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基础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正催生数字形式的“上帝”。《圣经》里是上帝造世,造人是其点睛之笔;现实中则似乎不仅人在造世,而且人在造“神”。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信息的创构日益凸显,人类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到创构世界。作为两种不同活动的反思,如果把解释世界的哲学称之为“释世哲学”,那么创构世界的哲学则是“造世哲学”。人工智能算法的实践本性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得到更深层次的具体体现,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印证。造世哲学在活动方式、把握方式和总体致思上都有不同于释世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使哲学呈现出释世哲学和造世哲学镜像映射和对称的更完整形态。在智能算法层面,人类面对的问题日益具有整体性,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呈现出造世哲学的一体化性质,逐步展开哲学发展的升维前景。  相似文献   

2.
要真正把握什么是儿童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儿童,是儿童哲学的理论探索面临之第一问题。这就必须重新思考儿童与哲学之关系,对究竟是“儿童”的哲学还是“哲学”的儿童进行反思,也即是对李普曼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玩”与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之关系的探析,确立以“玩”这一蕴含儿童本质需求的形态为中心,考察儿童哲学在哲学-教育学进路得以建立的可能性。进而就“玩”之内在逻辑与儿童的自我实现的深层关系,确证儿童哲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即儿童与“玩”的紧密关系,从而实现对流行的儿童哲学形态,以及传统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评估全球教育发展的进程,致力于教育的更新和变革工作。《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1届大会期间发布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全球报告。该报告在人类发展新的历史节点反思教育,将教育视为一项“全球共同利益”。报告呼吁我们面向未来,达成教育的全人类共识:教育旨在塑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保障公民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加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教育。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报告提出诸多有关教育中教学、课程、教师和学校的具体革新原则和路径,共同展望2050年及未来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儿童哲学探索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实践的青睐。为超越“儿童”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儿童哲学经历了从强调哲学性的“教哲学”,到复归儿童性的“有哲学”,再到强调实践性的“做哲学”的迭代发展。儿童哲学与 教育戏剧在“做哲学”中实现了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的整体性耦合。在教育戏剧中,儿童通过隐喻嵌入的“对话”穿 梭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身体嵌入的“游戏”穿梭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最终打开儿童“爱智慧”的哲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儿童读经”与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伦理教育各有某种关连,后三者之间亦两两互有关连但是却呈现不同内涵。在一般意义上,“儿童哲学”可以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然而在严格意义上,可以说是针对儿童的哲学训练。本文重点专注于从伦理教育理念来阐明:“儿童读经”或“儿童哲学”是否是一个好的或有效的伦理教育方式?且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差异?基本结论是:“儿童读经”与伦理教育的关联不大,儿童哲学由于强调思考与讨论,在伦理教育方面主要能提供伦理思考的面向,协助伦理教育知、情、意、行之“知”的培育部分。  相似文献   

6.
乡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以《儿童权利公约》为基本点,共同承诺“让每个儿童有更好的未来”。“儿童第一”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无歧视原则,不论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社会出身、民族、语言、宗教、性别如何,  相似文献   

7.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透过儿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探讨了后人类时代儿童主体及其主体性问题。一方面,以乔西为代表的后人类儿童尽管在被技术“提升”后变得更聪明,但却遭受到身体的伤害和移情能力的丧失,呈现“辖域化”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机器人克拉拉则突破技术的同一化规训,表现出人性的温情,从而构成了对人类儿童身体的“解辖域化”。当技术主体拥有超人类主体性时,人类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关系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命题,从而有可能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机融合的人机共同体,为未来社会建立开放、包容的肯定性主体关系提供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28卷第5期上发表文章指出:(1)文化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近两个世纪之事,这两个世纪对文化问题的关怀,约由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各占一个世纪。19世纪看重历史哲学,20世纪关心社会哲学。(2)历史哲学探讨文化“纵”的发展,社会哲学专注文化“横”截面的内涵。“纵”的历史哲学不但检讨过去的人类文化现象,还要设法由过去经现在直透未来;“横”的社会哲学不但要透视文化现象,还要认清文化本质,以“预测”未来走向。(3)汤恩比(A.J.Toynbee)的《历史研究》和斯宾格勒(O.Spengler)的《本…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哲学的思考”包括哲学话语、哲学框架以及哲学思维等三种存在形态,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更富有现实意义。哲学思维至少包括“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刨根究底”的反思逻辑以及“正己守道”的规范逻辑等三个层面。教育哲学之于幼儿园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指引。其中,辩证逻辑指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反思逻辑引领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发展;规范逻辑调剂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生活。基于此,从教育哲学视角出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构路径如下:朝向事物本身,辩证地看待保教活动;反思自我成长,增强专业发展自主性;为教育而活着,寻觅教育生活中趣味。  相似文献   

10.
自《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和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哲学家也出版了一些与此有关的著作,如《大自然观——关于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导论》、《生态智慧论》、《生态哲学》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研究》上,开展了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但是,总的看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还是不够的,涉及的问题面较狭窄,特别是还缺乏对不同意见的争鸣。为了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与马修斯强调的儿童哲学相比,朱熹的儿童哲学偏重于“成人哲学”与“家庭哲学”。因此,如果以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作比较,朱熹的儿童哲学是一种“没有儿童”的儿童哲学。这里的“没有儿童”,是指朱熹将儿童视为成人教育的前期阶段,表现为他的“小学”与“大学”的同构性。同时,朱熹在讨论儿童哲学时,主要是以成人与家庭的视角进行探入。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南宋儿童观在哲学语境的兴起还处在萌芽阶段;二是中国传统呈现为家国天下一体,儿童是在家庭中得以体现。基于此,儿童无法形成马修斯主张的完全“主体性”,父母也不存在为儿童“释放权利”的要求。因此,朱熹希望通过父母和师长的干预使儿童形成上达“天理”的伦理目标。在这一点上,父母和师长构成儿童上达天理的中介。但是,儿童对父母与师长的干预不是消极的“服从”,父母与师长对儿童的干预必须在道德本心的前提下才有教育的有效性,即对儿童而言,“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这达到成人与儿童互相限制的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12.
《一日长于百年》与《荒原》有着深层的同构对应关系,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思维上的影响。《一日长于百年》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宏观结构是《荒原》式的总体神话框架,使用了类似《荒原》的超时空视角和隐喻符号,从“死与爱”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生存悲剧,借助宇宙理性的反思指出了人类灵魂获救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问》是王阳明研究《大学》的定型之作,其文化前提是以孔、孟等为代表的儒家心性之学。在这一前提下,王阳明具体展开了对朱子学的批判性反思。在其思想文化前提的作用下,在反思朱学过程中,王阳明确立起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哲学逻辑及观点,即《大学问》所集中表达出来的、作为王学最高发展的“致良知”逻辑,并且王阳明通过对《大学》的逻辑解读确立了自己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反思”这个概念在黑格尔的著作中特别是大、小逻辑学中被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开展了一些研究,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搞清。译作中文“反思”的德文原文有Reflexion和Nachdenken两个词,后者有时也译作“后思”。张世英先生在《黑格尔论“反思”》(载《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一书,1981年版。下引此文均见该书)一文中认为,“反思”和“后思”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指“知性思维”,后者指“思辨的思维”。但又指出:“不过,黑格尔所谓‘反思’与‘后思’的含义或用法并不这么简单。”在有些地方,“后思”显然并不就是“思辨的思维”,而在《哲学全书》第二节中,“大概是由于重在说明哲学上的思想和一般意义下的思想的区别,就没有把‘后思’和‘反思’再作区分,而是将两个词混用,认为‘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das reflectirendeDenken)’。”我以为,要搞清黑格尔“反思”概念的真正含义,不能从分析这两个词的字面上的差别入手,而是要分清被黑格尔当作逻辑范畴的“反思”与传统的即当作认识论范畴的“反思”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人类世”概念在地质学界引发热议,并迅速向人文社科领域传播;科学与人文的交互碰撞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引发了普遍的人类世焦虑,形塑了多重宏大叙事,加深了世人对“地球癌症”的认知。聚焦于气候变化、毒物书写的人类世文学具有深厚的全球化思想内涵,集生态与政治、伦理与正义、想象与反思于一体;人类世概念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既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或将引发文学研究的“地质转向”。  相似文献   

18.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因此,需要从概念上进行澄清。这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同样适用。通过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发现儿童的谎言不仅遵循成人世界内说谎的“符合律”,还需要契合“排除律”,两者缺一不可。有基于此,成人对儿童的说谎应当做到:首先,澄清儿童谎言的概念,反思习以为常的观念。其次,辩证地对待儿童谎言,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再者,指向“善”的教育目的,朝向“爱”的教育方法。此外,成人应当和儿童多交流、常对话,走进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包容儿童、接纳儿童、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同时,对于不能明晰的不可说的“谎言”领域,应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9.
正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一样,中国当代经济学的建立,也必须从对经济学一哲学的高水平反思开始。在当代中国,这种反思,应当而且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这方面,公开提出邓小平哲学为“生产力哲学”,由此出发,比较毛泽东“实践哲学”与“生产力哲学”的异同,进而比较《资本论》审视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已经取得了世界人民的共识。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中国是签约国之一。1990年1月,联合国在纽约召开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确立了“儿童优先”的原则,提出“献给儿童更好的未来”,会议的总目标是:“始终如一的把儿童问题贯彻到90年代的工作日程上,即无论是在国泰民安或是国家困难时,经济繁荣还是不景气时,和平还是战争时,都应将儿童置于首位,并给予他们优先的考虑。”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两个世界性文件,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19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这两个文件,向世界人民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中国在1991年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2月16日,中国以中发[1993]9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充分体现了世界首脑和中国政府对儿童自身的爱护和对社会未来的关心与重视。离异家庭的子女是众多儿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