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汉商标命名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名是人的心理现象,对商标命名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和换喻的理论对英汉商标命名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共性:在“生产”理想认知模式中,命名者均采用了概念换喻,如“产地代产品”、“生产者代产品”等;在“广告”理想认知模式中,正是隐藏于消费者背后的概念换喻“抓”同商标词背后的概念隐喻“兴趣”之间的互动,使得广告中如此命名的商品具有吸引力,并最终导致消费者的购买。  相似文献   

2.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 itiveModels,简称ICM),尤其是典型理想化认知模式可以构建我们对转喻(M etonymy)生成的理解。从这一角度剖析唐人李白诗中出现的四种典型的转喻现象,能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诗歌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所表现出的诗歌意象并非是超出常人想象、只有诗人才能意会的一种主观感悟。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认为转喻是在两个相联系的事物中,以一事物名称来指代另一事物名称。从认知理论来看,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其本质是概念的,因此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基于经验基础并受一般的认知原则支配。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力的认知机制,一种在理想化认知模式下高效的认知手段。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习语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许多习语与概念转喻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高度理据性;进而通过英语习语转喻理据的分析,获得由转喻理据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启发教师对自身转喻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转喻意识的培养,促进对习语含义的理解,提高语言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6.
7.
名名(N1和N2)复合词的构建是高度活跃的语言现象。概念转喻作为认知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部分,在复合词的创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概念转喻激活的向心名名复合词,语义更为清晰、形象,而由概念转喻激活的离心名名复合词往往具有语义不透明的特征,被认为是不可分析的或没有特定的构词模式。文章试图从概念转喻和理想认识模式(ICM)理论证实后者的构词具有自成一体的规则性、系统性和可分析性。以转喻为基础的名名复合词大致可分为五大类:N1或N2为转喻的复合词、N1和N2同为转喻的复合词、整体为转喻的复合词及N1和N2之间的关系为转喻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8.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的有效传递,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及其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  相似文献   

12.
讽刺言语行为表面上积极肯定,本质上以迂回委婉的方式表达消极情感,其目的是对讽刺对象进行贬损、奚落和刺伤,是一种具有间接批评性质的表情类言语行为.讽刺言语行为在事态场境框架下进行运作,讽刺事态场境主要包括讽刺事态前段、讽刺事态核心段、讽刺事态效果段以及讽刺事态后段,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组成部分与整个讽刺事态场境之间都具有转喻关系.以场境框架为基础的转喻理论注重探讨讽刺言语行为的认知机理,同时对涉及到的语用推理图式和认知基础进行系统描述,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受话人为何能够迅速而轻松地推断出说话人的会话意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化密切相关,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想化认知模型能够生成基于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用以说明原型范畴的内在结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源自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使它们成为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重要的自主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多模态文学语篇如绘本中,故事内人物的各类情绪鲜用抒情词语直接表述,主要是运用色彩、图景等视觉空间元素,配以简约的叙事性文字,协同启用转隐喻映射机制,创造感同身受的情绪感知体验。本文首先以几米的绘本《时光电影院》为例,详述多模态情绪转喻的三种类型——情绪的生理效果代情绪、感知物代感知者情绪和外景代内情,继而从协同空间、转喻的多模态协同表征两个维度,提出多模态情绪转喻表征系统。我们还剖析了几米绘本中多模态转喻的涉身体验和民族文化动因。本文认为几米绘本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多模态转隐喻的巧妙运用,藉此激活读者的普遍性身体感知图式和民族性审美感知图式,得以把人物内心的情感感知世界外化并传递给读者,在引发读者人生体味和思考的同时,创造无以言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钧瓷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国宾。但是,与景德镇、德化等瓷区相比,钧瓷的名片效应还不太显著。在一个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品牌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应对严峻的市场营销挑战,钧瓷企业必须加强品牌管理,认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工艺大师品牌、企业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有更大的成长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转喻认知理论框架下,从整体和部分之间互相指代和整体中部分代部分两方面来探讨委婉语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转喻认知模式,以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本质。认为转喻是委婉语表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认知模式,通过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或相关事物之间互相替代的几种不同转喻模式的运作,从而达到避讳、掩盖、动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词语缩略基于人类普遍存在的转喻认知思维。词语缩略的过程是语言转喻的映射过程,包括语言形式层面的局部映射和语言概念层面的整体映射。缩略语的理解与词语缩略是互逆的认知过程,人们通过自身具有的转喻认知思维能力并借助常规关系和语境制约来达到对缩略语意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空间认知研究散见于诸多领域,哲学家、语言学家和物理学家等许多学者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论述。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Stephen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研究了认知空间生成的模式,认为语言和认知空间密切相关。文章在空间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空间概念,并分析了其认知特性,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的转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里都有丰富的传统委婉语,现实生活中富有时代气息的委婉语更是层出不穷.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在委婉语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文章从转喻角度分三个方面探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现象是词汇语义聚合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被称为多义聚合关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以隐喻模式等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聚合关系。在确定多义词义项时,语言环境的词汇搭配和句法结构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都对其进行了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