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宁 《中外书摘》2007,(1):33-35
17世纪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科技是为了传教;中国容许传教,是因为传教士传播科技。双方两者间微妙的平衡,成为福音得以进入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平衡复杂敏感得难以维持。传教士过分传播科技,不仅会破坏天主教的神学基础,还会使中国人与传教士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教义与教务;过分传播宗教,没有科技的保护他们就无法居留中国,中国当局也会因为他们教众过多、势力太大威胁到政教安全而禁止或驱逐他们。以科学传宗教。科学在世界观本质上是与基督教相矛盾的。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科学与神学的矛盾,在中国传播科学,迟早会自毁传教的信仰基础。更何况此时的中国,没有福音的土壤,未必就有科学的土壤。传教士的传教地位岌岌可危,科学地位也岌岌可危。中国的学术传统,儒家世界观,僧道势力,民族心理与民间知识道德基础,既不能容纳基督教,也不能容纳科学。在中国,传教事业纠缠在科技与宗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西方教会与朝廷等等矛盾关系中,这些矛盾随时可能触发,将传教士们多少年含辛茹苦、小心翼翼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
"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随着强调伊斯兰教与代表西方文明的基督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所谓"文明冲突论"的兴起,美国穆斯林族群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况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西方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将着重考察该族群自20世纪以来争取公民与政治权利的社会进程,以此为视角研究其历史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讨"9·11"事件为其带来的挑战与契机.  相似文献   

3.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1):42-43
司徒雷登是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但他热爱中国,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中国为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燕大之父司徒雷登的父亲是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创建杭州育英书院,1908年被委派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主要教派的历史与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佛教十分盛行的国家,全国绝大多数人口信奉佛教。佛教寺院、佛教团体儿乎遍及全国各个角落,社会影响十分广泛。相比之下,基督教,伊斯兰教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就显得比较弱。但据专家们考证与研究,近几十年来,伊斯兰教在日本有逐步发展和扩大的趋势,出现了不少伊斯兰性质的宗教组织,并由这些社会团体开展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扩大了伊斯兰教在日本的影响。 掘考证,伊斯兰教传人日本大约是在上世纪末。1890年,当时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政府曾派遣一个穆斯林代表团前往日本。数年之后,在麦加便发现了一些来自日本的穆斯林朝觐者。据说,早期的日本穆斯林大部分是来自中亚、中国的新疆与东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移民,日本本土居民皈依伊斯兰者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扎希尔·欧默尔(Zahin al—umar,1695—1775)是18世纪中叶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反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争取民族解放、开展独立运动的领袖。独立运动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巴勒斯坦、黎巴嫩都是沙姆地区的组成部分,沙姆地区在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开始进驻起(公元636年),即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历时达六个多世纪。阿拉伯帝国解体后,沙姆地区由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统治,持续了三个世纪。公元16世  相似文献   

7.
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文化在欧洲萌生,并渐次向东方扩展其影响。以基督教传教士为媒介,“西学”——西方近代意识形态、科学知识输入日显停滞、衰落的中华帝国,在沉闷的学术思想界激起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8.
越南国语字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越南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受到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的关注。它产生的准确时间现已无法确定,但很多学者认为,越南国语字的产生是在17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其缘由与天主教有着密切关系。17世纪初,当西方传教士来到越南传教时,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为了顺利发展传教事业,他们创造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记录越南当时的语言,这就是"国语字"的产生。由于越南国语字仍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本文主要探讨它在1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在传统的伊斯兰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碰撞下,开始了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演化的过程,特别是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卷入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之中,以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开始探索各自国家的独立发展道路,逐步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本文就阿拉伯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进程,作一论析。 一、现代化运动的早期尝试 17世纪,在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同时,代表伊斯兰文明的阿拉伯国家面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挑战,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 中世纪时,伊斯兰文明在西亚北非地区兴起,取代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强大的凝聚力与坚强的军事组织结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军事神权大帝国。16世纪以后,东西方世界贸易的通道由大陆转向海洋,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欧新兴海上势力的竞争中节节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07,(6):40-41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汉名薄复礼)。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文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属天启宗教,有共同的"先知传统",有共同的历史责任.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和平相处、彼此尊重、相互依存的一面.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谐共处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建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和谐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欧洲:欧洲传统上以基督教为主,全欧的基督徒占世界基督徒2/3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历史上,伊斯兰帝国的哈里发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结果都未能如愿。除部分东欧国家外,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直将伊斯兰教拒之门外。711~714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曾把伊斯兰教传到西班牙,并在756年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后倭马亚朝),从而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然而,强大的基督教势力于11世纪初收复了这块地方。827~902年,阿拉伯人又把伊斯兰教传到西西里岛,到1091年,基督教势力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这个岛屿。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中世纪传到西欧,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在这里传播开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间(13世纪中叶~18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才超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向欧洲进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连续进攻,使伊斯兰教传入了东南欧一些国家。1362年以后征服了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加和希腊北部。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1521~1529年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接着又攻陷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督教在农村地区的迅速传播,农村留守青少年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信仰人数多、占比高,且呈增长趋势。留守青少年信仰基督教具有受到留守家庭熏陶与默许、同伴相互吸引入教、积极参加聚会活动但并不了解基督教的特点,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足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解决留守青少年的信教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多方协作,家庭需要给予留守青少年更多的情感关爱和正向引导;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留守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培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政府需要打击违法传教活动,为留守青少年建设各类闲暇活动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国是北非穆斯林移民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后,大批穆斯林难民的涌入导致法国穆斯林融入问题更加突出。从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至今,法国社会接纳了四代北非穆斯林移民,这些移民在融入法国社会的过程中大致形成四种类型:移民殖民同化型、双向互动融合型、移民更改国籍归化型和具有多样性的分化型。总的来看,仅有少数北非穆斯林成功融入法国社会从而成为"新法国人",而多数仍以穆斯林定义个人身份,使法国政府的穆斯林融入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的历史形成了双方相互的敌对,使双方的冲突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美国新帝国战略体现了地缘政治的复归,激发了伊斯兰世界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深刻伊斯兰色彩的反美力量在伊斯兰世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离主义是美国黑人诉求平等公民权,谋求自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依据伊斯兰教教义,黑人穆斯林重塑自我民族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全面消解白人对黑人的矮化与贬低。20世纪初,美国处于种族主义最为甚嚣尘上的时期,而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正是在此期间孕育发展。在二战后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过程中,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步入鼎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种族关系的变化,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进入转型期。本文旨在以"伊斯兰民族"组织的成长轨迹为例,全面剖析黑人穆斯林分离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20世纪美国的民族矛盾与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浅说     
伊斯兰教是继犹太教、基督教之后出现的一神教,和基督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广泛流传于西亚、北非和南亚各国,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信徒。穆斯林(伊斯兰教徒)们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在当今的世界上,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属天启宗教,有共同的"先知传统",有共同的历史责任。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和平相处、彼此尊重、相互依存的一面。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谐共处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建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和谐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抵达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已是当地时间凌晨5点多。清晨7点钟,大家便不顾彻夜未眠的劳困,出发去登卡姆利卡山峰,俯瞰这座古都的全景。说它是古都,是因为伊斯坦布尔曾是古代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