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伊朗智库兴起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在数量上,伊朗智库位列西亚北非地区国家之首。在类型上,伊朗智库主要分为政府型智库、高校智库和独立智库,这些智库对伊朗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正日益上升,其中政府型智库主导着当代伊朗智库的发展。当前,中伊双方尚未建立起双边智库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因此,加强中国和伊朗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深化中伊战略合作的内涵。本文从伊朗智库的历史生成、现状及其特点、对伊朗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中伊两国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际交流     
2010年12月22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会见了以副书记哈米德为团长的伊朗伊斯兰联合党代表团。双方高度评价了中伊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中伊两国妇女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伊朗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也是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对象。不断发展的中伊经贸关系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伊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为深化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自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以来,中伊在能源、互联互通、产能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但双方对合作项目进展速度都不甚满意。美国解除对伊朗制裁速度缓慢和解除障碍不彻底,以及伊朗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都是影响当下中国对伊朗投资的重要因素。中伊需要共同努力,继续加强政策沟通和制度建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推动两国务实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规模和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逊尼派极端势力对伊朗的威胁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逊尼派极端势力对伊朗的威胁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有关什叶派十二位伊玛目的史料进行了梳理,通过引用西方学者和伊斯兰学者(尤其是伊朗学者)对十二位伊玛目的评价,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十二位伊玛目以及什叶派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民族观念运动"是一场主要由土耳其前总理纳杰梅丁·埃尔巴坎领导的,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伊斯兰政党运动。伊斯兰政党的兴起除经济、社会、心理、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原因外,还与国家主动的吸纳战略有重要关联。作为一场持续40年的伊斯兰政治运动,"民族观念运动"的发展、高潮、危机和持续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化与世俗化的关系、宗教与民主的关系以及宗教复兴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伊朗经济发展道路从巴列维君主制时期的"全盘西化",到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时代的激进"伊斯兰化",再到后霍梅尼时代的有限自由化,以及近几年哈梅内伊提出的"抵抗型经济",都是当时国内外环境下的产物。为实现经济现代化,伊朗先后实施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但都未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后伊核时代,伊朗在"抵抗型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然而,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和政治两大结构性矛盾,使得伊朗的经济发展仍将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伊朗进行伊斯兰革命.80年代,伊沙关系在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朝觐、地区安全和石油等问题上出现持续紧张和对抗.1989年霍梅尼逝世和伊朗的外交政策趋向务实使伊沙关系出现转机.1991年双方恢复了外交关系.1997年伊斯兰会议组织第八次首脑会议在德黑兰召开,大大加快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双方高层频繁互访,在经济贸易、文教卫生、环境、能源、交通以及安全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这种合作有利于海湾安全,促进了伊斯兰世界的团结和发展,使欧佩克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伊斯兰是中东政党制度中特殊的政治力量,它在政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世俗政党之间的互动对政党制度以及国内政治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埃及,以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为代表的政治伊斯兰力量强大,它与世俗政党的关系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且以竞争为主。究其原因,穆兄会与世俗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埃及世俗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两种思想政治斗争的集中体现,二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冲突;穆兄会等政治伊斯兰力量虽然具备接受埃及世俗政治统治现状的意愿,但其言行常有矛盾之处,难以获得其他世俗政党的充分信任;当穆兄会等政治伊斯兰和其他世俗政党无法通过选举获得政权时,它们转而讨好当权者以获得政治资源,由于可供竞争的资源有限,二者的竞争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和政治人物之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有着一整套独特而深刻的认知.从认知基础来看,伊朗近代史的创伤记忆形成其受害者的心理认识基础;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哲学形成其二元论的哲学基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其变革现状的经验基础.从认知内容来看,反体系思想、对伊斯兰世界体系的理解、第三世界的理论构成了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认知的主要内容.哈梅内伊的认知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伊朗与伊斯兰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而且对于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伊朗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兼具抵抗与融入两种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自视为“世界大国”,伊朗自视为“中东大国”。俄伊关系对中东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俄伊两国在经济金融、核能开发、军工装备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问题、对美国关系和中东地缘政治等议题上,仍然存在猜忌和矛盾。自视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与美国保持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因此在中东事务上,保持着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关系;自视为“中东大国”的伊朗反对外部力量干涉,反对美国及其盟国影响中东事务。美国的压力和威胁,促成了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多领域合作。然而,俄罗斯和伊朗对美国的认知差异,是俄伊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和世俗化过程中,宗教的形式及其演变自然也各不相同。宗教在历史、政治和文化层面上"无形中"对现代性起到了建构作用。本文以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以后的政治状况为例,通过分析土耳其世俗政权合法性中的伊斯兰因素,解释其文化与发展、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证明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普遍的世俗化法则不能决定伊斯兰教的现代命运,恰恰相反,伊斯兰教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中东国家世俗化的形式与方向。土耳其政党的政治理念与执政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特别是"正义与发展党"成功地在世俗主义与伊斯兰教之间保持了平衡。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2月13日宣布,什叶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在1月30日举行的大选中共获407.5万张选票,支持率为48%,得票率稳居第一。库尔德政党联盟和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参选团分别获得217.5万张选票和116.8万张选票,二者支持率分别为25.4%和13.6%。伊选举委员会17确认大选结果并公布了各参选政党和联盟在过渡国民议会中所获的席位,上述三大竞选联盟分别在过渡国民议会获得140席、75席和40席。此外,现任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领导的伊拉克人党只获得15万张选票,支持率仅为2%,获得5个席位,其余15个席位由另外8个政党及联盟分得。  相似文献   

16.
叙利亚与伊朗准联盟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近百年的政党政治演变和国家能力建构有着深刻的联系.凯末尔时期,共和人民党作为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工具,奠定了凯末尔个人威权统治的基础,但激进的改革难以向建立传统伊斯兰秩序的农村渗透,使政党难以吸纳边缘性社会力量,进而导致国家与社会分离.1946年,土耳其启动民主化进程,多党制的实行扩大了国内的政治参与并推动了民主化进程.脆弱的政党体制所形成的文官政府与军人政府的交替执政,使政党藉此增强了对社会力量的吸纳与整合.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在以文官为核心的政党治理体系中,国家与社会、宗教与世俗的"中心—边缘"模式关系得以弥合,政治权力体系得以重构.土耳其政党的政治再建构能力表明,政党政治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土耳其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制度民主化的走向与国家能力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中阿旅游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阿旅游合作的动力源于阿拉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中国深化中阿经贸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直接需要。目前,中阿旅游合作正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不稳、双边旅游合作机制不完善、中国伊斯兰旅游相关产业的基础薄弱是制约中阿旅游合作的三大因素。未来中阿双方应加强在旅游客源市场、伊斯兰旅游业、旅游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四个领域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9.
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与伊审之间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区域结构性敌对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主要是双方在系统和次系统层面上所处的地位造成的。在此结构性矛盾背景下,土耳其采伊朗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长期冲突与暂时合作的不平静关系,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后,土耳其衣伊朗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努力克服敌意和不失时机建立合作的倾向。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30年中,两国关系经历了1979~1988年之间的经贸往来扩大,1988~2002年之间敌意和冲突加强,再到2002年至今的全面政治和解与建立密切经济合作的过程。本文分析表明,土耳其和伊朗之间的关系虽然从长期来说充满敌意,但在某些国内外因素出现的情况下,这两个中东地区的主要大国依然有可能进行和解并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哈桑·图拉比是近年来苏丹政坛的风云人物,其伊斯兰主义思想不仅使伊斯兰解放阵线成功执政,而且也使得苏丹迅速伊斯兰化,成为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继伊朗之后,又一个实行伊斯兰法的中东国家.尽管巴希尔后来选择与囹拉比分道扬镳,但图拉比领导的人民大会党能否卷土重来,仍将是观察苏丹未来政局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