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对笨蝗、稻蝗、黄胫小车蝗和云斑车蝗脑一氧化氮合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四种蝗虫视叶的神经板层、髓质和视小叶都呈阳性反应,蕈形体球形细胞(Kenyon cells)都呈阴性反应,蕈形体的蕈体冠和小叶部有外来阳性神经纤维支配.稻蝗、黄胫小车蝗和云斑车蝗中央复合体的扇形体表现出阳性反应,只有黄胫小车蝗和云斑车蝗的椭圆体有阳性反应,笨蝗中央复合体未发现阳性反应.四种蝗虫的中脑触角叶都有强的阳性反应.稻蝗、黄胫小车蝗和云斑车蝗前脑前内侧神经分泌细胞部的部分细胞呈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蝗虫字源的演变作了考证,对蝗灾发生的过程进行探讨,根据历史上蝗灾的记载次数、蝗灾的猖獗和损失作了介绍,并根据方志上记载的蝗灾地点所绘的地理分布图,与现代蝗灾的地理分布对照,指出有类似的规律性.重点探讨历史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应付蝗灾的矛盾心态.在统治者方面,认为蝗灾是上天对吏治过失的惩诫,必须自我谴责思过;另一方面,迫于蝗灾的损害惨重,又不得不进行捕蝗灭蝗措施.在民间方面,认为蝗灾是蝗神显威,必须虔诚祭祀蝗神,以求蝗神宽恕.同样,由于蝗灾并非祭祀所能解决,民间也不得不进行各种治蝗灭蝗的斗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治蝗的专书.指出,天人感应也有其合乎生态原理的积极意义,注意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降低蝗灾发生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以来,非洲、美洲、亚洲等地的蝗灾日益严重。因蝗虫的迁飞性与群聚性,治蝗成为各国无法以边界阻隔的共同事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成果在治蝗中的运用,欧美国家引领了新式治蝗方法,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成为趋势。从蝗虫研究到治蝗技术乃至除蝗管理,进入了全球同质化的模式。成立专门的国际治蝗组织、机构对各国治蝗进行指导规划,举办国际治蝗会议交流研究成果与治蝗技术,开展无疆域的合作援助等,国际的协同治理渐成常态。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近代科学思维体系渐为中国学界接受,一群西学学者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研究方法引入到治蝗中。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引进经验,到设置治蝗研究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开展农事试验,再到开创本土化的化学除蝗方法,模拟研发自己的治蝗器具,逐步将传统的经验性、描述性的治蝗转向科学的、分析性的治蝗,为现代科学治蝗事业打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济南地区旱蝗灾害严重,驱蝗神信仰和龙神信仰格外受到重视。在民间,龙神信仰和驱蝗神信仰有着广大的信仰空间。而官方政权力量对于驱蝗神与龙神的不断祭祀与敕封成为驱蝗神与龙神在民间进一步传播、活跃的重要因素。驱蝗神与龙神信仰彰显了国家政权与民间信仰力量的良性互动关系,亦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宗教信仰的现世功利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中的文学构成了文学的历史,尊重和敬畏历史中的散文--以"变"为纲.纲举目张--坚持文本"笨"读,并在"笨"中取巧,以巧显示美.  相似文献   

7.
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代主要自然灾害中,以水旱灾害最多,地震、风、蝗、雹等灾害次之,霜灾、疫瘟等又次之。这些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分布广泛、区域差异明显、灾害群发现象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月12日表示,由于去年秋季较长,蝗虫产卵和孵化数量较多,冬季气温总体偏暖,蝗虫越冬基数较大,预测今年蝗虫总体将中等发生,海南、广西等南方沿海蝗区、新疆和华北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发生。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去年蝗虫总体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常发区发生较轻,如环渤海湾沿海蝗区、华北湖库蝗区、黄河河泛蝗区的东亚飞蝗和新疆境内的亚洲飞蝗均轻于常年,但海南、广西局部地区暴发东亚飞蝗,四川、西藏局部地区暴发西藏飞蝗,发生比较突然。这位负责人表示,2006年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救荒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政府及百姓都认识到蝗灾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捕蝗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蝗虫的生长周期、生活习性等,采取火烧、扑打、改变种植作物的种类等方法,进行灭蝗活动.制定律法,保障捕蝗的顺利进行.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宋代并依然试图通过祭祀、避正殿、减常膳、求直言等方法,达到消弭蝗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刘猛将军诸说有统一趋势及民间对驱蝗神区分模糊化,民间记忆被重新塑造。晚清以后,驱蝗神信仰衰落,中国以地方社会失序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四川灵芝属(Ganoderma)26个已知种,其中灵芝亚属(Subgen·Ganderma)21种;粗皮灵芝亚属(Subgen·Trachyderma)1种;树舌亚属(Subgen·Elfvigia)4种。讨论了一些未知种类的特征。所研究的标本保藏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真菌标本室(MYHM)。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群落建群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带性植被主要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格局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优势种的磷含量低,有些植物出现富铝化特征,石灰岩山地上植物的钙含量高;暖温带和温带大多数植物磷含量相对较高,而钙含量较低,部分植物有聚铁和聚锰现象。  相似文献   

13.
北朝歌诗包括乐府歌诗、文人乐府诗、谣谚等,大部分保留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杂歌谣辞"、"杂曲歌辞"、"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等中,也有些存于正史及其他类书中。其作者除文人拟作之外,一部分出自当时乐工之手,一部分属民歌,作者已无可考。而且,不仅作者无法考订,就是出自北方的哪个民族也已十分模糊,其中既有汉族的又有北地各兄弟民族的,但传至今天,皆已变成汉语歌辞了,有的则经过译者及整理者的加工,已远不是原初的面貌了。  相似文献   

14.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气候物候历,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物候信息。植物考证可以解决历代注释中植物名莫衷一是的问题,客观认知早期农业发展和植物的关系,同时有助于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夏小正》中共记录29种植物,除一种存疑外,其他隶属17科26属,其中木本植物占31%,草本植物占69%,禾本科和菊科出现的植物最多,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占据一定的比重。蓼蓝、芸苔、韭、桃、杏、枣等植物的栽培首次见于文献,反映了该时期的农业技术已初具规模;大部分植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作为早期先民的食物、香料、染料、木材以及衣物原料。  相似文献   

15.
旱区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解决旱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做好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是党和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最为根本的战略任务。为此,杨凌示范区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示范水平,不断增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衢州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珍稀濒危植物22种,隶属12科19属,其中1级保护植物3种,2级保护植物19种。本文主要分析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组成和生物学特性,提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提出农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基础,从搞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要求。认为我国应以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产业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和我国主食产业化的四个要求。从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分类指导等方面对国家支持主食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食蕨考     
蕨作为古代常见的野菜,其食用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古人食蕨始于春秋,到唐代得以推广和发展,至宋元进一步加深,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可见,历史时期人们就十分注重对蕨的开发和利用,它具体表现在:蕨的食用部位转变,烹饪方法的增多,药用价值的探究以及对蕨命名的关注等方面。此外,蕨,作为古代常见的一种救荒疗饥的食品,曾发挥了巨大的救济贫民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其的过度挖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是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特定粮食作物的区域。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粮食生产,这些地区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商品率较高,粮食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学界有关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目标和原则、利益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利益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以粮食主产区补偿基金为中心的有关问题等领域。对研究的整体评价是,既有成果众多,法学研究缺位;政策建议富裕,法律应对缺欠;应景分析完整,理性反思缺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幌子广告造型各具特色,琳琅满目。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幌子广告的造型也各有千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致,从世俗到雅致,都能从视觉上给人以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