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装设计中往往将设计图形符号化,或以某种基本元素符号设计系列包装,或将符号性的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从而促进消费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对大众消费者进行语义引导,促进目标受众的认同,树立自身语义的独特性。从包装的深层次感悟中去认真体会产品的诉求点,用适当的符号揭示出特定的情感、文化、社会意义、历史、风俗等内涵,是成就具有个性化、地方化、民族化、人性化包装设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文化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符号的创造和运用符号进行的创造。符号形成了文化文本、信息和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交流就是在努力认知不同文化规则的前提下编制和解读不同文化符号所组成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从鲁南普通农家少年到少林僧人,从一名功夫超群的武僧到禅武文化的传播者,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延鲁认为,少林寺不仅仅让自己拥有一身武功,还让自己明白事理。最近,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论述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符号行为,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必然要求其在现实性上是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文化创造;而在此创造过程中,符号自身的特殊性、人类自身的为我性以及人类历史性的文化实践活动本身,决定了符号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形式层面上的文化创造而存在,其重要性也将随着我们对信息型文化实践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更加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符号化思维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艺术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创造形式,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是精神与审美文化的提炼过程.日本的招贴设计运用符号化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符号化语言在日本平面设计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写真符号、隐喻符号、怪诞符号、残缺符号、交叠符号、平面符号和字体符号等.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符号的灵魂,丝绸之路作为经济之路和文化之路,得到世界人民的承认,并被符号化为具有探索、自由、平等、合作等多重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主席根据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所提出具有重要战略性的经济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借助丝绸之路的符号化象征,并以符号资本为依托,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符号化生产,从而对丝绸之路进行新时期的符号化重构。  相似文献   

8.
公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态,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公路文化具有功能直接性与相对稳定性等符号特征,挖掘公路文化的符号特征,给现代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经营、服务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公路文化的符号化与文化的公路相关性有关,实践中需认真审视公路文化符号的功能层次性与多样性,结合大众的意愿与地域及民族特色,同时要将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文明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现代公路的人文自然特色。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高度全球化发展造成的“附近的消失”与“地方消失”,符号作为形式化地方文化的“所指”措施应运而生。然而,地方文化符号化这一进路看似合理背后却另存悖论——越想将“地方”象征抽象为某些固定符号,“地方”(能指)越可能被符号(所指)所局限。地方文化符号化产生于现代人在同质化空间构建异境背景下对不同空间感的追求,是在凝练“地方”空间历程中促生的文化转向,以生成地域性文化图样供消费。符号一旦遭遇资本物化,符号泛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随之而来,同时以民族为抽象出的地方文化符号能兼备地方性与世界性,不自觉地使其陷入两难境地。当然,“地方”不会因符号而消失,为“地方”灵魂的持存,要强化地方感,避免寻回“地方”进程中的矫枉过正,其破解进路要遵循好本土性、全球性的基本原则,厚植地方个性兼并世界性的包容性、差异化美学来塑造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古长城”“毛泽东”形象的视觉符号化以及将中国政治文化置于国际舆论场等视觉说服技巧,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解放区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制造民众的身份认同,实施文化情感动员。但这种视觉实践未能因时而变,导致“摄影八股”的滋生,部分消解了图像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形象的媒介呈现,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城市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而且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研究个案,从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战略规划、我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义和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从现实层面提出测量城市文化形象的分析指标:文化政策、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传承和文化体验.基于Python网络数据采集软件和ROST内容挖掘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媒介和社交网络中的新闻报道和相关信息进行内容挖掘、词频分析和情感分析,分析城市文化形象媒介呈现的基本路径、话语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符号、丰富文化内容和体验场景、以服务提升城市文化价值、打通不同场域的传播壁垒等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将电影系列化是制片方们常用的一种分担产品风险的商业手段,但华莱坞的系列电影在近年快速增长的银幕数和上座率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未能像好莱坞的引进片那样持续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其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系列影片结束在所谓的"2"时代。从系列电影的商业开发和文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梳理中美两国在系列影片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和好莱坞在该领域繁荣的根源,深入思考华莱坞系列电影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莫言现象"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蕴。运用符号化消费理论分析了符号化的消费社会、符号世界里的消费者、莫言作品的符号资本以及人们对社会符号的认同,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莫言现象"的经济符号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社会符号消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指出了"莫言现象"所蕴含的符号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打出经济中的"符号"牌;挖掘文化符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传颂正面社会符号,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告文化形象创意是商家实行销售战略的重要策略.文章结合广告翻译的目的探讨了广告文化创意再现的平行移植、归化源语文化形象和重塑译语文化形象策略.归化源语文化形象要挖掘译语文化内涵,力求形象功能对等,张扬产品消费符号,颠覆源语的文化审美思维,再造产品新形象;重塑译语文化形象要注重目标语族民族文化特色标记,增强文本呼唤功能,做到商品信息与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即时视野融合,彰显商品卖点.  相似文献   

15.
宫斗剧是商业影视剧的特定类型,其类型化的构建突出体现了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从文化属性的视角看,宫斗剧的情节构造、内在冲突及其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国传统社交文化中的“窝里斗”形态,并隐射了现代人际关系的一些特征,对现实世界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征作用.宫斗剧类型化的提升需要立足文化艺术创作的首要法则,充分考量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及正面的社会导向作用,提高剧作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7.
<正>少林寺第一护法武僧、第三十四代武僧释延觉近期爆红,他成为传统武术尊严的第一捍卫者,格斗狂人质疑传统武术,他主动站出来应战。传闻日本空手道大师松井章圭污蔑中国武术是"骗术"和"体操",释延觉也誓死捍卫武术的荣誉。不过,近期他撰写了一篇长文,承认了传统武术的没落。释延觉写道:"我从小练过很多拳种,少林、查拳、太极、炮锤、南拳等一些拳术,精通少林多种拳法,但是如果我没有经历散打、拳击、自由式摔跤的训练,也没有自信站在擂台上,纯粹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符号学的理论视野来看,"韩寒事件"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事件,而更是一次复杂的符号学事件:其内不仅交织着"符号化"、"去符号化"、"绝似符号化"、"半去符号化"等信息交流的符号运动嬗变模式,而且还撒满着"知识-权力"元语言跃动的文化表意的话语踪迹。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交流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体现。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中融入中国的当代价值观,打破西方价值观的主流地位,离不开中国故事的讲述。明确中国故事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国际化视角充分结合,从价值符号、产品形式、传播途径等方面,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粹,融合多种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真正做到故事内容"好",讲述也"好"。  相似文献   

20.
人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它包括命名与用名两个互相联系的符号化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人名使用者和人名所有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在艺术世界里。人名的文化形态得到更充分、更典型的再现。中外小说家从事创作,都注意到了名字艺术。“人物塑造的第一步是给人物起名字。”而人名的使用又伴随着作家创作过程的始终。“在小说中,名字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