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顾毅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59-62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
李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90-92
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主人公与其父母、生长环境和地域文化有着潜在的联系。研究发现,海明威关注小说主人公及其个体发展过程,揭示了地域和文化因素对其创作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海明威对父亲的过度认同和对母亲的过分对立的内心矛盾情愫。 相似文献
3.
曹苇舫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1):36-39
艺术是传达情感的 ,而情感的传达应当是美的。情感之美 ,美在流动与阻遏之中。而这又来自于创造主体对情感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有助于产生情感的流动与阻遏 ,并使情感得以强化与深化 ,使艺术的情感传达产生美与力量 相似文献
4.
于元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81-184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钟家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50-51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诗情--曲情--声情"是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只有深入情感体验,即准确地把握基调;又细致地丰富基调,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6.
任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0):162-170
对艺术的体验受艺术的展览方式的影响。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博览会到20世纪中期的双年展,"世界作为一个图像"的世界观主导了艺术的体验。20世纪60年晚期之后,艺术展成为对美术馆机制的批评的重要方式,以及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形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双年展从国际化走向以体验经济为主的全球化。同时,艺术的体验也从单一的视觉视野向多元、多方位的感观和触觉方向发展。通过对艺术的体验的各种展览方式的探索,作者认为,在当今的超越各种艺术分类和观念以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即后观念-后人类中心主义)的条件下,与经验和科学这两类知识体系相比,当代艺术不仅让我们认识和体验人的世界,而且也让我们接触在人类背景后的宇宙。这种艺术的知道模式就是推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路径依赖理论消极理解经济主体在路径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而路径创造理论则强调经济主体有意识行动的创造性。二者不仅存在逻辑关联,而且都有演化的特征。因此,应将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视为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路径演化形式。路径演化过程包括路径生成、路径发展与稳定和路径分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李战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2):33-34
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实施"新课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10.
张建永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120-125
文章专门研究一种没有语词也没有形象的思维。这种思维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被人提到,但是在艺术思维的研究中,还不为人所重视。它是心理活动受到刺激之后体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是有一定指向但不为意识所能够明确阐释的心理欲求。它在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本身就是“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侯文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众所周知,艺术想象和幻想都是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离开它们,艺术创造就无从谈起。但能否张得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创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而又符合生活事理的艺术情境,却是直接得力于人心理意识活动中的“内在”超越。所谓“内在”超越,是说人的心理意识活动中受自身“内在尺度”的引导,对周围现实进行的超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情感的表达是美术创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其作品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以改变一些学生脱离生活,过分重视技巧而忽略情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写实油画的教学,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从艺术层面到当今艺术专业学生的现实处境,探讨了艺术与市场、大众和社会联系的可能性,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提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何明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本文以对宗教与艺术超越人生所达到的永恒无限之境的具体描述为基点,比较了宗教超越与艺术超越的生成方式、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人生的关联程度。宗教的超越之境以汇集一切真善美的方式生成,它是对人生的覆盖与遮蔽;艺术超越则是审美者由现实的具体事物与自身的审美情感相契合印证而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达到超越之境;它根源于人的自由本性,是对生命的颂扬,对自由的礼赞。 相似文献
16.
张怀承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3-6
中国文化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个传统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人对民族基本精神的创造与沿传。每一代人都从前辈那里继承了既定的文化传统,又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改造、补充,并将之传给下一代。所以,传统是一种流变、一种革新、一种创造和超越,而并不意味着守旧。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就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即对道德传统进行更新、创造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张本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156-157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朱亚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2-64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艺术的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看问题的独到视角赋予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之中。情感决定了形式,线条、色彩、肌理等在艺术形式上则体现为有意味的审美特征。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生动而有活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能够让观者得到启发并由此产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情感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才是毫不刻意的、自然的、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
周安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1)
现代辩论非比寻常的智力交锋性质,决定它要以专家和公众的思辨认知、哲理趣味及语言美共识为转移,因此创造性地把握辩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宜本方立场宣陈的框架甚为重要。析题、提问、解题、立论、过滤全过程贯穿的正是当代辩论创造的美学与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