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还存在失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是否可能很快就彻底消灭社会失业?对于这个问题,按照人们的老观念,只有资本主义才有失业,社会主义已不允许失业存在。这个理论禁区过去没有谁敢去触动它,因为这是关系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在前两年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讲到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问题时,就有学生提出“社会主义同样存在失业”,老师反驳说,社会主义只有待业,不能提失业,一讲失业就会混淆两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渐展开和深化,失业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已经开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并且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失业的实际水平和程度究竟有多高,九  相似文献   

3.
所谓“停滞膨胀”,是指生产停滞(高失业是它的主要标志之一)和通货膨胀的结合。它是二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生产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这本来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固有现象。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  相似文献   

4.
49、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为什么必须改革? 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整体上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并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逐步实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中,人们只敢讲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不敢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总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而把商品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并认为计划性就是集中统一,把集中统一的程度作为衡量计划性强弱的标准。把强化这种计划体制看成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把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看成是抵制和消灭资本主义因素。结果,这种计划体制越强化,经济活动被管得越严越死。商品经济越限制,国民经济就越缺乏生命力,最后致使整个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陷入一种僵局。它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失业与就业: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综观全球,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失业———这一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困扰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从西欧到东欧,从北美到南美,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失业与就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造就业机会”、“制定反失业对策”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得不面对失业与就业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失业,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失业与贫困问题的社会政策,进行分析与考察,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我国实施再就业工程提供决策思路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改革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条件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邓小平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快,要比资本主义高,但是如果搞...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私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否应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共产党人经历了复杂、艰难而漫长的认识过程。(一)19世纪初,被马恩称为“社会主义鼻祖”的英法三大空想家,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极度失望,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地狱”;在未来理想社会中,应该消灭家庭,消灭私人经营,消灭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19世纪中叶,马恩坚持…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他们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现象,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后果。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都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消灭则意味着经济危机的消失。斯大林就曾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0,31(4):42-45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五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应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要过早消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化,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是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而社会需求相对减少,而企业改革、结构调整更使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重重。加之劳动体制改革的实施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困扰,再就业成本过高对下岗职工分流到社会造成的阻碍等,已使职工再就业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仅就解决对策而言,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一、体制型失业的历史成因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 ,部分劳动力在就业与失业之间变换角色 ,是市场经济运转的正常经济现象 ,当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产生矛盾时 ,失业问题必然发生。然而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 ,失业具有不同的内涵 ,当前中国最为紧迫的、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同“下岗”这个词联系起来的失业 ,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在转制过程中显性化造成的失业 ,我们称其为体制型失业。体制型失业在西方经济中是不存在的 ,它是原计划经济国家在转型期间特有的现象。中国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消灭家庭”思想包含着三重维度,从宗教批判维度看,世俗家庭是“神圣家族”即宗教世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消灭“世俗家庭”就是消灭使宗教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单个分开的家庭经济成为必需品,“消灭家庭”需要在变革生产方式基础上消灭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属性;从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所产生的家庭关系是私有财产关系即支配关系,“消灭家庭”这一思想需要消灭家庭中的剥削压迫,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其并不是指消灭家庭这一制度,而是要推动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指向是在生产关系变革、家庭关系变革基础上人的关系的重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并不相悖,现代家庭建设正是“消灭家庭”的实现过程,只有正确把握“消灭家庭”的历史进程与当下家庭建设的关系,才能构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家庭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了相当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职工及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福利项目有:养老退休制度、医疗保险、失业救济、残废津贴及工伤保险、遗属和低收入家庭补助等等;此外,房租补贴、中等教育免费制度也十分普遍。西欧许多国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人们应具备失业承受力赵瑞华失业问题,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失业现象。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越来...  相似文献   

16.
六、国内市场关系 国内市场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很大。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统一市场有两种类型:一为民族市场,一为资本主义国内市场。 所谓民族市场,通常指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出现和基本消灭封建经济分割性的同时而形成的统一市场。其所以称为民族市场,是因为在一国内已有了各区域间的经济联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失业的关系刘连华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人们的观念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有人甚至认为是改革加剧了我国的失业问题。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失业的关系,就成为当前亟需澄清的一个理论问题。一、在经济改革之前,中国是否不存在失...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失业理论和中国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失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整整几代经济学家即凯恩斯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并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只有少数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由于实际工资的弹性,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总会使劳动市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现实经济生活中如存在失业,那也只是自愿失业,是有些人懒惰或不愿意接受较低工资而自愿失去工作.这类人的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正统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失业是指那些失去了工作而又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因此,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对失业问题的分析是不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一)几十年来,人们对待商品经济,往往是“怕”字当头,谈虎色变。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有个传统论点,说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生产;二是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甚至有些同志怕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怀疑改革是用资本主义办法克服社会主义弊病等等,其怀疑的和所怕的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们不应当怀疑害怕而应当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它已经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大无畏的科学态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同时,曾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资产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封建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进步。第二,资产阶级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  相似文献   

20.
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并不神秘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政治对社会一切领域无孔不入地渗透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育过程,这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政治的发展,社会因此陷于长期的停滞状态中;资本主义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化过程,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超经济强制为自由竞争所取代,自然经济让位于商品经济,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