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的前身是沙俄驻伊犁领事馆。沙俄曾先后在伊犁惠远、宁远两城设立领事馆。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迫于沙俄的压力,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俄驻伊犁领事馆、贸易圈在惠远城西门外开设。同治二年(1863年),伊犁爆发农民起义,俄驻伊领事携贸易圈人员逃回俄国,领事馆关闭。光绪八年(1882年),沙俄交还伊犁后,在宁远城北门外重新开设关闭近20年的驻伊犁领事馆。1924年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苏联政府接收沙俄驻伊犁领事馆。1962年"伊塔事件"后闭馆撤离。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随着八路军各部队在华北敌后发展壮大,八路军采取了大量提拔原有官兵和吸收抗日积极分子的政策。受此影响,八路军干部队伍在数量上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干部结构也在发生悄然变化。新干部的大量涌现一方面充实了八路军的干部队伍,同时也出现当时的八路军中新老干部之间尤其是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之间团结需加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情况。为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应加强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开科 《中国社会科学》2012,(4):161-182,208
珍稀刻本史料《辩论阜通茶船被碰案》、《俄国孔总领事来函》,收录了同治年间通商口岸天津俄国总领事与清津海关道之间为解决华俄纠纷的往来信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俄地方层面的交涉概况。地方层面的交涉在国家层面交涉的结果———条约体制下运作,是中俄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而且条约体制中许多不平等的文本内容都必须通过地方层面的交涉才能落实。中俄双方在具体交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交涉原则差异体现了当时中俄两国在东亚区域内整体外交态势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元代,陕西、四川、甘肃、云南、岭北、辽阳六行省所肩负的使命可分综领军民、总兵戎、镇护供军三类。六行省在权力结构方面表现为宗王、重臣多方控驭,其拱卫和较直接治理边疆的功能颇为突出。在西部北部边疆的治理控驭诸举措中,六行省是主导力量。由于六行省设置及多维的配套保障,分寄式中央集权在西部北部特定场域下得到了出色发挥与最大限度的优化。六行省还积极实施了西部、北部六七个地域子文明的新整合,这无疑是汉唐以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开拓和少数民族区域子文明逐渐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框架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陈云三次同李先念谈西路军问题,对西路军充分肯定.其原因和依据是:1、陈云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曾负责联系援助西路军武器弹药的事;2、西路军是根据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3、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主要是因为对民族情绪,对马家军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6.
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瑰丽诗篇,是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本文从西路军精神的形成、主要内涵、历史地位及时代意义等方面,对这一伟大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西路军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产物,西路军的失败也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破产.陈云在上世纪30年代代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到新疆接迎西路军,并在上世纪80年代直接参与了弄清西路军的历史问题和为西路军恢复名誉的工作.他根据亲身经历和历史事实,指出西路军的行动是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战略的具体步骤,"不是执行张国焘路线","西路军的失败也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陈云为西路军历史问题客观公正的解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中国和中国的边疆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①、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统辖的地区,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了现代意义国家称谓.总之,中国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李先念对西路军和正确认识西路军问题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36年10月24日时任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党中央命令组成西路军后,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军作为西路军的主力,和兄弟部队一起,为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西征河西走廊,与敌血战.在永昌时,作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之一,李先念曾向西路军总部领导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最后,他作为负责军事的最高领导人,率西路军余部到达新疆,受到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陈云和滕代远的迎接和慰问,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毛泽东因此称他为"不下马的将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的关怀下,李先念重新调查西路军问题的来龙去脉,为恢复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尊严  陈德金 《文史哲》2002,1(6):129-136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