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夷夏东西说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东方论坛》2004,(1):107-112
海岱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间除有一段时间上的缺环之外 ,不存在所谓的“断层”。岳石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相继 ,都是东夷族先民创造的文化。从主体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 ,先夏有夏 ,亦有东夷。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同时代文化以及中原龙山文化在较早时期就已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 ,其中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基本相同 ,应属同一文化谱系 ,而作为其后续文化的岳石文化亦应属于同一族属。中国古史的研究特别是族属的研究应该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把握考古学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对应 ,也不能盲目否定。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的渊源与形成,是研究和学习齐文化的人们首先碰到的两个无法绕开和回避的问题。笔者试就其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齐文化的渊源 公元前十一世纪,产生于齐地的齐文化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齐文化的源头在哪儿呢?是一源还是多源?对此学术界见仁见智,至今尚无定论。比如有学者认为:“先齐东夷人是与中原华夏民族、南方苗蛮民族鼎足而立的民族,自沂源猿人始,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化序列,被称为海岱文化,这是中国东方典型海洋的类型。……齐文化是以海岱文化为起点的。”(《齐国史》,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海岱地区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铜石并用时期的龙山文化,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多处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聚落。同时,在考古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进展,聚落考古和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成功实施,引入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开展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有力地推动了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夏人的文化渊源来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的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从夏人的族源来看,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少昊集等许多氏族部落而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他们能率先打破部落与地域的局限而向国家与民族过渡,是东西两大区系文化与部落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学界一直比较重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这项研究,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作总体观照把握的综合性研究,断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地方文学研究以及专题性研究.各类型中都建立了一定的范式.这些类型和范式是我们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必要思路与基础,对于研究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区植物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山东地区的植物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研究中,目前已经确认在龙山文化时期,稻、粟、黍、麦已经成为基本的作物种类;在日照等地区发现了水稻种植和收割、加工的一些证据;海岱地区的稻作农业开始于北辛文化时期,分布范围只限于南部的少数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分布的区域向北推进;龙山文化时期,稻作扩散到了包括鲁北和胶东半岛在内的整个海岱地区,并且可能完成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照等东部地区稻作农业占比较重要地位,而茌平等西部地区可能以粟和黍等旱作农业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巴蜀这一族群复杂、文化多元的地区,其地域性差异的消除和共同性因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地方社会"一统化"与"多元性"因素的激荡,构成秦汉魏晋巴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8.
封龙山位于河北省元氏县和石家庄市鹿泉区的交界处,它是一座文化之山。两千多年来,以封龙山及其附近山岳和村镇为依托而开展的人类活动促成了封龙山文化的产生、积累、承传与发展。该文以封龙山文化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核实封龙山文化的基础数据,梳理封龙山文化的层次结构,揭示封龙山文化的内在特征。研究表明,封龙山文化是一种多元性地域文化,其具体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石刻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等。封龙山文化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构成。封龙山文化主要有五个内在特征,即历史悠久、气质高雅、结构完整、载体丰富、充满生命力。封龙山文化因教育文化和科学文化而别具风华,研究封龙山文化对促进优秀地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城市文化的这种地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城市所在地悠久的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种地域性不仅成为中国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地方经济以及城市影响力所及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镇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但大都局限在"形式本位"上,缺乏对城镇地域性特色、历史文化的探究和传承.为此,需要探索出一条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之路,使城镇建筑能展现地域性特色、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同时也更符合时代需求.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古学者所称的海岱历史文化区,如果转称为东夷历史文化区,其形成年代当定位于考古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整体意义上的东夷族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海岱区域文化共同体走向整合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和考古学界,对夏文化作了不少富有成果的研究,基本上明确了探索的方向和主攻的对象,即目前有些同志所主张的,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文化山西夏县东下冯类型。但是,我们能否在这些“文化”或“类型”中确定哪是属于夏文化?哪一“文化”或“类型”中的某一文化因素能够反映夏代的社会性质、制度、经济生活和夏代的文化面貌?即我们以什么文物  相似文献   

13.
论舟山海洋文学特色及其在我国海洋文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舟山群岛独有的海岛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舟山海洋文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色。它具有勇于反映涉海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创新特质,体现了我国海岛海洋文化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中国海洋文学创作的地域性特点,并有着突出的佛教文学色彩。这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海洋文学的发展,使舟山海洋文学在我国海洋文学中占有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14.
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系统为核心的泰沂山地所代表的海岱文化区 ,和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系统为标志的太湖流域所代表的环太湖文化区 ,构成了我国史前东方沿海地区的两个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它们在地势上一高一低 ,在区域上一北一南 ,并以此不断地连动了其它文化系统 ,成为我国史前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 ,并在制玉、制陶、建筑、古城、文字和大型宗教祭祀场所等方面 ,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中国国家文明起源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夏文化的探索,但至今尚无定论。早在解放初年,范文澜同志曾经假设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所代表的龙山文化是夏朝文化。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以来,考古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可以确定,城子崖所代表的典型龙山文化(或称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陕西等地方的所谓龙山文化来源不同,不是一个系统。我认为,典型龙山文化确是夏朝文化,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土过很多甲骨,多是热卜类型,以致于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骨卜主要属于热卜类型.20世纪末以来,在山东省区域内发现了数量颇夥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刻文骨”,其用途与性质则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冷卜遗物,其骨刻文为冷卜之兆象而非古文字.理解了以上这一点,对于我们重估巫教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弥补龙山文化研究上一些“知识谱系”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遗产学研究视野探究长征时期贵州红色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与类型、特点与原因、结构与功能、保护与价值等诸多方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在贵州形成的一系列"红色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并具有文化遗产的时间性、空间性、线路性、多样性、地域性和特色性丰富内涵,且在思想文化交融互动中促进了长征...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摆手是以村寨为单位或数寨联合举办的祭祀祈禳活动,分布在酉水流域.各村寨摆手的活动时间、敬奉神灵、祭品祭仪、摆手歌舞、毛古斯诸项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其地域性差异是难以形成全民族统一祭仪的重要因素,但它却展示了"摆手"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本性,从而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定位--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的科研除了具有科研任务的多重性、科研队伍的多层性、科研方向的多样性、科研内容的广泛性和物质条件的优越性等高校科研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科研内容的地域性,科研目标的实用性,以及科研方式的封闭化,科研队伍的分散化和科研方向的短期化等特点,这是我们研究地方高校科研定位问题的出发点.地方高校科研只有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科交叉和渗透、优势科研方向等方面出发定位,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升科研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中国传统自然观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了理论上的统一,终于形成了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包括了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的景观类别。中国具有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自然地貌、地域性民俗方面的差异所呈现的独特性,遍布于广大的城镇建筑与地理特征当中,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感情和审美习惯。历史人文景观所体现出的清晰的主脉,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有所契合,即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上的佐证,这些理论将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理解为统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