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同等内涵的概念。中国文化精神是中性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是褒义的概念。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成分构成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积极成分,属于优秀文化传统的范畴,但并不等于民族精神,而要通过价值整合和理论提炼才能转化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以崇古、征圣、宗经为表现,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守成精神;近现代以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为表现,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革命精神;当代以改革开放为表现,以唯经济思维为特征的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借鉴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知教育和躬行实践,对于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其民族意识,树立其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提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这主要表现在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有助于高校德育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家的个性自由教育有助于高校现代人格培育;墨家兼爱利人的群体观念有助于高校集体主义教育。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智慧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和心理的困惑,源于文化自觉的缺失和文化精神的不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重在培养其现代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既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又需要大学生自觉培育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通过倡导中国优 秀文化传统,利用网络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制约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应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正确认识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矛盾,掌握判断民族精神的标准,理性地做出适应全球化的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精英人群,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扮演着伟大中国梦的寻梦人角色。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精神状况整体是好的,我国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民族精神培育现状也有令人担忧、有待改进的方面。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缺乏深度的思考,践行民族精神的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需要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机制,重视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靠全面建成文化强国,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时空交织中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回应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坚守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主体认同,坚持文化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起点新征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魂脉,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坚持"两个结合",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民族的凝聚力,失去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沧桑磨难而不倒,得益于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谐精神。而和谐文化则是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和谐文化的沃土,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也是文明的源流。和谐文化与民族精神互动共生,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就必然会外化为实现和谐文化发展的过程。和谐文化通过构筑团结进步精神支柱、再造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固有的和谐与创新精神来支撑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5.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13,34(2):104-109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教育肇始于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强大才逐渐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定位有待更加精准、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判断力有待加强、课程安排亟待科学化.改善国学经典教育的状况要从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理论创新、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教材建设、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生态环境培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汉字传入日本,使大和民族文明开化,汉文化融化为大和民族之魂.儒释道文化,化为了日本民族精神.日本军国主义是儒家文化养育的大和民族的"基因变异",是把儒学多跨出一步,转为荒谬,是对文明的扼杀;反省历史,复兴儒家文化的辉煌,仍是大和民族的自豪.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描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曾经的尴尬境遇,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十七大"报告所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腾飞出现了历史的发展契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需要;是重塑文化自尊,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体育的软实力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觉醒。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理应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发挥她独具的教化功能和"和合"的人文精神是必须把握的精神实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把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礼运大同"是中华文化原创期集先秦各学派理想主义的最早系统表达,并在以后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持久生命力。近代以来,它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顺应人类发展趋势,批判传统、判断西方、展望未来,并成功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对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中国梦"既坚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和民族特色,又为它的实践确立了宏伟目标和路径选择。中国传统理想主义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更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精神。"中国梦"是一种思维范式、价值取向和求索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理想主义维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云南民族文化流失严重,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和民族性受到冲击。新时期,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关系,注重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推动民族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