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解决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写作文发愁的便是没有材料。这个“没有材料”还分几种情况,“一无所有”,没有与主题相应的材料;“山穷水尽”,选材单一,不足以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2.
3.
社会好比七彩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多姿多态,而我们一些学校的学生几乎天天生活在“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范围内,阅历尚浅,生活面窄,导致写作素材匮乏,每写作文往往感到无米下锅。即使勉强作文.总凭过去积累的素材,吃老本,结果写来写去仍是那几件老掉牙的事,几个面孔熟悉的人。学生一写作文就感到枯燥,毫无兴致。因此,解决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迫在眉睫。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习惯外,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的大海洋中,积极去搜集挖掘富于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一说起作文。同学们就愁眉苦脸。为什么他们怕作文?原因在于:(1)头脑中是空的。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2)语言贫乏。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广泛地搜集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我执教语文二十余个春秋了,教学实践中,目睹一些学生上作文课兴趣索然,写作时搜索枯肠难以下笔,平时个个伶牙俐齿,一到作文却反应迟钝。笔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因此,作文教学要从积累素材抓起。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相似文献   

7.
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写什么,怎样写,是许多中学生深感头疼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笔重千钧,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拉扯成篇,不是拾人牙慧,就是缺乏时代气息,体现不出个性特征,甚至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8.
9.
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面对写作,有的学生提笔起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的学生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笔在手,搜肠刮肚,最终无话可说。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他们写作材料的占有量不同。我们知道,占有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脑子里积累了足够的材料,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忧,走出素材贫乏的困境?我认为关注课本,挖掘课本素材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只有几块或者一小堆砖头.想要造房子,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要想让其成为现实,那就得有足够的砖头。写作也一样,要想信手写出一篇理想的作文,脑中必须有足够的素材供选择,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选出最恰当的构思,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但教学现状波澜不起,作文教学陷入了重重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严谨,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学生本身没有积极地参与到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不仅效率高,而且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会完成不好。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愉快的事情印象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需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本着“唤醒孩子创作的欲望”之宗旨.我们在小学作文领域提出了“小学创意作文新体验”之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分别于2002年——2004学年在五、六年级开展了以“全新亲历、全境亲历、全心亲历”为突破口的创意体验式作文实验,在命题和表达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唤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巧妙的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呢?我想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低年级的老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力指导,忽视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积累语言、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是历来作家的经验之谈。所谓“积”,一是生活的积累,一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广采博取,如蜜蜂一样,采集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主题(中心)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而题材的来源的就是素材,只有充分占有了第一手资料——素材。输入大脑,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构思的安排、语言的风格进行恰当的加工处理,才能“制造”出合格的精神产品。前人曾用许多精彩的比喻论述过储积素材的重要性。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以医生收贮各种药材作喻:“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  相似文献   

18.
19.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坏事。求新,才能进步;求新,才能有所创造;求新,人类社会才能从野蛮走向文明。一个不愿、不敢求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文学创新是永恒的目标,学生作文同样要创新,没有新意的文章人们是不愿看的,当然是拿不到高分的。记叙文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应努力在“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