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宋凌 《社科纵横》2004,19(1):139-140
本文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角度分析了马拉默德的《基辅怨》 ,揭示了雅柯夫以约伯这一原型所体现出的种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2.
徐燕 《学术交流》2005,(8):159-163
自从父系社会确立了男权统治地位,女性的行为准则逐渐被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规范下来,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现实法则.在集体无意识的强大规范下,无论是女性的自身行为违背了社会现实法则,还是超越了现实法则,她们或者被强大的社会现实力量压倒,或者被当作一位不可超越的天使神圣化,只能成为一个美好但没有生命的对象.无论是违背还是超越了社会现实法则,女性的命运都无法走出经典的悲剧结局,这既是经典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精确演绎,也是个性化作家的集体无意识流露.  相似文献   

3.
论无意识与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接着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联系意识阐释了无意识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认为,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实践,是在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创作活动的整个阶段,意识与无意识都必须协同发挥作用。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二)作为一种心理内容,无意识的东西能够经过意识的整合,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沈从文及其作品重返文坛以后,沈从文研究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真正以其全部作品为对象,以作者的生命历程为主导,纵经横纬,鸟瞰整体的,还是贺兴安先生的这本《沈从文评论》。彭加勒说过,创造即最佳组合。评论的魅力也正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最佳的组合序列和一个陌生的视角。贺兴安把沈从文研究置于文化分析的大背景之上,从而摆脱了单纯技法上的纠缠和传纪索隐的桎梏,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而又不同寻常的角度。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并认为沈从文作品风格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他作为…  相似文献   

5.
荣格的文化建构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荣格坚信,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所以东方精神和西方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通的。“集体无意识”就是他所找到的共通层面。在他看来,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必须放弃一种外在性的立场,坚持一种内在性的立场:“用心灵去体验”、“在我们的内心寻求”异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在“牺牲”本土精神的同时,“站在自己的土壤上”。只有这样,我们所完成的文化交流才是在“集体无意识”这个根本共通层面上的灵魂的震颤,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涉猎。这种思想有助于我国学界摆脱文化建构中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俗语“郎才女貌”看男性文化的实质谭学纯民间俗语“郎才女貌”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婚嫁观,作为集体无意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形式,“郎才女貌”折射出人们的择偶心理、价值观和审美理想。把“才”和“貌”视为男女结合的理想前提,在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中,具有极...  相似文献   

7.
李碧云 《唐都学刊》2011,27(1):107-109
《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是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短篇经典之作。自从该篇小说问世以来,人们的主要焦点几乎都集中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而对女主人公的探讨大多局限于贬义的层面上,即"悍妇"形象。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和集体无意识的视觉再次解读温克尔太太的形象,力争还她勤劳、能干、务实、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真实面。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末到7月初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系里一行21人奔赴四川做心理干预。地震刚刚发生,全中国人都在关注灾情,都集体无意识地悲伤哀悼着。电视里我看见:许多战士不顾安危全力以赴地挖掘、拯救着地下可能生存的弱小生命;医生护士们在哭;勇敢的志愿者奔赴前线与战士们共同努力……我尝试跳出这个悲痛情绪,思索着我能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原型”(archetypes)是荣格心理学对集体无意识内容的称谓,荣格认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存在着多少原型。《诗经》的国风部分是诗经时代民间吟咏的汇集,其中保存着大量的典型情境,通过对这些情境中代表性意象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深入把握诗经时代的许多原型。因为,这些意象正是那个时代人们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显现。一、原型作用在国风诗歌中的体现原型虽然不能被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拥有,但却决定了《诗经》时代人们的“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映”①。表现在诗…  相似文献   

10.
论后天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提出了先天无意识,忽视了后天的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决定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不能把无意识完全归结为先天的东西,还有后天形成的无意识即后天无意识。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后天无意识的本质特征;从认识主体的角度和人类把握世界方式的角度对后天无意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后天无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研究后天无意识的意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读《古代祭文精华》黄强祭文,从其用途看,实用性很强,当属应用文体。但由于它是关于死亡的文字,又有着独特的意义。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塞内加)如果没有死亡,生存的意义就无从体现。“无限长的生命是没有具体价值的。”(科思)对于死亡...  相似文献   

12.
村组集体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陈大银,张兴无,潘连兴村组集体资金(以下简称村组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既是村民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既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会挫伤群众建设公用事业的积极性;既是经济问题;又...  相似文献   

13.
从吉会铁路交涉案看20世纪初期中日关系的几个特点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吉会铁路案是20世纪初中叶日本对华交涉案中,经历的时间最长(长达25年),涉及的历史时期较长(跨越中国晚清政府及中华民国的北洋袁世凯政府、皖系段祺瑞政府及奉系军阀政府三个不同历史...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与文学创作鲁晓雁,刘梅文学作为深具创造性的艺术,作为一种扑朔迷离,游若浮云的艺术,自她产生以来,就给爱她的人们带来了许多诱人的斯芬克斯之迷。现代的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们则独辟澳径,把创作中理性思维难以穷尽的现象,引人无意识深层中去探究,启开了又一扇...  相似文献   

15.
法国学者米·杜夫海纳把爱情视为既想与对方结合,又须尊重对方个性差异的“二律背反”。原因很简单:所爱对象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意识的人。人是自由的,因而爱情中永远存在着对方改变主意、收回承诺的危机,这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类的永恒的爱情宿命。爱情就是用信念战胜这种危机的痛苦与欢乐相互渗透的生命过程:它既渴望着结合,又拒绝着完全的结合。而后者意味着要么否定对方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的占有物;要么否定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为对方所占有──因而危机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无独有偶,德国学者弗洛姆也把…  相似文献   

16.
张文义 《社会》2022,42(2):179-208
本文讨论了21世纪以来影响中国西南景颇人生活和社区走向的几个事件。这几个事件都有自身的逻辑,是主体选择和社会整合的结果,但在并置个体生命的起伏恩怨和变幻的社会历史后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呈现出无名和无关联性。这种“无”跳脱了自我和逻辑,逸出了结构和规律,成为生命的迷茫与贪欢以及社区的焦虑与新方向。对“无”的处理方式体现出社会超越性和生命之迷,凸显于旧结构将消未消、新结构将生未生之际,人在其中悬置伦理,可能迈向社会超越性,脱离集体表象控制,从而创造全新的社会事实,也可能陷入茫然、无所适从而又无所不用其极的生命之迷中。  相似文献   

17.
不断鼓励各层次的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采用先学后教,运用本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编写的,再备成适合我的学生的导学案,在先学这一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自学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神话之所以蕴含了不同一般的意味,就因为它是类的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无意识显现。一般来说,当一种具象形态充分表现了类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它也就较为充分地表现了类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正是这“一切社会关系”,构成了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4):125-128
弗洛伊德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探究了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本能,展现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多种心理体验,从而建立起其非理性主义的悲剧观。本文从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弗洛伊德悲剧论中关于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快感、悲剧的深层心理学和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晓映 《学术交流》2007,(12):178-181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近二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因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反映了"生命始原的样子"。爱米莉.勃朗特对希斯克利夫的塑造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置换"或"移用",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唤起了读者的"种族记忆",激活了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在给人以惊骇和恐怖的同时给人以震撼,使得读者对希斯克利夫暴虐无情的报复予以认可和同情,也使得《呼啸山庄》的感染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