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核算矩阵(SAM)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实际编制和平衡SAM的过程中,涉及到矩阵的运算,因而增加了编制和平衡SAM的难度.文章利用GAMS软件对社会核算矩阵的数据平衡技术--CE方法的实现过程(步骤)进行了编程,其技术简单明了,通用性强,可进一步推动SAM的编制、数据平衡厦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核算矩阵框架提供了经济系统的全貌,可作为构造宏观模型的基础.在实际编制和平衡SAM的过程中,涉及到矩阵的运算,因而增加了编制和平衡SAM的难度.文章利用Excel和VBA语言对社会核算矩阵的数据平滑技术--RAS方法的实现过程(步骤)进行编程,其编程技术简单明了,通用性强,以期进一步推动SAM的编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联合国历次SNA标准为基础,设计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核算矩阵,采用“bottom-up”的编表模式构建了中国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Ⅰ型表和Ⅱ型表。提出并采用了“分项平衡法”,对初始矩阵中所有不平衡项目进行逐项处理,实现了整个社会核算矩阵的总体平衡,并将调整结果与国际上常用的“交叉熵”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王灿 《统计与决策》2011,(14):41-43
文章从突出农业部门角度,研究了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的结构和内容,以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编制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阐述了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的平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回顾社会核算矩阵编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核算矩阵的特点和一般编制过程;以云南省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过程为例探讨了省级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并采用自上向下的方式编制了云南省2002年的社会核算矩阵。  相似文献   

6.
社会核算矩阵就是以矩阵的形式反映的国民核算体系.它是目前组织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简明、体系性强、可向细化发展等特点.文章以联合国编著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为蓝本采用一套国民经济模拟数据解读了社会核算矩阵的主要功能.正确解读社会核算矩阵,可以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描述把握得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似文献   

7.
社会核算矩阵(SAM)刻画了社会经济主体间通过要素市场、商品市场而发生的交易和收支转移活动。结合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了国民经济账户、投入产出(IO)表与SAM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AM是以矩阵形式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账户,SAM以复式记账的核算原则和矩阵的形式提供了国民经济的另外一种核算方式;IO表是编制SAM的重要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8.
李原等 《统计研究》2020,37(10):3-16
不同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模型(SAM-M)和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本文设计了一套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模型(SAM-SE)。该模型采用目标规划模型形式,以经济系统稳态性作为目标函数,给出了冲击变量、系统平衡、价格方程、技术行为方程、局部优化方程和表外变量6 组约束条件。设定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可以建立稳态预测,技术模拟和均衡优化三种不同功能的层次模型。本文在编制中国2017 年SAM 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SAM-SE 模型应用实例。SAM-SE模型可以用于国家经济系统运行模拟、预测和经济政策效用评价。  相似文献   

9.
社会核算矩阵的扩展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账户可以根据需要细化或新增,可用于多国、宏观、地区和微观层面,也可以通过编制多个时间的社会核算矩阵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还可以和其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特定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框架下的SAM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颖  雷明 《统计研究》2007,24(9):17-22
社会核算矩阵是“以正方形矩阵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主体间的各种联系”,但目前的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多参照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框架,没有体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各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等。本文基于当前资源和环境核算的研究成果,在传统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引入资源、环境账户,构建了一个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性核算框架,并论述了扩展账户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均衡关系。随着资源、环境方面统计数据的不断丰富,一个综合、完备的核算体系将为经济与环境政策方面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据质量评估是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从SAM核算框架入手,提出了宏观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等量核算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账户平衡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问题型"评估方法,以期从SAM的角度为宏观统计数据质量的甄别和提高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必须先从该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着手 ,因此国民经济的核算必不可少。如同现金流量表能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信息 ,从而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一样 ,国民经济核算也能够提供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结构的状况 ,使经济分析者能对地区宏观经济状况作全面的了解。根据联合国国民核算体系(SystemNationalAccounting ,SNA)规定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以 4种方式表达 :平衡报表、图示法、等式和矩阵形式 (联合国 ,1993)。其中社会核算矩阵 (SocialAccountingMatrix ,…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厦门市产出与居民收入乘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基于厦门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及其它相关数据,笔者构建了厦门市2002年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对居民账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SAM乘数模型,本文考察了各类产业在外生冲击下的产出效应和居民收入效应,并分析了外生冲击及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出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它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对社会就业带动作用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厦门市当前经济的结构和转移分配都有利于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前者的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4.
社会核算矩阵不同更新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兴  范金  胡汉辉 《统计研究》2010,27(2):77-82
更新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作为一种非调查技术一直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用十种更新方法,包括RAS法、交叉熵法、广义交叉熵法等,以江苏省1997年的宏观和细化SAM为初始表,将其分别更新到2002年的宏观和细化SAM。我们通过保号检验、方向检验和接近程度检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更新结果。研究结论显示:第一,基于商的更新方法要优于基于距离的更新方法;第二,保号类方法不仅具有保号的功能,而且在方向检验和接近度检验中有着良好表现;第三,对某些重要系数采用适当的外生估算方式,可以提高SAM更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煤炭大数据指数编制及经验模态分解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开放性数据源、连续观测昨多变量数据编制的大数据指数,与传统的统计调查指数存在的差异不仅在于数据本身的无限扩张,而且在于编制方法以及分解研究的规则、模型方面的差异。在大数据背景下,率先尝试性地提出大数据指数的定义和数据假设,将"互联网大数据指数"引入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综合编制太原煤炭交易大数据指数,从而反映煤炭价格的变动趋势;导入经验模态分解模型,对所编制的煤炭大数据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尝试比较与传统的统计调查指数的差异。研究表明:新编制的煤炭价格大数据指数要比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更为敏感和迅速,能更好地反映煤炭价格的变动趋势。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的逐渐普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编制的综合指数会影响到更多领域,将成为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晴雨表和指示器;与传统统计调查指数逐步融合、互补或者升级,成为宏观经济大数据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与下跌和相对稳定的CPI不配比问题,引起国人对CPI指标的质疑,已影响到政府统计公信力。运用中国2010年CPI的月度数据与各月CPI分类数据,在借鉴美国使用成本法和澳大利亚获取法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中国CPI在住房消费方面的两种核算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核算的CPI数据比较发现,澳大利亚获取法核算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能更真实反映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鉴于中国房价对CPI的显著影响,中国应该采用获取法核算CPI,将房价直接计入CPI核算中,进而提高CPI指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万兴  范金  胡汉辉 《统计研究》2007,24(11):15-21
摘  要:本文首先编制了1997年和2002年中国细分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然后利用广义交叉熵法更新SAM系数。基于SAM及SAM更新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水平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总体而言,各产业的中间投入比例降低,增加值占总投入比例上升,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其他产业中间投入的比例上升;第二,2002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不熟练劳动力,资本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的比例有所增加;第三,城镇中等偏上收入分组及以上居民所有六大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比例均得到提高,而其他低收入分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则不能兼顾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