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铎  陈钊泳  陈晓珊 《社会科学》2023,(5):126-137+14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合并样本,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下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效率这两类渠道来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的降污减排效应在高科技属性、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前端治理在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二氧化硫减排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数字化赋能企业降污减排的作用效应机制的认知,为我国探寻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学理依据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加大服务要素投入,逐步降低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和依赖.然而,从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及总量的发展趋势看,现阶段制造业服务化虽带来全球价值链行业分工地位的改变,但并未显著减少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反而对制造业行业上游度产生反向调节作用,服务化转型的能耗总量不降反升.事实上,能源消耗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受到各部门要素密集度、服务要素投入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异质性等的影响.在制造业服务化引发价值链分工位置变化的初期,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增量会抵消制造业服务化的能耗减量效应.下一阶段,制造业应注重与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相融合,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异化扶植政策,抢抓新基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以激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向促进作用,触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数字化转型伴生的数字技术及数据要素效应纳入企业知识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质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司优先推动采购及运营部门数字化转型、科技高管组织推动数字化转型及在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较好地区推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作用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赋能企业内、企业间合作创新和企业学习来驱动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因此,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为制造业创新提质增效提供新动力,这对于探索数字经济下我国如何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互联网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合2008-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门槛分析发现,互联网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当互联网低于一定水平时,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减弱趋势;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成本、产业结构水平和外部监督力度是互联网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创新发展动能,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带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目标。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这种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不仅能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加强市场正面预期,而且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的实证结论可为政府部门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以及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欧班列开通运营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所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该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影响效应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异质性检验显示,中欧班列开通有利于我国中西部非海运地区的相关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这一积极效应主要集中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以上结论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完善中欧班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助推我国制造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率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采用新技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而产业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上市公司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并深入考察了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业融合有助于数字化转型发挥推动作用;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技术溢出三种渠道影响企业创新,产业融合可以加强这三种渠道的机制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效应不显著,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效应显著为正;与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效应更强。企业创新要重视产业融合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制造业基本盘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慧慧  曾庆阁  赵晓坤 《浙江社会科学》2023,(10):36-48+154-155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碳绩效,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压力深刻影响了该提升效应的可持续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两业融合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可能路径;受企业特征、所在地区特征以及政策冲击行政级别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之经济根基、国民经济之命脉,制造业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积极开展绿色转型实践,但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绿色供应商管理实践有所欠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行业差距、绿色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及绿色转型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困境。因此,文章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多方驱动机制,并从以绿色采购强化绿色转型的要素支撑、发挥企业绿色创新的主体驱动力、充分调动绿色产品市场活力、建立"供产销"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及实现转型创新链与金融资金链的协同发展五个角度阐述了制造业绿色转型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借助数字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两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与清洁电力占比的机制效应显著,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清洁电力占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电力消耗存在非线性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电力消耗对绿色低碳产生影响,但电力消耗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倒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得到两点政策启示: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要注意减缓电力需求压力,鼓励数字企业使用绿电;二是放松行业管制,为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金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是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DID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抑制性影响更加显著;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相较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中西部地区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更大;在进行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2.
绿色信贷作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07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结合地方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途径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企业、行业和地区间存有差异,对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归属于资本密集中间型行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绿色信贷助力制造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对其中36个国家的18个制造业部门2000-2014年的离岸服务外包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考察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但会抑制其技术进步。进一步研究发现,离岸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存在国别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当接包国属性不同时,该效应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技术密集型次之,对资本密集型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能够通过促进制造业部门人力资本水平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理论上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社会成本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和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城乡投资竞争、实际需求错配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阻碍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应通过以下路径,强化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一是科学谋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立融合发展机制;二是完善过程监管制度,强化顶层设计防控风险;三是重视城乡居民现实需求,以新基建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昕 《西部论坛》2021,31(5):15-33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建设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识别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2006—202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三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包含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主要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小城市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其创新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定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其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介变量进行Sobel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其中,吸收能力的作用效应最强,创新能力次之,适应能力最弱。其三,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规模大小及企业所处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相比较于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本研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早...  相似文献   

19.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