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春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9-34
施宜生在宋朝官职卑微,参加农民起义被捕。后逃入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曾使宋贺正旦,涉嫌泄露金人南侵意图。施宜生使宋泄密一事在南宋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施宜生其人其事的记载,宋代史料和文人笔记有一定出入,后者有明显的虚构成分。从这些虚构的情节中,可看出南宋文人士大夫对施宜生品格的歧议,折射出"施宜生事件"在南宋社会激起的道德反应。 相似文献
2.
3.
“艳照门”事件以当事人陈冠希宣布退出娱乐圈暂时予以了结,但对于普通的职场人而言,这次“艳照门”事件,却给人们敲响了时刻保护信息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并报道的各类资格考试泄题事件、高考泄题事件、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所折射出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人才选拔机制、监管体系漏洞,以及升学、就业公平竞争等问题,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考前泄题、考中作弊、考后改分等等,这一系列关于考试的负面消息,让人们再次反思考试制度的公信力到底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7.
8.
[中]李白(701~762):《唐摭言》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尤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玉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120-124
偏离是认知诗学分析文学文本时重点关注的一种现象,它与文学创新密切相关.文章将Mick Short的偏离类型和Peter Stockwell对认知语法的偏离的补充进行综合,以此考察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泄密的心》的偏离性.《泄密的心》体现了外偏离中的形态偏离、语法偏离、语篇偏离、语义偏离和创作模式的偏离,以及内偏离.大量的偏离表明,这篇小说在爱伦·坡最为知名的恐怖小说这一类型中最能体现他的“效果统一论”,也最能体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求新. 相似文献
12.
倘若美国当初能先以平等协商姿态,变“前倨后恭”为“前恭后倨”,与相关国家解决斯诺登问题,遇阻后再显示志在必得的决心,效果是否比现在好得多?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信息情报资源快速增大,信息情报的需求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层出不穷,安全泄密问题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戴维·索斯维尔和马特·亚当斯在新书《1001种荒谬的死法》中,向人们讲述了世界上1001种离奇的死亡事件,本文从中选摘数则以飨读者。经验丰富的跳伞教练跳出飞机才发现忘带降落伞,他说的 相似文献
16.
唐毓远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Z1):124-124
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是高中数学概丰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有如下关系:对事件A、B,若P(A)、P(B)都不为0,若A,B相互独立,则A、B一定不互斥;若A、B互斥,则A、B一定不相互独立;若A,B不相互独立,则A、B可能互斥也可能不互斥;若A、B不互斥,则A、B可能独立也可能不独立.对于事件A、B,若A、B至少有一个为不可能事件,则A、B也一定互斥,也一定独立. 相似文献
17.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万艳霞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5):37-40
"乌坎事件"是由土地利益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广东省政府承认群众利益,处置模式由敌对思维向公民权利思维模式转变;领导理念创新,特事特办;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及时决策、引导舆论等处置原则对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有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春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42
日本与苏联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张鼓峰事件 ( 1938)和诺门坎事件是日、俄 (苏 )在远东长期矛盾和争夺中国“满蒙”的阶段性组成部分。这两次军事冲突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日苏关系的演变与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