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以他们特有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但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蒙古族的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变迁还不够.乌日陶克套胡博士的新著《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力图从蒙古族游牧经济内在矛盾出发,考察其演变的脉络及其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狩猎活动在蒙古族传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谷文双雄踞塞外的蒙古族历来以独具特色的畜牧业经济和源远流长的游牧文化著称于世。事实上,蒙古族的传统经济结构是以多元化为特征的,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畜牧业经济之外,还有农业、渔业、猎业、采集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  相似文献   

3.
中原农业民族与塞北游牧民族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方式源远流长,汉与匈奴、后汉与乌桓鲜卑、拓跋魏与柔然、唐与突厥、宋与契丹等皆是农业与游牧经济交流互补的典型代表。至明代,正如费克光所言:“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人结合在一个帝国禁令不能完全割断的贸易体系中。”有明一代,蒙古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大致通过抢掠、朝贡、互市三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土地所有制是理解蒙古族封建社会的钥匙,学术界有私有制论和公有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用西方法学概念去解释蒙古族的传统法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从蒙古族社会游牧经济的特点出发,才可以对蒙古族的土地所有制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关于吐谷浑游牧经济商业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谷浑在4世纪初有少量农业和手工业,不过仍以游牧畜牧经济为主。吐谷浑地区主要属青藏高原,乏草木,少水潦,多不毛之地,“贫多富少”。后来。由于吐谷浑介入了丝路贸易,常通商贾,国富民强,不仅民慕其利,而且国家也靠商业收入支撑。虽然吐谷浑有时也象一般游牧民族那样对邻邦采取过侵掠、寇边等行动,但与匈奴、突厥、蒙古等军事型游牧国的表现有很  相似文献   

6.
前言蒙古族的经济基础,不肖说基本上是游牧,但同时狩猎在经济上也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分别掌握游牧和狩猎的不同点,并同时掌握其相互关系,这两者对理解蒙古族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基本问题。就古代而言,如何理解它们的这种经济基础成为掌握蒙古帝国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当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汇集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之际,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后,他的观点继续对蒙古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有过年的习俗.随着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利用田野资料探讨了当代蒙古族过年习俗的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变迁.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碰撞和对话中,互相融合.它们都各自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它们保持其原有的文化本体特征,而在交往中又不断更新,变成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数字观念探微欧军彪柄于史册的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活跃在亚洲北部这块古老、广袤的戈壁草原上,世代以“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创造、传承着令人仰目的游牧文化。毫无疑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是哺育蒙古民族成长的摇篮。干百年...  相似文献   

10.
当你置身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起那首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支脍炙人口的北魏民歌描绘的正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草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摇篮。畜牧业,是蒙古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从业。祖国的五大草原,蒙古族游牧于其中之四。内蒙古草原、青海草原、甘肃草原和新疆草原都有蒙古族牧民的足迹。蒙古族也从事农业。河套平原、土默川、伊犁河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北疆。蒙古族的祖先可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始祖孛儿帖赤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统一、强大,稳定的蒙古民族。其族称来源于某古族的自称“mongol”,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以游牧...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07,(6):I0008-I0008
<正>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此外在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喀喇沁旗曾经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在,全旗的蒙古族学校教育成了普通教育的翻版.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持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学校教育的民族性,如何振兴蒙古族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蒙古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传承蒙古族文化,坚持蒙古语文的学习,并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必须有党的政策支持,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多元文化社会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4.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长调民歌随着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而产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陪伴着这个伟大游牧民族的生活.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这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征的音乐形式,经过广大的蒙古族民众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传唱至今.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那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  相似文献   

16.
二、游牧问题1.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游牧的基础之一是家畜。符拉基米尔佐夫就蒙古族的家畜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游牧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经济生活的基础毕竟是畜牧业。蒙古游牧民拥有牛、绵羊、山羊和马;骆驼很少,无论如何,住在土兀刺、客鲁涟、斡难河一带的人们骆驼是不多的。骆驼的大量出现,是在成吉思汗远征唐兀惕以后。”“马比一切更受重视,马群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财富……。”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北方民族的特点,特别是蒙古族的先民长期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所以表现在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游牧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历史、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因素,蒙古族服装和服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服装的一个大系,在这个大系里,几乎囊括了东北原住民族的所有特点。 “马背皮囊驮奶酪,锦裘毡帐勒勒车。” 这是对过去蒙古族衣食住行的全部写照。 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先民以狩猎为主,因此多以兽皮为衣。至唐、宋时期,由于蒙古族的先民与中原的汉族产生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骑马打猎,爱好骑马,爱惜猎狗,是蒙古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是由历史上蒙古族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动,这种习惯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吉林省的蒙古族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我省(吉林省)的蒙古族几十年来逐渐地都转入农业生产,完全从事畜牧业的人已经没有了,虽然有的地区仍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但是畜牧业的比重不大。由于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改变,已没有大宗的畜群。因此,专供坐骑的马就不多了,打猎(即春季集体出围)的时间也很少了。只有一部分较为聚居的的蒙古族中还保持着养骑马、猎狗和春季打猎的习惯。1956年农业高级合作化运动中,党和政府为了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发达的养马业,蒙古骑兵和蒙古马政更是举世闻名.马是古代蒙古人最亲密的伙伴,它能够提供人们日常必要的生活物资,又是古代蒙古人游牧、狩猎、驰骋战场的主要乘骑.马在古代蒙古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吉思汗依靠蒙古马组建的蒙古骑兵,战胜了他的强大对手,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马是古代蒙古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元代黑龙江各族的工商业,在其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简略,考古发掘尚欠充分,人们对黑龙江各族的工商业尚不甚了解。为此,本文试图根据现有的材料和史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手工业元代黑龙江各族手工业生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此时黑龙江蒙古各部中的手工业还不曾从家庭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上的独立行业。为满足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需要,制作~些简单的牧业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具以及粗糙的皮毛制品等。畜产品是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原料。妇女们以羊毛织毡、捻线,以皮毛缝制衣帽,用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