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纪泽是光绪朝驻英法使臣。一八八○年,在崇厚赴俄订约失败以后,被清政府任命为兼任驻俄公使、钦差大臣,前往俄国重开谈判。在交涉伊犁事务过程中,曾纪泽表现了忠贞的民族气节和精明的外交才能,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曾纪泽赴俄改约问题,有益于总结中国近代外交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俄伊犁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伊犁谈判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对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3):27-30
李鸿章外交的最大失败是对日交涉,甲午之败使李鸿章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对日本极端仇视,在外交上也由"联日"转向"联俄拒日"。李鸿章作为清政府"联俄"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李鸿章作为缔约人受朝野指责,学界关于李鸿章在密约问题上的责任亦莫衷一是。究其实,《中俄密约》是清政府"联俄"外交的产物,也是俄国为实现"借地接路"而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的结果,李鸿章作为《中俄密约》的交涉者与签订者,虽是奉旨办事,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先后发生了中俄伊犁危机和中法战争 ,张之洞通过对该期间中外重大交涉事件的特别关注和实践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外交策略理论和思想 :一是联日御俄 ,二是“守在四夷”。二者均属于“以小制大”型的以夷制度  相似文献   

5.
1871年,沙俄趁我国西北边疆动乱之机,出兵占领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此后,围绕交收伊犁问题,中俄两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涉。在这一交涉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逐步分化为对俄抵抗和对俄妥协两大派别。抵抗派的主要人物是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批具有爱国心的地方官吏和京师的“清流”;妥协派则以一贯奉行对外投降主义的李鸿章和朝廷中的奕訢、沈桂芬为代表。而高踞于清朝统治集团顶端的慈禧太后,从维护自身的统治权力和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6.
曾纪泽是在近代早期出洋官员中高度重视国际法的清朝官员之一。在弱国外交的背景下,他试图以国际法为依据,更正不平等条款,收回国家主权。他直接参与了中俄伊犁交涉、中法越南问题交涉等重大外交事件,并以国际法为依据,在外交活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的这些努力,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在“雅克萨之战”时受到遏制的野心,在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许多侵略权益后,又重新膨胀起来。它利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谈判、起草、翻译这些条约的过程中,沙俄传教士团充分施展了它的外交才能,为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成为西方列强中攫取权益最多的国家,竭尽了全部力量。 1851年8月6日(咸丰元年七月初十)在伊犁签订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中俄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此为起点,中俄关系遂由《尼布楚条约》确立的基本平等关系趋向不平等方向变化。而开启这个变化的操纵者就是北京传教士团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前,威尔逊在中国拥有美好形象和崇高威望,被中国民众视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和“今日世界最伟大之政治家”,但其在巴黎和会后期对中国的背弃将中国民众推入到失望的深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后,列宁取代威尔逊成了新的政治明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都确立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威尔逊与列宁之间的形象易位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心理认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心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俄金融危机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金融危机的爆发既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是国内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 其结果对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对俄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俄贸易应该深入挖掘互补性, 提高商品贸易档次及多样化水平; 突出政府行为,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加强边境地区的贸易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等一些对策, 以减少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实现中俄贸易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七一年一月,沙俄乘中国内部动乱、阿古柏匪帮侵占我国领土的时机,悍然出兵侵占我国的伊犁,声明俟中国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后,即将伊犁交还中国。一八七八年一月,中国西征军不仅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并且收复了略什噶尔、和阗,全歼阿古柏匪帮,戡定南疆,俄军仍旧占据伊犁,拒不交还中国。暴露了它侵吞伊犁的狼子野心,由此引起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俄伊犁交涉。在伊犁交涉的过程中,西征军统帅左宗棠坚持收复伊犁,驳斥李鸿章对俄妥协投降、出卖伊犁的谬论。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促使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更多的爱国分子,集结在爱国派首领左宗棠的抗俄旗帜下,参奏  相似文献   

11.
俄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曾比较活跃。后来之所以失败,一方面因为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和俄美公司商业和政治上的失败;另一方面,俄、英、美在美洲的争夺日趋激烈,俄国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被迫调整对外战略,退出美洲而保障它在欧亚的势力。俄国的北美殖民活动及其退出对北美地区及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海上战略通道的构建,国际社会围绕北极展开激烈的争夺。2009年俄罗斯公布了其首部关于开发俄属北极地区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所展示的不仅是北极开发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特殊的利益关注以及在北极争夺中抢占先机的志向。但是,资金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俄罗斯北极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北极的开发将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劲,从而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俄国传统的农村公社制约和延缓了俄国农奴制度的形成,迫使俄国封建主阶级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造成了独具特点的俄国农奴制度;但在俄国农奴制度16世纪末确立之后,农村公社本身也为封建主义所改造,反过来它又成为维护和加强俄国农奴制度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与新疆建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宗棠是新疆建省的奠基人。虽然这项改革是由刘锦棠和谭钟麟完成的 ,但是左宗棠最先定出处理新疆的基点 ,即收复和改设行省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以有效地抗击沙俄和英国 ,捍卫国家领土 ,并且做了大量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关注和引导国民党内的派别分化,以支持国民党抗衡北京政府,完成其在华战略布局。其具体做法是提出对国民党内派别的政治划分,并加强其左转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英美式制度,但出于寻求俄援的现实需要,又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亲俄言论。在内部关系上,孙中山尽力维持了国民党内的力量平衡。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急剧“左”转,这本是苏俄所期望的,但“右派”也因孙去世而无所顾忌,国民党终至走向不利于“左派”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及其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现状,管理体制及模式,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过去和现在作了对比,介绍了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改革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日苏关系正常化后,双方为渔业、领土等问题继续争执。1960年苏联宣布,只有美军及其基地撤出日本、日苏和约缔结后,才能将齿舞群岛等移交日本。1962年起,苏联政府又宣称,日苏之间的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但日本却坚持“北方领土”是日本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8.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海关同盟是顺应俄罗斯联邦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生物。从海关同盟的历史进程来看,成员国之间的特殊亲缘关系是促成同盟的重要基础。在组织机构中,作为同盟常设机构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是其主干。同盟运作的法律体系由其具有联邦特色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构成。  相似文献   

19.
论中俄文化之亲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文化亲和的主要因素有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集体主义及实用主义观念的同一 ;民本思想与民粹主义主旨的一致 ;民族心理都具有强烈的内省与忧患意识。中俄文化亲和力的深度和强度决定了中国社会选择外来文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苏联并非是瞿秋白一人的独白,而是处在众声喧哗中,是一个理论上令人向往实际上却魅影幢幢的形象,它蕴含着当时中国人民对于俄罗斯传统、苏联革命及现实的种种矛盾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