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人物通过自身抗争并获取胜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叙事模式。从历史宏大叙事到聚焦个体叙事的过程中,小人物意象的建构在影片基调铺垫、故事叙述推动、主题内核表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执导的《影》和《满江红》皆讲述了小人物与皇室强权抗争的故事。两部电影中强权下的“刺杀”母题、小人物悲剧命运特征以及人物本体蜕变过程的共同点,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古装题材电影中小人物意象建构所运用的叙事模式和独特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电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新世纪将古装电影推向了高峰.通过对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电影发展状况进行简单梳理,从宏观上分析了第五代导演古装大片创作的意义,肯定了新世纪古装大片的开拓性价值.剖析国人后殖民主义与民粹主义奇妙交织的复杂文化心态,认为应制止无底线的媒体与网络暴力,努力使中国导演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历史大片.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有话好好说》问世以来,在京城内外引起阵阵喧哗与骚动,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执导电影的一次滑坡,他根本把握不了当代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进了城”也是个土八路;有人则认为此片体现了张艺谋导演风格的突破,是一次成功的“进城”。的确,这部影片一改张艺谋过去关注厚重的文化内涵,拍农村生活题材的路数,把镜头焦点由农村转向了城市;从史诗性的、庄严的艺术格调转变成一种游戏性的、闹剧式的风格。然而,应当看到,影片题材的改变和艺术格调的变换,并不是评价影片成败、艺术价值高低的标…  相似文献   

4.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的战争影片。该片中泰伦斯抱着对人类的极端同情,采用零碎、分散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另类而“真实”的战争,对人与战争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电影评论有三种基本的类型:一般影评、专业影评和深度影评。深度影评一般讨论影片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围绕张艺谋、陈凯歌影片出现的深度影评(以发表在《文艺研究》和《当代电影》上的三篇文章为例)忽略了“代沟”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断裂,因而未对这些影片的社会文化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时期,长影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艺术成就较高,《五朵金花》、《刘三姐》等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本文将这些影片的叙事模式归纳为五种类型,并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还原"十七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建情景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风情,同时总结这一时期的影片特点,为当下此类影片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艺谋被看作是西部电影的见证和代表,电影《归来》和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之间的细微差别,探讨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在张艺谋诸多的电影中隐含着伦理线索,说明他的多部影片试图探索和揭示心灵深处的隐秘内核,这既是他的心理内核,也是影片中某些主人公言行的基础.张艺谋以小见大,淡化了影片中更宏大的背景,通过伦理关系展示个人内心的期望,但没有提供一种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方法和前景,这就产生一种伦理如此,伦理何为的迷茫.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女性批评和原型批评文艺理论的观点 ,着重分析张艺谋农村题材电影 ,提出张艺谋通过女性视角来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 ,并用电影画面激活了“才子佳人”这一古老原型。其影片魅力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和艺术家良知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是一位深受满一通古斯文化影响的作家,她的小说在面对死亡等悲剧题材时,能以神性的温暖进行富有永恒意味的审美超越.从她早期的《北极村童话》到《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历史题材作品,都有一种以超越的审美观来理解不同政治场中的人性的价值,尤其对经历历史悲剧的普通人,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关注与尊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日本电影《告白》在承继原作叙事形式风格与情感传达的基础上,利用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以及合理的改编,展现电影化的视听特色,实现主题与人物的重塑与再生。《告白》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编方法,即依据文学作品本身的类型与风格,适度保留其特色形式和风格特点,并将之合理地视听化;与此同时,去除或改编原著中不符合电影叙事方式与视听规律的部分,充分运用电影自身的艺术特征,实现从一部文学作品到一部电影的改编。  相似文献   

12.
影片《茉莉花开》近距离关注女人生活,是一部女性题材电影。本文援引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茉莉花开》所呈现的男女两性关系及其中体现的二元对立思维。  相似文献   

13.
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共投资6亿元人民币,启用了好莱坞著名国际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并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张导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中赋镜头于寓意,于独具匠心的技艺和声情并茂的声音中,艺术化的呈现了一抹浩劫中的亮色——人性的光辉。让观众在观影中,回溯历史的沧桑,品味真、善、美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国产大片”的叙事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意识形态特性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传达意识形态。当“国产大片”试图以炫目的视觉奇观、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并进而达成意识形态企图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个问题:影像叙事是传达意识形态最为有效的手段。意识形态的有效传达,更多是借助有效的叙事来完成的。从创作层面来说,忽略对于影片叙事表达的重视,则有可能使电影直接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而沦为抽象乏力的说教。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国产大片”在全知叙事/权威叙事的叙事形式背后,其文化内涵即文本意义上则呈现为“帝王”叙事或者“神性”叙事。《集结号》不但意味着“国产大片”的题材/类型转型,即由古装武侠向现代战争的转型,在叙事的意义上,也体现了导演打破权威叙事的尝试,而代之以平民视角来关注与表达战争中人物个体的命运,并由此拓展了为常规话语所界定的中国战争片模式。在中国电影中,电影叙事常常不是单纯的与影片文本有关的叙事,而是社会文化泛文本在影片文本中的一种投射。以《集结号》为标志的“国产大片”在电影叙事方面的努力,在改变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的悖谬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主流意识形态诉求、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和创作者的影像/叙事表达之间建构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国产大片”真正走出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悖谬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时期,长影的农村题材影片艺术成就较高,《白毛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影片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论文通过对具体影片的解析,还原“十七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党的农村政策、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的原貌,同时总结这一时期的影片特点及角色类型,为当下此类影片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故事的电影。影片从十四岁学生书娟这一女性视角出发,通过书娟的回忆来讲述沦陷南京城里一群小人物的命运。电影一上映,好评如潮。从某种程度上说,影片的成功是文本和叙事的成功。在叙事策略上,匠心独运的女性叙事范式,传递着人性的淳朴与美好。影子情节彰显了对人性内涵的终极关怀和高度礼赞。影片在独特的女性视角的叙事范式中,对历史进行再现,在对历史的人文思考中,又赋予了影片更深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有话好好说>问世以来,在京城内外引起阵阵喧哗与骚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执导电影的一次滑坡,他根本把握不了当代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进了城"也是个土八路;有人则认为此片体现了张艺谋导演风格的突破,是一次成功的"进城".的确,这部影片一改张艺谋过去关注厚重的文化内涵,拍农村生活题材的路数,把镜头焦点由农村转向了城市;从史诗性的、庄严的艺术格调转变成一种游戏性的、闹剧式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拍竣多年后才得以上映的影片《巫山云雨》,不失为一部含蓄内敛、探索性强的作品,凸显出了鲜明的体制外电影的另类写作特征,留下了相当大的阐释空间。影片的镜像视界表现出了高度的风格化和自然性的追求,所透露出的处于失重状态的社会情绪和对于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的零距离关照,抵达了生活的真实和时代的本质,有着多方面的解读价值。就精神气质与镜头语言而言,《巫山云雨》堪称是中国第六代电影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卡麦隆导演、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引发了具有轰动效应的“泰坦尼克号现象”。文章通过对具体电影作品的剖析,着重揭示了影片的叙事策略、美学特征与现实意义,特别是对题材处理上将爱情母题与死亡母题相整合,造型语言上将写实与浪漫相融合,艺术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特点作出了细致的阐释。同时也指出了影片某些模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