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往来源远流长.从公元前1世纪起,中国的丝绸便在埃及流行,中国也从埃及输入琉璃和各种香药等物品。其后,中埃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才因太平洋战争的影响而中断。1953年,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批货物被辗转运至埃及,但中埃贸易往来的真正恢复和发展是在万隆会议后,并且对中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期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和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代表团曾就加强两国各个方面的合作问题举行会谈,其中贸易往来主要由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同埃及工商部部长穆罕默德·阿布·努赛尔商谈,这为两国后来的贸易往来铺平了道路.万隆会议结束后,阿布·努赛尔回到开罗对埃及《共和国报》记者说,中埃两国代表在万隆就加强两国经济合作举行的会谈意义重大,“埃及和中国之间建立广泛的贸易关系对埃及是有利的。中国可以购买埃及的大量棉花,同时在中国也有埃及所需要的商品。”5月中旬,直接从万隆至我国访问的埃及宗教事务部部长巴库尔和开罗大学教授卡迈尔,也同叶季壮部长就增进两国间的贸易问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塞西执政后,埃及和以色列以安全合作为基石,密切战略协作,构建起具有准联盟基本特征的新型双边关系。埃以关系能够超越冷和平、向准联盟发展具有复杂的动因,它源于体系层面、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变量聚合”。首先,中东体系结构调整导致地区无政府状态加剧,中东多国形成相互交叉的对抗性政治集团,为埃以拓展关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埃以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扩大,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两国关系向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最后,埃及领导人塞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为特权阶层的高级军官的群体认知,为两国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证。埃以作为中东地区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中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埃及长期重视发展对德国关系。当前,德国是继中国之后的埃及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埃德两国在安全、能源、文化等诸多领域享有共同利益,不断开展务实合作。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埃德关系在历经波折后呈现“新常态”,即由对抗性的价值观摩擦逐步转向互惠性的多领域务实合作。埃及国内的民主转型失败、中东变局的负面溢出效应以及两国经贸发展的现实需求,促使埃德搁置价值争议、谋求交往合作,双边关系由此呈现出价值张力与务实合作并存的局面。两国在地区反恐、难民及非法移民治理、维护中东局势稳定等方面保持着良好互动与合作,并持续至今。然而,德国国内社会对塞西政府普遍存在负面观感,导致德国当局在发展对埃合作时始终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新一届德国政府的上台,价值观因素对埃德关系的消极影响犹存,且具有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塞西执政以来,埃及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埃及国内政治密切关联。为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塞西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政策,具体包括:支持法塔赫,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哈马斯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的两手策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积极推动巴以和谈。这些政策再次凸显埃及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埃及国力衰退、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埃以关系日益重视等现实因素,埃及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格局反映着各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对外贸易格局以偏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贸易关系为主,同时又兼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目前,在埃及对外经济交往中,埃中经贸关系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两国在经贸数量、种类、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解决埃及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推动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切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决策者、国家、地区和国际因素等要素变化的影响,印度和以色列关系呈现出全面性、战略性、伙伴性的发展态势。2017年印度和以色列明确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此后,两国深入拓展在政治、军事、经济、人文四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军事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提质加速,人文交流日益活跃。未来一段时期内,印度和以色列可能在军事、反恐以及经贸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然而,受国内因素、地区和国际因素的影响,未来印度和以色列关系发展仍存在诸多变数,双方在短期内无法结成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的钻探情况看,埃及大地下蕴藏有较为丰富或很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10多年来,在中埃贸易中,埃方一直处于逆差,主要原因是埃方无法提供更多中方所需的产品,因此,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将会在平衡中埃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格局反映着各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对外贸易格局以偏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贸易关系为主,同时又兼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目前,在埃及对外经济交往中,埃中经贸关系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两国在经贸数量、种类、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解决埃及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推动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切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国和埃及的友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两国间的友谊愈益巩固.政治关系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使埃及成为我国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贸易重点国家.我国在埃及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重新取得突破,对埃及的经济技术援助发展顺利.在这世纪之交,在深厚的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中埃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双方有类似的国情,都需要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近年来中埃两国各领域关系健康发展得益于双方开展的首脑外交.穆巴拉克总统第七次访华确立了中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它对当今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在现代化改革、文化传统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三个方面对埃及形成挑战.从当前看,加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行国内经济改革是埃及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根本措施;积极谋求地区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化是埃及迎接全球化挑战必须依靠的力量;正确对待和处理全球化背境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埃及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卡塔尔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斥着阿拉伯国家间紧张局势和地区政治不稳定等能源地缘政治因素.其能源出口结构逐渐转向天然气,实际上是将天然气作为优势产品出口而最终成为世界天然气市场上举足轻重角色的战略意图的体现.面对美国天然气革命带来的冲击和亚欧天然气市场价格“溢价”,卡塔尔积极调整天然气出口战略,将天然气出口到经济增长较快、需求旺盛、价格较高的亚洲市场.卡塔尔的战略调整,符合其能源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卡塔尔积极实施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以油气和石化产业带动非石油产业迅速发展,以举办国际赛事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措施。卡塔尔经济显现出超越以往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为中卡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保障。本文认为,中卡两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打造能源(天然气)领域、金融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并加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其对外依存度也日益加剧,确保能源安全已成当务之急.海湾六国素有"世界油库"之称,是国际能源争夺的主要场所.对中国而言,如何加强与之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中国早已将与海湾六国的油气合作视为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原油贸易、石油工程项目承包、兴办炼油和石化企业、勘探与开发新油气田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海湾需要稳定的油气市场,中国也需要稳定的油气供应.尽管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会遇到一些严峻挑战,但相信双方一定能抓住机遇,在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框架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其对外依存度也日益加剧,确保能源安全已成当务之急.海湾六国素有“世界油库”之称,是国际能源争夺的主要场所.对中国而言,如何加强与之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中国早已将与海湾六国的油气合作视为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原油贸易、石油工程项目承包、兴办炼油和石化企业、勘探与开发新油气田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海湾需要稳定的油气市场,中国也需要稳定的油气供应.尽管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会遇到一些严峻挑战,但相信双方一定能抓住机遇,在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框架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阿尔及利亚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同俄罗斯签署双边战略合作协议的国家。中东变局以来,阿尔及利亚在利比亚、叙利亚等问题上发挥着独特作用,是俄罗斯在中东战略实践过程中倚重的力量。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的外交布局大致如下:一是通过两国定期的政治和外交协商机制,增强俄罗斯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的影响力,特别是提高俄在马格里布地区的政治地位;二是通过经贸和军售合作机制,稳步提高两国经贸和军售规模;三是与欧佩克成员国等能源输出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油气价格机制,赢得同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的市场竞争。阿尔及利亚在俄罗斯的中东和非洲外交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支点作用,但双方的合作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油资源权力是沙特在国际社会中权力地位的主要来源和重要基础.沙特在全球石油贸易与权力格局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发挥着全球石油供应浮动国、机动国的角色,对于全球石油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海合会与欧佩克使沙特在全球石油领域中的影响力呈现出放大效应,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G20进一步提升了沙特在全球石油贸易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石油美元体系的存在凸显了沙特在全球石油贸易治理中的关键地位与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18.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具有历史和现实动因。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埃两大东方古老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中埃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为中埃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实动因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政治、安全和经贸利益的交汇,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周恩来、纳赛尔两位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埃建交标志着新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也有力支援了埃及反帝民族运动,对中埃两国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影响深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作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对中非、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对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埃和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双方有类似的国情,都需要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近年来中埃两国各领域关系健康发展得益于双方开展的首脑外交。穆巴拉克总统第七次访华确立了中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它对当今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底,世界银行发表了1992年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年度报告,对中东各国总的经济形势做了科学的概括,而且回顾了从1977年至今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总的看,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两个特点: 1,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经济发展悬殊,而且差距愈来愈大。1977年至1992年,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如下表: 单位:亿美元 1977年 1992年 埃及 121 300 叙利亚 71 145 伊拉克 183 93 约旦 21 39 以色列 100 6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