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制约和不利的科技、经济、政策等的主观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概括为三对矛盾。 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难以控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近年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给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生态环境面临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业务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应从观念、体制、外部环境、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现阶段,制约我国推进依法行政的因素很多,但可以从更新思想观念,理顺行政体制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已经向城市、乡镇企业转移了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基础上 ,分析存在的障碍因素 ,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基本状况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的最终归宿地。近 10年来 ,无论是从城乡从业人员的变化还是从城乡人口的构成来看 ,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从前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龄消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但是诸如老龄消费市场结构不合理、政府社会和企业对老龄消费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够、老龄收入缺乏增长机制、老龄群体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进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建立老龄消费市场的运行机制,建立持续增长的老龄收入增长机制,优化老龄消费市场的发展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涛  陶虎 《江西社会科学》2002,(Z2):239-241
投资基金业在全球来说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投资基金无论是数量、品种甚至于业态都在迅速地扩张和不断地发展、演化之中。如美国共同基金资产总值从1990年的1.1万亿美元升至2002年初的近10万亿美元,10年来平均年增长幅度超过……  相似文献   

7.
浅谈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后备资源不足 ,人地关系紧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 ,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一起,被誉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般性货币政策,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存款准备金工具作用比较剧烈,不宜经常采用;再贴现工具比较被动,只有商业银行要求贴现时才可发生作用;相比之下只有公开市场业务不但具有灵活有效、可操作性强、政策时滞短等优点,而且被认为是最普遍、最灵敏、最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际操作都显示出极优的政策效果,尤其在美国它已是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根据.从我国实际来看,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策债券及外汇.这标志着公开市场业务已在法律上被确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900元,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农村经济形势很好。然而也应看到,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粮食总产量变动趋势、生产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粮食生产呈现的特点和内在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粮食增产战略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普遍采用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险金,我国也正在研究开征社会保险税。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在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保险金征收管理等方面做好具体准备工作的对策建议,以保证这项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理论界》2006,(10):47-48
城市化是构建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体系,而且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整合,它反映并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本文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展望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粮食生产发展迅猛,其粮食产量连续登上1000万吨、1500万吨、2000万吨三个台阶,1998年达到2506万吨,年平均增幅为5.3%,大大高于全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8%的速度,全省粮食生产在运行中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反映了吉林省粮食发展的实际状况,又印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某些不合理性。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对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量分布上看,吉林省粮食生产具有区域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远洋渔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缓解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平抑国内水产品价格、增进渔民收入、促进国际渔业技术合作、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装备落后、经营能力较差、政策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规则适应能力较差等,限制了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际远洋渔业发展趋势,可以从科技支持、政策支持、人员素质提升、国际合作拓展等方面着力部署,以促进我国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曾学芳 《理论界》2004,(5):87-88
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国依法行政制约因素的深入分析,试图寻找完善我国依法行政路径的对策,即:转变观念是前提,完善立法是基础,规范执法是关键,加强监督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研成果有效供给不足,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科教还较落后,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应从建立研学产贸一体化协同开发模式、构建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科教等方面入手,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阎颖  徐鼎亚 《理论界》2007,(2):47-48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20个百分点,处于全球最低国家之列。大大低于同期46%的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纳瑟姆曲线,城镇化水平处于30%~70%时是该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0.53%。正处于这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市场发育还很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虽然,不少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要加速市场发育工作,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也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关方面也在竭力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实际情况不尽人意,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市场发育步履艰难。只有充分认识并克服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为市场发育铺平道路,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帮助一些大型国企扭亏,并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条件。五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7%以上的增长率,令世界刮目相看。而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和环保等项目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后劲,特别是部分资金用于西部大开发、国企技术改造,有利于经济平衡稳健发展。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为应对经济萧条而提出的在特殊时期内使用的特殊的手段。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赤字财政”,不可能作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