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是我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在目前关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讨论中,不少同志主张谭嗣同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近发表的张立文同志《论谭嗣同‘仁学’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一文(见《江汉学报》一九六四年六月号)也正是表述了这种观点;但也有很多同志认为谭嗣同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我认为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是唯物主义的。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就张立文同志的文章谈一些意见,以与张立文同志及其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性质和特点,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所谓中国近代哲学沿用习惯说法,是指1840—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哲学,而且本文只对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肖万源牵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是我国迄今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的第一部学术专著,85万余字。其中绪论、结束语、概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哲学的主要内容、思想渊源、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怎样理解“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个命题,张江明同志在《要充分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唯物论中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文中,针对一些与他不同的意见,重申了他认为这个命题“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的主张。现在提出两点质疑与张江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六月卅日,广东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就中国近代哲学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上限)。至于到什么时间结束(下限)则看法不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上限),到1919年结束(下限)。从1919年到现在是现代哲学史。其理由是:断代期限反映历史行程的飞跃,是渐进线中断的标志。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缺少“本体论”,没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述,因而没有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也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唯物论仅仅包含在认识论之中,“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哲学的唯物论。我们认为,这些看法都是缺乏根据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在很多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唯物论原理作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从总的方面讨论了吴江同志《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两条战线》)一文中的主要命题——“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指出了这个命题在理论上的错误;同时论证了“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命题的正确性,现在,我们将继续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分析一下吴江同志关于“反对机械唯物论”的论述在理论上的错误以及它为何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证明“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这个命题根本站不住脚;另一方面,分析一下吴江同志由于“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  相似文献   

9.
研究唯物论史,传统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的西方唯物主义,区分为古代的素朴唯物论和近代的机械唯物论两种历史形态。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但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构成哲学发展史的首要内容。一般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这一对矛盾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变换一个角度,即从哲学两条路线斗争方面来考察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 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一瞥 在西方,哲学是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开始的。这一命题同时也就开创了从感性直观所把握的事物和现象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这个概念史学界有不同理解。这里主要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哲学,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似乎没有争议,但对中国近代哲学形态如何表述,却有较大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已走上哲学近代自然科学化的新时代的门槛,既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特征,又包含辩证思想因素。有的则认为,中国近代已产生一种进化论的唯物主义的新形态。也有的认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从它的发展来看,颇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初期取唯心主义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辩证法唯物论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把世界观转过来去分析问题,去指导工作,就成了方法论。 毛泽东的这一观点,作为不证自明的命题已列入中国哲学教课书。但是近年来,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左”的东西,说“这个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左”的教条主义思想在哲学中的反映”。笔者持与此相反的看法,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只是由于过去未做过具体的论证,才引起了某些误解。现将这一命题论述如下,以求教于哲学界。  相似文献   

12.
经学研究的可贵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曾多次指出,中国经学开始于董仲舒,终结于近代经学大师廖平。透过对廖平经学的剖析,揭示经学在中国近代终结的历史必然性,是廖平研究,也是近代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黄开国同志致力于此,孜孜矻矻,积十年不懈的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于研究》和《孔孟学报》(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专题论文,并在此基础上,于最近推出了代表目前海内外廖平研究最新水平的学术专著——《廖平评传》。  相似文献   

13.
逻辑机器哲学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勃克斯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哲学新思维,又是对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逻辑机器哲学中,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这个受尽奚落的命题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假定。它使得"人是机器"的哲学意蕴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得到新的阐释。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信息技术哲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近年来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把逻辑机器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人工生命哲学的诞生。逻辑机器哲学研究为复杂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国内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提出各种看法。现将主要情况综述如下,供研究参考。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和贡献的基本内容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贡献,有的认为,可以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几个方面来探讨。1.在唯物论方面:有的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证的主题是:中国哲学家要面对真正的哲学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该主题被依次展开为7个命题:哲学并不就是哲学史,哲学研究并不等于哲学史研究;哲学的源头活水永远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哲学问题的细化导致哲学研究的专门化,并导致新的哲学分支的出现;哲学研究的原则:自由的探讨,严肃的批判;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论证,以学术的方式言说;至少一部分中国哲学家要参与到哲学的当代建构中去;北大哲学系的三重任务:学术传承,原创研究,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17.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南地区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6月21日——25日在武昌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经验论和唯理论问题。一、16—18世纪经验派和理性派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段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可以归结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经验派主要从感性出发,理性派主要从人的思维出发。另一种意见认为,整个哲学史的中心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的特点是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何者是第一性的)转到了第二方面(思维能否以及怎样认识存在)才使哲学基本问题获得了完全的意义。第三种意见认为,这一段哲  相似文献   

18.
特点,是比较而言的。与西方哲学相比较,中国传统哲学有些什么特点?这个问题,经过哲学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多次讨论,在以下的几点上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西哲学遵循着共同的规律,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阶级斗争制约着哲学发展,所以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哲学史上的斗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贯串于全部哲学史中。但是,在西方,高度发展的是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在中国,奴隶制并不象古希腊罗马那样发展,资本主义也不象近代欧美各国那样发展;它有时间特别长、发展最充分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到现代又较早地(相对世界各国而言)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就规定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封建时代的哲学,与欧洲相比,中国有着更为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传统,而象西方近代的机械唯物论哲学,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过,这不等于已把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穷尽了,本来还可以而且应该从不同角度来作比较、探索.以求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把哲学史作为人类认识史的精华来看待,把哲学史了解为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传统哲学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期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大家认为关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1919——1949年这一段哲学史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又是近现代世界哲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发愤图强的问题,围绕这个专  相似文献   

20.
王永祥 《河北学刊》2004,24(3):89-92
刘付靖的商榷文认为王永祥对董仲舒进化历史观的论述提出了一个"违反矛盾规则的命题",其实这完全是刘付靖自己虚构出来的;她把进化思想仅限定在近代之后,也是违背全部科学史的;认为在神学形式下只能形而上学的历史观,也不符合中、西方的哲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