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世界多地呈现蔓延态势,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各国安全构成威胁。在西非地区,集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于一身的"博科圣地",对尼日利亚及其邻国的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兴起和蔓延与伊斯兰主义在西非地区的历史积淀和现代勃兴密切相关。尼日利亚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国家治理薄弱和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渗透等因素,催化了"博科圣地"的异变。布哈里总统上任以来,尼日利亚应对"博科圣地"问题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改善北部落后与贫困、降低青年失业率、加强地区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和"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内部分化,迫使"基地"组织作出"拓展网络"、"重塑权威"、"改善形象"三大战略选择。"支持阵线"的发展及演变集中体现了"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即借助叙利亚内战强化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世俗政权统治和推行伊斯兰统治的理念,利用叙利亚脆弱的政治进程整合叙反对派以加速本土化进程和拓展跨国网络,重新树立"基地"组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权威。为实现"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长期目标,"支持阵线"于2016年7月宣布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更名为"征服沙姆阵线",并于半年后同叙反对派多个组织合并组建"解放沙姆组织",凸显了"基地"组织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躲避国际反恐力量打击、重塑自身权威的图谋。  相似文献   

3.
凭借"烧脑""悬疑""凶案""推理"等元素,"剧本杀"逐渐成为青少年的社交新形式,成为青少年寻求身份认同、满足游戏心理和积累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IP、社交与沉浸是"剧本杀"的传播动因,青少年在"线上+线下"的综合娱乐体验过程中结成趣缘群体,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和展示自我.亚文化视域下,"剧本杀"的传播功能主要有娱乐休闲、情感解压、身份认同和话语表达.在万物皆社交的大数据时代,"剧本杀"将围绕剧本、技术和资源三个方面谋求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内容输出能力,强化算法、VR、XR等技术的应用与结合,细分整合,降本增效,走数字化经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发展党和"居伦运动"虽同为当代土耳其重要的伊斯兰主义力量,但前者以国家为导向,后者以社会为依托,且在不同时期对土耳其政治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前后,因受到面临世俗精英势力的挑战、"居伦运动"与政府交好的先例,以及两者相似的政治观、民主观和"宗教—社会"观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了同"居伦运动""结盟"的政治策略。但受两者政治合作空间锐减和"居伦运动"屡次"越界"导致"国家—社会"关系失衡、正义与发展党内政外交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双方在政治、经济及外交领域的矛盾日益加剧,并对实行伊斯兰民主的"土耳其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的理论视角,研究揭示了"民主评议"策略在克服工人阶级"经济主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解放初期天津搬运工人改造的案例分析,着重考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民主评议"策略,在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取得运输系统的领导权.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民主评议"策略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在实施条件上,"民主评议"策略将工人身份的多样性而非统一性视为解决"经济主义"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实施目的 上,共产党人旨在消解工人的多样化身份而非利用这些身份;"民主评议"策略兼有"运动战"与"阵地战"特征,一方面通过轮训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另一方面,在公开的评议过程中,迅速获得绝大部分工人的同意,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的历史形成了双方相互的敌对,使双方的冲突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美国新帝国战略体现了地缘政治的复归,激发了伊斯兰世界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深刻伊斯兰色彩的反美力量在伊斯兰世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特别是9·11事件后,"伊斯兰威胁论"在西方世界再次得到响应.本文试图说明这种论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当代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历史困境和社会根源,而正确的方法是从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伊斯兰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它放在社会和国际背景的约束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主义"作为当代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重申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间主义"思潮对于维护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团结进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是该组织海外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扩张和管理模式。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极端分子同利比亚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该组织在利比亚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成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扩张受挫的重要原因。宗教极端主义既是"伊斯兰国"组织扩张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工具,也是其扩张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于伊斯兰信仰和现代国际组织理念而成立的伊斯兰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的参与度正在日益加深。从时空维度、组织维度和议题维度的分析研究可知,以伊斯兰合作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为代表的伊斯兰国际组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伊斯兰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在丰富治理手段、落实治理行动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伴随伊斯兰国际组织在拓展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友好合作关系方面与日俱增的独特作用,中国应加强对这些组织在华活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埃及的滋长和扩张带来的地区安全隐患,更值得中国持续关注和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圣战萨拉菲主义是萨拉菲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其突出特点是主张通过暴力"圣战"建立实施伊斯兰教法的"哈里发国家"。中世纪的罕百里教法学派、近代的瓦哈比派、现代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库特卜的极端思想,构成了圣战萨拉菲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源。在"9·11"事件发生至"伊斯兰国"组织产生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基地"组织构成了全球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中心。伴随"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导致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这种分裂对于重塑圣战萨拉菲派的未来战略、策略、优先选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分裂无法通过包容的方式实现和解,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各地的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将围绕"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选边站队,二者的斗争将日益导致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以"叙利亚民主力量"的身份,积极反抗"伊斯兰国"组织的暴行,实际上其构成仍然是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单一民族力量,它在国内与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政府都保持距离,在国际上受到美俄等域外大国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虽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在反恐战争中取得了丰硕战果,然而,国际社会的同情并不能改变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本身既抑制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扩张,又破坏了中东地区现有力量平衡的双重性质。更严重的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甚至会引发地区其他国家库尔德民族的连锁反应,其所奉行的"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趋势渐显,有可能成为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新源头。  相似文献   

16.
"居伦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市民社会组织的范畴,"服务"是其核心原则,金融捐助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其成员分为核心追随者、附属者和同情者三个圈层。"居伦运动"基于自愿原则开展教育、传媒、金融和经济活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居伦运动"参与政党政治尤其是同正义与发展党的权力博弈凸显了其政治色彩,背离了市民社会组织的非政治功能,表现出"越位"倾向。"居伦运动"的全球扩张引发了广泛质疑,很多国家怀疑该运动的本质是输出伊斯兰教,隐藏着重现奥斯曼帝国辉煌的野心,加之该运动与美国存在特殊关系,导致其在世界范围内遭遇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在"反恐"的名义下,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继而又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军事打压的同时,小布什政府又提出"大中东倡议",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进行"柔性改造",亦即借传媒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进而争得民心,实现军事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目的.因主客观原因,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成为美传媒外交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小布什政府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传媒外交尚未取得成功,美国的国家形象也未获得改善,甚至有愈抹愈黑的迹象.这与美国在中东一贯推行的双重标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本土传媒的反弹和美的霸权心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索马里迅速发展,成为该国乃至非洲之角面临的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从根源上来看,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体系层面、地区层面与国家层面结构性因素互动的综合产物。索马里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理念相互共享、成员相互渗透和行动策略相互模仿等特点,境外极端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频繁发动暴力恐袭,不仅对索马里的民族国家构建造成挑战,而且极大地冲击了非洲之角的国际关系格局。面对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泛滥,国际社会和地区力量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目前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对意识形态的多重"包装"和其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各方力量在打击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过程中的相互掣肘。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西方在中东地区的推广民主运动及伊斯兰世界的应对是近期双方之间规模较大的一次互动.伊斯兰世界反西方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国际政治,而不是宗教;民主推广战略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继承和延续,"9·11"事件使其成为美外交战略中的首要目标和手段;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伊斯兰世界作出了必要的抗议和斗争,但从长期来看,伊斯兰世界必须正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