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2,(23):65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湖南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通道、绥宁侗族村寨成功入选,今年以来,这4个申报单位在编制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加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最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遗、通道侗族自治县与绥宁县的侗族村寨,凤凰县的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榜上有名。随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这个关键环节被突破,老司城正带着600年的土家历史传奇走向世界。永顺县的老司城遗址,将代表湖南,向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发起冲刺。600年传奇老司城老司城遗址是国家考古专家认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8,(7):5-9
重建家园,抢救羌族文化被提到议事日程 2006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重新设定的3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位于横断山域的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和阿坝州理县、茂县境内的藏羌碉楼与村寨榜上有名。但“5·12”地震后,这些景物基本坍塌。人们这样追忆羌寨旅游胜景之一萝卜寨:这是一座没有碉楼的羌寨,  相似文献   

4.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2,(12):18-21
上堡为一处山环水复的村庄,近百户人家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棋盘式的侗家院落,院落里,两条清亮小溪迎面直下,与幢幢多层木屋,条条青石古道依偎温存,好一个悠然自在天地间的度假佳处。 11月17日,位于湘黔交界群山中的这个古老侗寨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堡侗寨申遗"中考"成绩合格。  相似文献   

5.
一位官员在回忆他参与申报山庄为世界遗产时回忆说: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承德避暑山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后,设立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建立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每年委员会从各国上报的保护项目中挑选一部分补入名单。自1987年起,当时中国已有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文化遗产;武陵源、九寨沟和黄龙列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东亚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志永 《民族学刊》2011,2(5):89-90
2011年7月16日至7月1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东亚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绵阳召开,会议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共同主办,韩国亚细亚民族造型学会、日本亚细亚民族造型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7.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2,(23):18-21
<正>上堡为一处山环水复的村庄,近百户人家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棋盘式的侗家院落,院落里,两条清亮小溪迎面直下,与幢幢多层木屋,条条青石古道依偎温存,好一个悠然自在天地间的度假佳处。11月17日,位于湘黔交界群山中的这个古老侗寨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堡侗寨申遗"中考"成绩合格。这个成绩的  相似文献   

8.
梯田悬念     
2012年初,继内蒙古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又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意味着又一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将有望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可以预料的是,关于哈尼梯田的新一轮关注热潮,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1,(6):37-49
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到2011年6月11日,我国已经经历了六个文化遗产日。与此同时,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与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中国民族》2014,(7):78-78
陕西省新增7处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省政府目前向社会通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报,共33处遗产点。  相似文献   

11.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与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者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类型遗产的区别中,提出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点,以及其他特点。同时,论者还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并建议据此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细说丽江     
细说丽江:第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杨一奔李德静李锡摄影/桑吉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至今没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4年10月,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宣布,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995年6月,中国正...  相似文献   

13.
2014年6月底,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请"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批准,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紧锣密鼓展开之际,申遗成功再一次把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串接起来,在历史怀想与未来憧憬中提升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度。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获得中亚各国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赞同。2013年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写入全会公报和中央文件,反映了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党中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决心与意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包含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无形文化遗产蕴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西部地区又是中国无形文化遗产蕴藏最丰富的地区。民族无形文化遗产与有形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形文化遗产因以物质形式存在遗存下来,受到了国际国内足够的重视,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但长期以来,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流失、消逝现象仍显突出。保护民族无形文化遗产,同样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让这笔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无声无息地从我们眼皮下消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日本酒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分析,认为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文化核心承载者为保护主体、由全民参与的特点,而全民参与的前提是"文化遗产是全体国民的财富"这样一种意识。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依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保护文化遗产要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把合理利用与继承发展统一起来,把法律手段与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要坚持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时代性标准和民族性标准。我们肩负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崇高义务和神圣责任,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要法制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18.
丽江古城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朴、安谧、平和、悠然的丽江古城,位于我国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丽江这个以四方街为代表的“大研镇”,坐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云贵高原台地上,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居民中57.5%为纳西族。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正式批准丽江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是一座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歌舞之乡,一个集中了苗族文化的腹地;一片集人类学、民族学、民民俗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学科领域文化形式的土地,一个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崇备至的苗学考察基地。在这里,苗族人口占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在这个相对偏僻的深山里,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并保存了大部分中国苗族数千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和世界,成为一种奇迹。台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2001年,台江县专门成立了苗族文化保护委员会暨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办公室,并组织了各种苗族民间艺术、民俗旅游活动,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