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厉以宁这个名字就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厉以宁以多部经济学专著及其独树一帜的理论主张赢得了社会的重视,成为中国得风气之先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两类非均衡论、所有制改革论、第二次调节论、平衡非目标论等经济观点得到学术界不少人的赞同,其中有些建议已被政府采销。早在1980年5月的劳动工资座谈会上,厉以宁就提出了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股份制改革的主张,一时掀起波澜,也引起了争论。他自此得了个“厉股份”的绰号,随之股份制经济也与“厉股份”的称呼一起扩展开来。由於厉以宁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经济史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中国经济学界,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史的功用还缺乏清楚的认识,甚至贬斥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澄清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经济史学科是融合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因而在经济史研究中,就研究对象、方法和成果而言,显现出偏重于历史学或偏重于经济学的特点来,形成了历史学家的经济史或经济学家的经济史。目前,运用经济学方法,并对经济学科产生较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经济学理论离不开经济史,理由在于: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础;经济理论必须结合经济史揭示的经验性材料,才能启发人们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加以应用。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应加强运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应注重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史料更多地运用经济理论为工具来解释和分析经济事实,如运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等等。应注重从经济史中总结出特定规律,以对现有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 在南开大学近期召开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经济史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史学教授了长清先生。  相似文献   

4.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会第77届年会于1964年12月28~30日在芝加哥举行。在这届年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一些方面问题: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比较经济制度:国有化工业(英国国有化和美国私人企业的对比、南斯拉夫的国有化厂商);经济史对经济教育、研究和政策的贡献;经济思想史对理解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政策史的贡献;国际货币机构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的意义;国防经济学(使用成本于选择武器、军事成本分析);贫困经济学(对穷人的投资、减轻贫困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研究5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哲学研究12张世英27汤一介32陈来41杨河57吴国盛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论“情景合一”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缪和》《昭力》二篇之义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自然的发现文学研究66吕乃岩75葛晓音85严家炎试说罗贯中  相似文献   

7.
傅衣凌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方面 ,他用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探究了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互动关系 ;在研究实践中 ,他特别注重挖掘民间文献 ,进行田野调查 ;在学术取向上 ,他极力超越传统的学术 ,不满足于厘清经济制度与官经济 ,也不止步于阐述社会的经济形态 ,而是把经济变动和人的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些方面与学界推崇的诺思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西蒙的管理哲学理论有颇多切合之处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了经济学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要搞好经济史研究,必须要以经济学知识为基础,以经济学理论为工具;作者同时也对经济史研究的对象及经济史研究与其它专业史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谈李斯特经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经济学家。他从当时德国的国情出发,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理论、关税保护论、生产力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这些经济思想至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关系视角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发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确立于苏联,发展于中国,出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种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个新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历史研究,第二步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中抽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逸周书》是一部重要的古书,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思想,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有的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仍有借鉴作用。为此,本文特对《逸周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作初步探讨,以弥补以往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6,26(1):100-111
构建经济史研究新体系涉及确定经济史的生产流程,并且使它分别与经济思想、经济史料、经济哲学、经济假说等相关联;还需要思考需供管系统的合力分解问题,目的是弄清需求、供给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思想向经济理论升华的过程中,经济史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把“新体系”应用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中,一方面应当了解需求力、供给力、管理力的历史合成,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科技力分别作用于物质力和思维力。“新体系”在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涉及探讨计划经济下的需供管和市场经济下的需供管两个问题。对“新体系”进一步发展的设想是建立“历史→理论”数学模型,提出建立需供管数学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及作为该模型先导的哲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狭义宏观调控论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需,限于宏观层面,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狭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概念为基准,可从经济思想转变、微观经济基础、市场化进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宏观调控工具箱的构建,对中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过程如下:1976—1991年为体制改革探索的茫然期,1992—1996年为确立改革目标后的应然向实然过渡期,1997年之后初步形成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然期。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初步形成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7—1999年。  相似文献   

14.
林子力是当代中国较早主张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经济学家,也是最早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专家之一。他的经济改革思想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88年以前主要致力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和创新;1988年以后则主要着力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三改一新”的经济改革理论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尽管中国海洋经济有着丰富的实践,但是中国海洋经济综合史作为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史学领域还是经济学领域,至今阙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一些传统海洋行业和海洋事业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诸如中国航海、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贸易等领域的一些专门史或行业史,但总体而言,在贯通中国海洋经济历史发展全周期的综合研究领域,无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路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深入。本文按照不同专题和研究问题,对近三十年国内外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依此提出中国海洋经济史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多种价值理论兼容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这将是一个必经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价值理论建立的艰巨性决定了其必要性;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以及多元的分配方式提供了其可能性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它以市场经济为客观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发展主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建构和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对方法论加以完善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经济理论诞生的关键。本文尝试对邓小平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指出传统经济学之所以基本上丧失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对经济实践的指导能力,其根源在于方法论存在严重的缺陷。邓小平吸收、借鉴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最新成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形成独特的、科学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济理论方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尤其是所有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等经济理论,更为突出地体现出其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但中国经济学与世界前沿明显存在较大差距,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模型、轻思想,重理论、轻实际的浮躁现象。在深层次则体现为思想和教育市场与经济理论的背离,对经济思想史和数学的分离及不重视,对方法论和工具论的混淆及缺失,同时又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对话,以至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不深刻,对逻辑的追求不彻底。中国经济学教育可能的出路为:"粗放式"教育向"集约式"教育的转型;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学规律的贯彻;课程设置中加大经济思想史和数学工具的权重;积极与其他学科对话,反思和修正现有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学者厉以宁     
厉以宁教授是西方经济学说的介绍者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者。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根据“两类非均衡”的分析,将“企业改革主线论”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股份制作为中国微观经济的基础;以“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作为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第三种调节即道德调节”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来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这一新中国60年来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进行阐述.研究认为:新中国初期的29年,中国经济学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研究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与管理.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经济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题,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宏观意义上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改革、分配体制、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