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近代岭南庭园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代粤中的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等,从环境美、形式美、意境美等几个方面对岭南庭园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岭南庭园富有岭南特色的造型语言、体现生活情趣的意境追求、对环境因素的适应与因借等等,无不折射出岭南造园艺术浓郁的生活气息,轻松活泼,韵味别致,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禅宗与庭园——对日本枯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基本义理在于“心”和“顿悟”:“心”为禅宗哲学的义理的基托,其实就是强调主观性体验,而“顿悟”就是主观性体验发生突变的主要手段。在对日本枯山水的分析中,着重研究了枯山水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意境美:凝固美和枯淡美。凝固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沧桑之美,枯淡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悲怆之美。在论述枯山水两种意境美时,把禅宗的义理作为论点贯穿于整个文章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是一项美的运动,它以独具的艺术魅力,在体育与艺术长河中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美给予健美操永恒的生命力。健美操是通过人的智慧创编的,并通过音乐、意境、动作、服装等形式表现美。它以这些和谐和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形式,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唐诗宋词无疑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将其译成既忠实于原作又具美感的英文确非易事,以几首经典译作为例,通过汉语描述与英语对比,阐释了唐诗宋词英译过程中的"三美"原则,即意境美、音乐美和诗形美.译者在遵循"三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细细揣摩、选择、提炼与再创造,乃能译出脍炙人口的精美之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油画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比较,分析了油画的形、色、笔触、肌理、线条、节奏和韵律等基本构成要素,认为油画是作者在对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在表现性意识的作用下,把自己对自然生活物象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通过娴熟的绘画技巧将绘画元素转化为具有形式美和生命力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指出油画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形式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油画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比较,分析了油画的形、色、笔触、肌理、线条、节奏和韵律等基本构成要素,认为油画是作者在对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在表现性意识的作用下,把自己时自然生活物象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通过娴熟的绘画技巧将绘画元素转化为具有形式美和生命力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指出油画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形式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闽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闽南文化糅合了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和海外文化。闽南的发展历程决定海外移民必然是闽南文化形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时至今日,华侨仍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历久不衰的闽南文化也成为加强华侨对家乡的认同感的重要纽带。本文以2002年石圳村举行的“闽南李氏迎祖”活动为切入点,管窥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闽南侨乡家族文化与海外华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所独有的美学特质,受到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及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巨大影响,徐志摩自觉进行诗歌形式的实验和创新,对新诗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美学的视角看,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美学观念上陷入了误区:以大为美,城市缺乏明确定位;以整齐划一为美,缺乏个性;以矫揉造作、人工造假为美,失去自然。其实,生态美才是城市美的核心与目标。城市的生态美应该包括直观感受形式、生活与艺术实践和历史文化积淀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只有城市的直观形式之美、城市与人的生存发展、城市的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融汇起来,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态之美,才会建设一个人类宜居的美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2.
简论李煜词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他用优美、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他身处不同的环境,词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的美;李煜的词在真实、沉郁的情境中,他的肺腑之心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泉州华侨公会成立于1912年,会员来自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等泉属5县,为民国期间泉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华侨团体。本文重点考察了泉州华侨公会的成立经过、职员结构和演变历程,并深入分析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探讨民国时期地方华侨团体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英雄史诗往往包含两个重要对立形象——"至善至美"的英雄和"至恶至丑"的蟒古思。然而"美"并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理解千姿百态、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对蟒古思形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丑"与"恶"的存在的蟒古思,如何能成为"美",怎样成为了"美"。在充分认识了蟒古思形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之后,从两方面阐述了其由"美"到"丑"的因由。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发明与创造,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与智慧的象征,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见证了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中西绘画中来看,线条与绘画的关系非常密切.线条本身具有的情感与形式上的美,是构成绘画和绘画形式美的的重要元素.探究线条和线条美,对绘画的创新和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静心考览,不难洞见:美无处不存,俨然一种生活态度,无声无息间静静影响着生活,沁润着我们的点滴细节。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和动情演绎渊源已久,使得美逐渐演变为一门学问——美学。美是一种感受和心理体验,亦或和谐与默契的暧昧缠绵,但凡予人欢愉  相似文献   

19.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分为东晋至唐和宋代两个时期。南宋以后闽南人“走广”的浪潮兴盛不衰 ,入广的闽南人被称为“福佬人” ,故从整体上审视应统称为“闽南福佬人”。闽南福佬人具有飘洋过海闯世界的海洋情结、重商贾善经营、以家族为核心以及喜欢功夫茶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对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进行深度考量的重要标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升华。从审美视角观照,和谐社会表征为社会主义的伦理、制度、生态等三个维度的内在和谐统一,蕴示着道德之美、秩序之美与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