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冠肺炎为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阶段公众应对行为产生机制并提出针对性引导策略,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疫情期间热点微博及其评论文本,借助Python初步处理数据,利用扎根方法对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研究发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中、后期三个阶段,公众行为主要呈现出“风险规避—风险应对与群际行为—前景判断决策”的规律,各阶段的引导侧重点应落在“信息沟通—风险控制与群际协作关系构建—积极前景唤起”。疫情初期,公众接收信息后形成风险认知,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引导公众理智规避风险的基础是准确的风险预警和真实信息的高效传递;疫情中期,公众启动风险-群际的双信息处理路径,此时,多元主体紧密协作,科学控制疫情有助于正面引导公众应对行为;疫情后期,公众基于未来展望态度选择对应行为,通过唤起个体未来生活信心可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问题是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表征。网络时代风险传播突破了由政府通过传统大众媒介向公众传播的单项传播形式,变为了公众都可进行的双向传播,因而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风险。对"康师傅馊水油"事件的网络传播特点分析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网络传播存在着传播源广泛、意见领袖作用强、政府反应速度偏慢,且舆情回落周期长短受舆情传播中其他声音影响等特征,因此在风险社会中,政府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反应速度,建立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权威发声权重,允许出现多方声音,以"引"代"堵",增强信息的对称性,从而增加公众对政府和大众媒体的信任度,使公众能理性的对待风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结构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舆论情绪变化。研究发现,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生命曲线特征,潜伏期和爆发期短,以多级路径为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政府、媒体和意见领袖是舆情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三者的舆论情绪及变化存在差异,易产生次生舆情。研究表明,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多元且透明,伴随了公众理性思考和公民社会进步。建议分阶段采取引导策略,分层级持续释放权威消息,消除信息死角。同时加强有害信息管控,有效应对并严惩网络谣言,维护城市灾难事件的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4.
建立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较好,因此政府可以将政府微博作为一个有效平台来发布热点事件信息。此外,影响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信任,其次是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党派归属,而微博自身的碎片化、非逻辑化和娱乐化特征并不构成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的消极因素。因此,要提高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的可信度,首要的是建立我国公众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5.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媒体时代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利益冲突和信息传播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昆明PX环境群体事件,借助百度搜索指数工具,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传播机制。从大数据思维角度提出有效防止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对策,这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制定应急管理预案、网络舆情监控、事中应急管控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讨论社会政策,关注社会事件,监督政府行为,实现利益诉求的平台;另一方面,不当的网络信息传播也存在着危害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演变为网络群体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危险。互联网改变了社会认知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表达方式,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同时,网络舆情也需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给予引导和规制,以正确处理公众参与与网络舆情管理,信息公开与网络舆情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管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网络舆情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舆情预警对区域协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舆情发展演变特征,将PSR模型应用于区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预警中,从预警目标、预警内容、预警主体和预警规范多维度构建区域舆情预警理论框架。从协同视角出发,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构建由舆情预防预警、信息监测研判、预警联动处置以及预警工作总结四部分组成的京津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预警协同机制。最后从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应急信息、应急宣传四方面提出京津冀协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区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预警水平及其协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事件是近年来全球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公众效应以及基于传媒的属性,媒体常将其作为关注的热点。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着监测预警、沟通信息、舆论引导等功能,同时也存在关注视角的选择性和职业自律的松懈等不足。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监督力量,基于传媒良知和职业操守,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必须形成一套良性的应对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有效传播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相关方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媒体自律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以舆情热点事件的主体、根源、内容、结果与应对为维度,在将影响舆情热度的因子分为地位差异、多元冲突、不可预测、危害巨大和应对失当的基础上,以人民网“舆情热点事件舆情热度榜”数据为材料,分析热源因子在具体事件中的呈现。结果表明,热源因子是导致事件演变成舆情热点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每个事件都具备所有热源;事件舆情热度和热源因子数量并无直接相关性,事件成为舆情热点与其所含热源因子的强度有关;且不同类型事件热源因子有所差异。对热源因子的认知和分析,可为政府干预、引导舆情热点事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沟通对于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功能日益显著。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中风险沟通的缺失,提出强化政府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配置体系,将风险沟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健全政府应急管理问责制,厘清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角色,改进风险沟通的实效,促进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重大性、广泛性等特质,舆论往往伴随灾变的发生,在当下互联网准入门槛较低的新媒体时代,灾害事件语境下不实信息容易发酵为较大的社会舆情危机。舆论引导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梳理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灾害信息传播态势,以“某市10·21爆炸事件”应急文化舆论引导经验为出发点,研究探索针对此类突发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舆论引导路径与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风险沟通领域研究现状以及热点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对经过筛选后的29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健康风险沟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且持续上升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文献进一步梳理阅读,绘制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风险沟通主体关系图。研究发现,现阶段健康风险沟通已从单方向的公众健康教育模式向注重多主体间的互动沟通模式转变,信任与互动是影响沟通过程的关键因素。研究热点方向为公众、媒体等主体如何参与健康风险沟通,以及如何在沟通过程中发挥作用,各主体间关系的衡量以及在沟通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仍是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卫生网络舆情往往贯穿事件全过程。事件本身的衍生性、多样性特点与网络空间匿名性、泛在性特征叠加,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广泛的社会危害,导致民众恐慌、引致次生舆论灾害,还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舆情治理的难点和症结体现在健康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网络监管和政府公信力维护等方面。从生成动因来看,社会矛盾和现实风险为舆情危机提供了根本动因,事件走向和主体行为为舆情危机提供了直接动因,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则为舆情危机提供了放大效应。为消解舆情危机,维护网络晴朗健康,应优化舆情监测预警、完善舆情回应引导、健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长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检验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巨大能量,同时也暴露出在应急资源配置中的一些不足.在从救助物资及物流系统、救助人员和信息资源及共享平台三个方面梳理重大卫生事件中社会救助资源的类别及供给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此次疫情应对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就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助资源统筹安排提出应建立国家救助物资应急保障体系,构建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社会救助资源配置机制,搭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5.
微信因具备交互性、非线性、强关系等圈群化传播特征,容易成为热点事件极端信息传播的温床,造成负面情绪的圈群化感染和传播.根据对2019年"国内年度十大社会热点事件"及百度沸点APP发布的"百度国人搜索榜单(年度国内事件)"中排列前5的社会热点事件和政治热点事件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热点事件中的公众号文章情绪与评论情绪具有一致性,且自媒体公众号呈现的情绪表达一致性高于官方媒体;公众号通过煽情化叙事进行情感动员,表现出明显的煽情倾向;政治类议题中正向表达的公众号文章对激发公众正向情绪有明显影响.因此,本文提出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公众号要打造渗透型圈层传播结构、积极设置正能量议题等传播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形成因素,界定重大疫情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明确重大疫情事件网络舆情主体、客体、互联网媒介及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关因素的特点及作用,提出重大疫情事件网络舆情精准导控对策,以提升政府对于重大疫情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营造特殊时期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正能量谣言”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新的热点。通过梳理分析近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几类典型的“正能量谣言”,发现“正能量谣言”演化的过程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些舆情事件刺激网民热议,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网民的主观情绪作用、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与媒体“把关人”意识缺失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伪正能量”通过多渠道传播。因此,需要建立政府、媒体平台、网民共同参与的价值协同、制度协同、运行协同、信息协同的多重协同机制,在“正能量谣言”危机管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四个阶段实现公共危机事件“正能量谣言”的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传播探析首先要分析传播要素、传播周期和传播特点。然后,分析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建构:网络舆情往往因“蝴蝶效应”、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媒体追求“眼球效应”、民众急于维权等因素而走向失控;从而表现出谣言泛滥、群体极化、官民情绪对立等突出特征;网络舆情能够起到信息传递、引导监督和超前预警的正向作用,但也会造成邻避设施的被污名化、恐慌性情绪以及激化官民矛盾的负面影响。要搞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必须从政府转变职能、媒体承担责任、群众理性参与等措施入手,多方合力联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风险沟通的理论,以突发性灾难事件第一号台风"尼伯特"为个案,通过对其传播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场域在信息响应、内容结构、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探析在两大场域间突发性灾难事件风险沟通的特点、差异,并在风险沟通的视野下对突发性灾难事件在不同场域的传播互动进行多维度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舆情系统,设置30种监测关键词组,抓取273 582条相关信息,其中新浪微博有214 207条,对网络热点“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做舆情分析。该事件的舆情主要集中于2016年2月7日到2016年2月15日,非敏感舆情占83.64%,北京舆情热度最高,广州其次,上海排第三,江西舆情热度不高。该事件因炒作者的议程设置、大众的从众心理、网友共鸣的标签等而成为热点。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与代际差距造成了阶层的差距,地区优势超越了城乡优势和代际优势。虚假事件背后有真实的现实,在治理网络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和创新现实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