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串姑娘     
串姑娘,崩龙语为“毫味尼别”,是崩龙族社会流行的一种谈爱方式。一般十四岁以上的未婚男女,就开始参加了社交活动,不受社会舆论谴责。崩龙族男女之间,有两种恋爱方式:一种是一群小伙子对一群姑娘的集体社交活动。男女双方有自己的头头,男头头称“叟色离”,女头头称“叟色别”,他们都是利用节日,婚礼等场合集体对歌而寻找对象。一种是小伙子钟情于某个姑娘时,往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绝大部分不同于汉族。就是同一少数民族,由于分布地区不同,穿着也有差别。因为服饰是鲜明和显而易见的,过去有些民族的地方性名称,往往和服饰特点有关。崩龙族妇女的裙子有不同色泽的线条,所以曾有“红崩龙”、“花崩龙”和“黑崩龙”之称。服饰是民族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劳动的需要和审美观,穿戴和装饰自己。  相似文献   

3.
据初步研究,大約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有一种称为哀牢夷(或称濮)的人居住在現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临滄專区的广大地区。到后來,哀牢夷逐漸地形成为三个民族,就是布朗、佧佤和本文所要介紹的崩龙族。崩龙族現在有七千多人,居住很分散。他們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保山、盈江、騰冲、畹町,临滄專区的鎮康、耿馬,以及思茅專区的瀾滄等县,同汉族、傣族、景頗族、佧佤族、拉祜族等杂居在一起。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崩龙族,他們对自己的称呼和所操的語言往往有些不同。不同的自称达十六种之多,“崩龙”是其中一种比較普遍的称呼。在語言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方言,就是“布雷語”“繞进語”“汝灵語”。大部分崩龙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語、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开满山寨哟,崩龙的日子比蜜甜哟。新盖的竹楼明又亮,新织的筒裙比花鲜。鹿子哟干巴大米酒,槟榔哟越嚼越香甜。金竹做个葫芦笙哟,崩龙的欢乐唱不完。 崩龙族,有1万余人口。语言属南亚语系。过去有信佛教的。分布于云南省德宏、临沧和思茅等地。崩龙的欢乐唱不完@徐演 ~~  相似文献   

5.
从原始落后状态走向社会主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三台山生产文化站,是一个崩龙族和景颇族的聚居区。崩龙族和景颇族是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两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传说崩龙族就是我国汉代文献里的“哀牢夷”,景颇族在唐代文献中称呼他们为“寻传蛮”。景颇族和崩龙族的共同特点是:都受傣族封建土司的统治,生产极为落后,生活十分贫困。民族内部虽已产生一些阶级剥削因素,但是还保持  相似文献   

6.
人口:1万余人分布: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澜沧、镇康、耿马、保山等县语言: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无文字在祖国西南边陲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南部一带的崇山峻岭中,从翡翠的竹林深处,隐约透露出一幢幢别致的竹楼,那就是崩龙族的村寨。无论是本地人或是远方来的陌生客人,走到崩龙的竹楼前时,热情好客的主人都会立即将你迎上竹楼,捧出一杯烤得焦香的浓茶端到你的面前,让你慢慢品茗浓郁扑鼻的香茶。  相似文献   

7.
说马奶酒     
马奶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佳酿,很早就从漠北传人内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西汉太仆下设“家马令”,职掌酿制马奶酒。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将“家马令”改名为“挏马”,后来就称马奶酒为“挏马酒”,或简称“挏酒”。唐代称马奶酒为“乳醅”。  相似文献   

8.
崩龙族历史上信小乘佛教的多列教,此教不杀生,“见杀不吃”,“闻声不吃”。因此崩龙族群众虽然喜欢吃猪鸡鸭鹅肉,但从不养猪鸡鸭鹅,专门上街买别人宰杀的吃,既费钱又不方便。解放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教事业的发展,崩龙族群众不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养猪鸡鸭鹅却形成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一直保持下来。“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强迫他们改变这一风俗习惯,要他们“破四旧”,“为革命养猪”。但是任你怎么强迫,他们仍旧不养猪。那时,到处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他们看见邻近的傣族生产队,谁家的猪鸡鸭鹅养多了,就被说成是“发家致富”,挨整挨批,谁还敢养?何况,“文化大革命”搞得  相似文献   

9.
△崩龙族制造银器在附近各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自己的银匠,有传统的工艺,可打制银耳环、银手镯、银钮扣和各种头部装饰品。△住房。德宏地区崩龙族住竹楼。竹木结构,一户一院。楼上住人,楼下圈拦牲畜。镇康县的崩龙族住长方形楼房,多是三、五户小家庭同住一幢大房子,各户之间隔以竹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有些灯谜制作者,运用民族名称制作谜语时,造出了些“劣货”,无意中伤害了民族自尊心。 1986年6月,国务院已发出公告,将原来毛难族的名称改为毛南族。但近一二年制作灯谜时仍有人沿用旧称,如“皮之不存”——猜其谜底民族二“毛难、藏”等。除此之外,国务院曾于1985年9月和1986年4月发出公告,分别将崩龙族改名为德昂族,将西藏穷结县改称为琼结县。然而,一些灯谜作者却无视公告,制谜时仍沿用旧称,不仅以讹传讹还伤害了兄弟民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天马图》     
“天马”也称“禄马”。有史以来蒙古族就祭祀《天马图》。因为蒙古人的生产、生活、交通、征战等都离不开马。马,成为蒙古人最诚挚的朋友。故称蒙古人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蒙古人把马视为吉祥物。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在10月31日《解放军报》第一版《各民族学员互帮互学紧密团结》一文中,见到有“■族”之称,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查对了《我国少数民族简表》中所列的55个少数民族,都没有找到“■族”的名称。是不是象“阿细”、“撒尼”属于彝族支系一样,“■族”也是南方某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史籍在记述南方古代民族之种类时,曾多提到俚人。《北史》卷九十五“论曰”:“南蛮”种类非一,其流曰蜒,曰獽、曰俚、曰僚,曰(?)。《隋书·南蛮传》重叙上述种人之后,指出其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这一记载反映,俚人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中的重要部分,她曾经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对我国南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六朝以来岭南俚人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各位同志。一、关于“里”、“俚”、“黎”称称岭南古代少数民族曰俚,始于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其载曰:“广州南有‘贼’  相似文献   

14.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吴国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他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地佬族自治县境内,少部分散居在宜州市庆远镇、流河乡、矮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柳城县古等、忻城县马泅...  相似文献   

15.
度量衡旧闻     
<正> 解放前,湘西、湘西南以及湘南民族地区计量单位极不统一,除亩和新老升、斗、秤、尺之外,还有一些民间计量方法。碗:以四小碗为一升。手:两手平伸,以左右指尖之间的距离算作四尺。由于人们的高矮不同,长度也不尽相同。拳:牛、马计价采用这种方法。用竹蔑箍牛前腿,以拳计量。水牛以十六拳为大,黄牛以十二拳为大。马,用木棍从地面量至马鞍处,以十三拳为大。运:以肩背谷,不超过六斗,叫做一运。石:或称担,六石为一亩;攒:即禾把,六十穳为一亩。这是以稻谷产量计算面积。“两”:木材计算方法。在原木根部五尺处用“摊尺”围量,1尺等于码子0.0 3两。不足1尺名  相似文献   

16.
侗族自称为Kam~1,“侗”乃这个民族的他称。 为什么别的民族称这个民族为“侗族”?对这个问题,曾有过几种解释,但今天看来,所有这些解释都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并进行考证,以就正于诸位专家和同志。 侗族之所以被称为“侗”,原因在于: (一)认为其祖先曾居于山洞。这种说法,在解放前流行于桂北各民族之间。当时,笔者曾在三江、龙胜两县进行民族调查,有几位苗族朋友和汉族朋友都认为侗族古代居于山洞,遂被称为“侗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同志坚持此说。  相似文献   

17.
据史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产里、百濮,以毒瑁,象齿、文犀等物入贡于汤”。产里即今天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书中所载的物品见于现存的傣族医药手稿中,是贵重的中药材。若以此手稿记载时间算起,傣医药也有千年历史。傣医药有以口头相传的,也有成文的医药手稿即“档哈雅”。方药在手稿中常以急用或缓用先后排列。也有在手稿中每页侧边标出“方名”或“病名”的,以便于查找。傣族医生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半医半农的医生,傣语称“摩雅”;另一种是既给土司养马治马,能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老大哥”是指汉族老大哥。五十年代,少数民族把汉族同志亲热地称呼为“汉族老大哥”;而汉族同志则称少数民族为“兄弟民族”。想起那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那种兄弟之情,心头就难以平平静。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区。记得刚解放那年,一队解放军驻在咱村里。一天,我好奇地走近部队驻地,偷看这些新来的客人吃饭。只见他们当中一个最年轻的象是发现了我,向我招手微笑。我怯生生地挪动步子·"…突然一声呼救:"村里失火了!"战士们撂下饭碗,冲向村里,消  相似文献   

19.
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工读学校,是一朵开放在祖国边疆的鲜艳的红花。五年以来,它为景颇族崩龙族培育出了一批既有文化、又会劳动的新人。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战线上,是景颇族和崩龙族第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用劳动和智慧奋力改变着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要把落后的山区建设成为美好的新天地;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许多人已经成为巩固集体经济、促进生产发展的得力骨干,许多人已经成为移风易俗的尖兵。  相似文献   

20.
一、解题:在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 P、T、1062、1065号两个令人感兴趣的文献,都是关于马的,所以称为“马经”原文无题,依据内容,令作“医马经”及“驯马经”残卷。由于这两个卷子的出现,人们不得不注意下面的事实:(1)吐蕃人畜牧业发展的高度,特别是马的繁育和使用达到相当水平,其牧畜学知识的积累,蔚然可观。(2)吐蕃的兽医学与普通医学的发展相一致,成为藏医学的分支。马匹在古代军事和交通事业(驿站)上属于非常必要的牲畜,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被尊为六畜之首(排列次序是马、牛、羊、鸡、犬、豕)。吐蕃人对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