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并通过她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美满和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揭示了18和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即女性的现实主义色彩、女性意识和婚姻爱情观,来分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2.
英国古典哥特小说中包含了大量与女性监禁相关的叙述序列,对监禁的叙述构成了哥特式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监禁叙述,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表现的是父权社会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通过对女性身体的监禁来实现对女性的规训权力机制。同时,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女性监禁叙述可以解读为女性个体死亡经验的体验,而对女性监禁叙述文本的阅读行为又是父权社会实现以规训女性为目的的示众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样权力机制以及相对应的体验解读和阅读机制的运作,英国古典哥特小说最终构建的是古典时期以父权文化为基础与对女性权力规训为特征的暴力美学。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是清小说英译的发轫期。译者以驻华外交官为主体;英译动机是为了提供语言学习材料,传递适合英国文化和经济扩张政策的价值观及帮助了解中国;英译的基本策略为摘译、节译、编译和改写。英国汉学家对清小说的译介在中国古典小说西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英国汉学的开拓与发展;有助于西方正确理解中国;为清小说纳入世界文学系统打下坚实基础。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和译介学的角度,考证、辨识19世纪的英国汉学家英译清小说的主要作品、译本与翻译特点,评价其功过得失与学术影响,无疑对于丰富中国文学“走出去”语境下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与传播的研究不无?益。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7-82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张宝国 《兰州学刊》2012,(9):185-19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Mackinnon 43)。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19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下称《磨坊》)为例,探讨早期英国女性文学如何关注、反映上述主题。  相似文献   

6.
库切小说《敌手》中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切的小说《敌手》通过对英国18世纪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模仿和戏拟,从女性叙事者苏珊·巴顿的角度重新对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叙事。揭示了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女性空白的原因,批判了父权话语体系对女性的压迫,质疑了经典,同时也表现了库切对于小说叙事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小说《奥斯卡与露辛达》以19世纪英国在澳洲的帝国远征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怪诞、纯洁的爱情故事。其中女主人公露辛达与社会主流环境格格不入,备受排斥的她始终有一种漂泊、无根的孤独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露辛达对父权统治的反叛;露辛达与以满足男性欲望为目的的殖民统治的对立;露辛达对维护男权统治的基督教的质疑。旨在揭露殖民时代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歌颂露辛达敢于反抗父权统治、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书焕 《学术研究》2023,(10):127-134+177-178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切入英国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批评与历史写作的对话,思考其对艺术理论和史学理论跨学科研究带来的新视角。罗斯金和佩夫斯纳作为英国19世纪和20世纪对英国风景、建筑和设计思想史发展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家,在英国艺术和文化研究领域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对二人在艺术批评和历史意识的关系方面,却鲜有专门研究。本文则致力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佩夫斯纳面向罗斯金”可以被视为一种合理建构的艺术批评作为历史理解,与历史写作的对话、交流甚至交锋。同时,对我们在当下看待英国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过往及其写作,该对话进一步开放了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9.
小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产生于诗歌和戏剧之后,但它似乎天生具备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强劲气势。它在吸取诗歌与戏剧有机成分的基础上茁壮成长,青出蓝而胜于蓝,渐渐“成为各时代文学气候的主宰者”。长久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英国小说的研究,或以个案、人物,或以断代、专题,或以综合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成果颇丰。断代史研究方面,如侯维瑞的《英国现代小说史》,翟世镜的《当代英国小说史》,刘文荣的《19世纪英国小说史》等;专题性研究方面,如阮炜的《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评论》,朱虹的《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李维屏的…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中,作者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认识而塑造了理想型、轻浮型、放荡型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理想型女性不仅温柔善良,而且具有忍耐、克制甚至牺牲精神;轻浮型女性虚荣任性、行为乖僻,在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放荡型女性耽于肉欲、寻求感官刺激,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毀灭了自己.这些女性群像,体现了哈代在特定的语境中对女性道德伦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J·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在《傲慢与偏见》、《爱玛》这两部小说中,反讽技巧成为 奥斯丁小说中的一个显著特色。不仅运用于人物塑造,还见于个别场面、情节的处理,并融汇在整部作品的构 思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女性阅读小说是不被认可的行为,这在官方法令、社会舆论、家规家训中均有体现。自晚清小说界革命起,小说地位由文学边缘移向中心,在知识分子、教育体制、民间舆论、社会风尚乃至官方意志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古代"女性"与"小说"相对绝缘的状态被打破,女性取得了阅读小说的"合法权",完成近代中国"女性"与"小说"关系新陈代谢的关键一步。从清末民初和"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她们都经历了一条阅读、摹仿、创作的渐进路线。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著名女性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生活在一个传统思想盛行而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层出不穷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使她的早期小说创作既呈现出现代性的特点,又保留着传统性的一面。现代性一是体现在她对人的悲剧的深刻理解,二表现在她在刻画小说主人公时对心理分析方法的率先使用;传统性则反映在她小说蕴涵的怀旧主题,以及她在描写次要人物时所承袭的传统手法。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奠定了艾略特早期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留给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份珍贵遗产。通过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重新解读,可以发现小说在角色塑造、场景铺设、叙事结构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被巴赫金称为"多声部"现象的复调特征。凭借这些复调特征,小说为我们更详实地了解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2,(4):154-161+178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促成了追求“写实”“求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19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小说的世纪”。虽然此时也有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现代科学在“科学的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要果实。科学技术革新了报刊印刷与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的模式,改变了作家的文学视野、审美趣味与创作方式,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从而促进了新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成熟。现实主义小说家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为主的叙述性文学样式,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与关注,这表征了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文学大众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小说基本都采用情节驱动型故事讲述模式,它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小说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与之不同的是,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克兰福德镇》在情节上呈现出片段化和零散化状态。本文认为这是盖斯凯尔在文学艺术上有意识的自主选择,而不是批评界所说的由连载出版的形式被动决定。《克兰福德镇》连载出版形式和故事讲述模式之间存在着错位,它展示出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过渡和进化初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欧美文化冲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擅长写"国际题材"小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受19世纪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在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古老欧洲大陆与新世界美国从文化相遇到文化碰撞的种种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亨利·詹姆斯通过小说创作试图找寻欧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秦燕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73-74,82
本文分析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哈维夏姆和马格维奇两人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个人社会地位至上的主流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英国,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女家庭教师的形象。可以从心理与社会根源两个方面来探讨女家庭教师形象的形成原因。从她们的社会地位,她们对职业、婚姻的观点来深入探讨,家庭女教师的形象是对男权价值标准下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反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于19世纪上半叶发行的小学官方阅读教材的特点进行评析。认为这套阅读教材对于界定儿童对英国、阶级、语言、英雄主义以及丛林生活的态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