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萱 《金陵瞭望》2008,(16):23-24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10月.是我市惟一一家经国家批准.以发展石化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特色专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医药、新型化工材料六大领域.最终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石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化工物流中心和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2.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振兴武汉制造业,建设武汉制造业基地,是新世纪武汉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工业强市的核心和关键。发展武汉制造业应实施雁头、雁翼、雁尾连为一体,牵引力、集聚力和推动力“三力”合聚,点、片、面相结合的雁行产业集群战略。做到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集聚构成产业群,最终带动武汉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青岛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采取了抓先进制造业,实施大项目带动的做法,形成六大支柱产业群。环杭州湾地区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五大标志性产业群。深圳六大产业基地是纺织服装、出口家具、模具、珠宝首饰、钟表眼镜、小家电;四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广州市从轻工、旅游城市向重化工城市突进,形成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青岛市的产业应重点发展造船和港口两大产业集群、打造海洋高科技产业集群、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兼顾其他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能耗较小、环境污染较轻,其发展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目前该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规模很小,科技经费和科技人员投入较少,科技创新投入水平较低,且在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其发展中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产品结构开发不合理、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迟缓、缺乏政府性的培育手段和法律支持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培育和发展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引入其他资本形式,增加体育产业内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现象是世界经济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利用产业静态区域集聚指数模型"区位熵"和产业动态区域集聚指数模型"产业集聚指数",对南昌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中制造业的集聚现象进行分析.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南昌市部分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了较强的集中性,有了一些竞争力,但是部分制造业产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产业集聚特征还不是特别明显,总体来说近几年来南昌市的工业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现阶段OFDI“顺梯度”“逆梯度”二元结构投资的环境、背景下,对我国双向梯度OFDI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效应机制进行分析,进而通过修改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OFDI的产业“空心化”效应确实存在;(2)工业生产成本的攀升、资产价格的波动、人力成本的上涨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OFDI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效应;(3)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向调整OFDI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效应;(4)OFDI并不是我国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生产成本的攀升依然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次是资产价格变动、OFDI和人力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由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能够在经济竞争中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是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式。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行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可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本地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区域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测度江苏省2001—2015年制造业集聚的状态及其演变特征,通过产业重心、区位熵与产值分别测度制造业重心、优势产地与主要产地及其省内转移的过程,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省内转移的机理。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状态表现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特征,在集聚与扩散阶段江苏省制造业重心分别在向南与向北转移;制造业优势产地变动较大,多数产业部门的优势产地由苏南转移到了苏北,但主要产地有着较强的“黏性”;制造业产业在集聚阶段的转移强度低于扩散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先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转型、承接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与政府政策是影响制造业省内转移的4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对于正面临着严重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发展范式。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服务化。通过对两者融合过程中的价值链分析,认为融合是两大产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及通过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而实现的有效制度安排集合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并对不同融合方式的实现机制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江苏来说,国际制造业基地目标意味着在10年内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倍。如何实现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呢?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能促使成员企业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空间、地理区位、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江苏省应当重点发展信息、石化、医药、纺织、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6大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用2004-2019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利用区位熵和SBM-DDF模型,测得高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两产业协同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两产业协同集聚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且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促进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两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两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作用,中部地区具有正向作用,还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分行业来看,高新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协同集聚对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带有战略性质的基础产业.通过制造业尤其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确保制造业这一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是制造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必要认真借鉴制造业发达国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体系的培育为重点,通过强有力的战略措施,构筑装备制造业这一战略制高点,以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所在,而集群化发展则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与问题分析入手,探讨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集群化选择,进而通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及其演进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受益于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尚未完成工业化,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则已悄然发生了。与前四次低端产业从工业化国家向欠工业化国家单向、梯次转移不同,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成了第五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转出地,且出现了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出、高端产业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的“双转移线路”,形成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隐忧与冲击。通过分析历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的关系,揭示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新特征和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并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背景,结合国际发展环境与中国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化是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的必然选择,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是实现工业化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国际、国内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和压力将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既有制约又有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走势将是:矿产业将走出国门,直接投资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较高端链条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要求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按产业技术级差进行转移的规律下,将承接来自如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其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其基础类产品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渐渐衰退首先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结构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在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9.
医药制造业是集高附加值与高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将医药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给予政策扶持。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运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对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江苏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当代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特征,以《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版中的制造业产业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旧数据进行了新探索。提取了制造业中的29个产业的当前发展特征,并以各产业在这些特征中表现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标准,将其集合为当前发展特征相似的三大类。研究数据表明,这种划分结果与传统划分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