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阿旅游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阿旅游合作的动力源于阿拉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中国深化中阿经贸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直接需要。目前,中阿旅游合作正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不稳、双边旅游合作机制不完善、中国伊斯兰旅游相关产业的基础薄弱是制约中阿旅游合作的三大因素。未来中阿双方应加强在旅游客源市场、伊斯兰旅游业、旅游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四个领域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国对阿媒体交流稳步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新闻合作机制。但中国对阿媒体交流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已有新闻合作机制缺乏有力落实,涉阿媒体缺少大局意识和公共外交的意识,对阿媒体交流遭遇西方媒介帝国主义的压制,传播格局中民间媒体缺位和新媒体利用不够,对阿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中阿双方应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此外,中国涉阿媒体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或载体,中国要与阿拉伯媒体开展密切合作以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周璟 《职业》2017,(14):43-44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旅游行业成为先行产业,每年上亿人次的出境旅游带动了巨大的资金流、商贸流,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以及商业、金融等一系列行业的对外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新型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大大制约我国旅游行业走出去的步伐.因此,本文从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探讨如何接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阿经贸合作由来已久,自2004年起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中阿经贸合作论坛"的成立,为中阿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广阔的新平台和有效的新机制.当前中阿经贸合作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合作基础较好、经济互补性较强、双边投资合作起步良好、存在共同话语、符合共同利益等.未来合作的发展原则与思路是:发挥"中阿经贸论坛"的作用,以大视野看待中阿双边合作,通过提升中阿关系,带动中阿经贸合作.在加强中阿经贸合作时,要重视处理好中美关系;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以能源合作为本,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中东外交思想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国中东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涉及到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文化基因和情感积淀等五大要素;其内容包含和平与发展、结伴不结盟、正确义利观、中阿命运共同体、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等五大内涵。在新时期中国中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在中东开展了成功的全方位平衡外交,在中东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大幅增加且结构更趋平衡合理,中阿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也为解决中东热点问题发挥了独特的第三方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域,其过程可分为谨慎接触(1979~1987年)、初步参与(1988~2001年)、机制创新(2002~2011年)和主动塑造(2012年以来)四个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理念、政策和行为的变化,受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和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强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不仅展现了发展中大国对中东安全治理的参与,而且成为中国探索"维和外交"、运筹与美、欧、俄、非盟和阿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维和实践中,如何做到既"出钱"又"出人",既"出思想"又"出方案",是新时期中国从"维和大国"向"维和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国际化要求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并掌握旅游知识,具备实践技能的旅游从业人员。为此,基于OBE教育理念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为目标、应创新旅游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多手段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能力的新型旅游人才。还要注重英语教育,优化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拓展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及培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满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苏联的中东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对中东国家产生影响."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双边关系弱化、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受损、中东地区反俄情绪增长等.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对地缘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及时调整了其中东外交战略,提升了中东国家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地区国际体系变化以及域外大国中东外交政策的调整,重构了其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恢复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推出了整体性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12.
自"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双方良好的政治特殊关系,这种政治特殊关系既不同于联盟关系,又超越了普通国家间合作关系,具有"战略合作"之特点。未来十年,中阿战略合作将迎来历史机遇期,但"中阿合作论坛"能否上升为类似于上合组织的多边组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促进因素来看,中阿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对重大国际问题持相似看法,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共同倡导政治多极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文明对话,这已成为中阿战略合作的利益和价值基础;从制约因素来看,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其缓慢的一体化进程和在安全上依靠西方国家,亦影响其与中国战略合作的深度。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还须消除"伊斯兰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对双方民众的影响,提升对方在中、阿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中阿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面对当前和今后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大周边"外交战略视野下对未来中阿关系做出重新定位,在未来的中阿关系构建中应当立足长远战略,矫正目前单一的能源优先的外交政策,避免短视和功利性,牢固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未来中阿关系全面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核计划,使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的目标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参与了中东核扩散治理,尤其以伊朗核问题为抓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本文从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和机制运用三个层面探讨新时期中国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以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为例,考察上述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以多边斡旋外交为路径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能源利益、构建大国形象、战略利益和捍卫主权至上外交原则是影响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的四个因素,其多边机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问题会谈机制,其双边机制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和中俄战略磋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卫生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参与海合会国家卫生治理对中国在当地推进"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中国在海湾地区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外交亲和力的重要依托手段,更是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通过考察海合会国家卫生治理的诉求,厘清中医药在海合会地区发展的优劣态势,并从多元合作、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三个方面的具体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萨勒曼执政以来,沙特外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外交重心从地区转向地区与全球并重。在外交的总体布局上,沙特在大力拓展周边外交空间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国际体系中"关键少数"国家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沙特在地区层面构建"准联盟"以遏制伊朗,在全球层面开展大国平衡外交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强自身新兴中等强国的角色塑造。在外交手段的运用上,沙特通过"欧佩克+"机制与非欧佩克产油大国深化合作、寻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以及开拓可再生能源合作等手段开展能源外交;以首脑外交为突破口,推进新经济外交;以宗教对话为抓手,不断拓展宗教外交的层次与领域。沙特外交转型本质上服务于国内改革议程和王权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天津旅游资源系统整合与深度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永泰  陈芳 《城市》2005,(6):6-9
旅游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因此,对如何加快天津旅游业的大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天津应发挥山、河、湖、海、温泉资源齐备和近现代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国际化滨海都市休闲旅游中心形象;深度开发、系统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打造精品"项链";塑造"天津旅游品牌伞",提升天津旅游竞争力.走旅游依托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体现旅游功能的路子,众星捧月,提升天津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