能与学科意义的显在表现。  相似文献   

11.
习惯用语是语言三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数字词及动物词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阐述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2.
"情态"是跨语言普遍存在的语义范畴。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情态的语言资源和行文规范各不相同,在进行情态意义互译时,译者应适当调整情态的语言表达,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重构原文的情态意义,动态地实现情态表达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话语意义可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并具有很强的语用特征。话语意义所体现的语用特征为:合作性和违反合作性、礼貌性、社会文化性。话语意义仅从语言本身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基于语言,充分利用极具语用特征的语境因素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中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汉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对人称指示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制约,通过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宣传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差异,并提出对于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军 《北方论丛》2008,1(1):135-138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中的性化语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法理学文章中性化修辞堪称特色。然而法学界对法律语用的专题研究很少,性化语用没有与定义思维融贯,含糊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性化语词的模糊性恰可作为意识形态话语工具。对法律的性化修饰及运用,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其弊端。性化语用一方面会增大对法律本体认识的模糊,另一方面也会提升传播的效率。就提升思维和规范行为来看,对法律的性化语用需要强化定义思维,以便在定性的基础上恰当使用。法治话语体系的塑造,需要确定捍卫法治的性化语词,确定其基本含义和体系要素,探寻要素间的逻辑一致性,找到具体的实施方法。这对改造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弊端、塑造捍卫法治的法理思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汉语补语是对述语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补偿,在句法上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补语是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词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词汇的文化意义包括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英语和汉语词汇反映出的文化特征通常有三种类型 ,存在着文化差异的主要有九个方面。我们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 ,才能克服因此而造成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20.
对语用意义研究的反思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人类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意义是怎样产生的?概念(或意义)能够脱离客观现实和人类认知而产生吗?对此,形式语言学派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天赋的,人的语言机制就像跳出水面的鱼被迫回到水里一样,是物理规律作用的结果,从而专注于语言的形式研究.功能语言学派将语言解释为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系统,为语言的意义研究争得一席之地.科学的发展总是从薄弱环节突破的,对语言学来说也是一样.语言的认知学派既不满于形式学派对意义研究的忽视,也不满于功能学派意义研究的主客观分离倾向,立志要纠正两千年来关于人类心智的错误观点[1].这一种语言研究带来了意义研究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