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有一天,你说:这份工作给予我高峰体验,让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更不可思议的是,还让我得到了金钱。那么,恭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只占整个人口的百分之三。每样工作都有快乐,同理,每样工作也都有苦恼。现在的问题是——这份快乐是否相宜于你?快乐也是  相似文献   

2.
成都12天     
《经营管理者》2007,(5):39-45
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很多人都会有异乡生活的经历,在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寻梦或者打拼。多年前,一个叫聂作平的作家从川南自贡来到成都,并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这座美丽的城市。这种打量的结果是一篇题为《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的文章,文章道出了一个异乡人的成都记忆。作为一座包容的城市,成都正接纳着越来越多的异乡人。这些成都的过客或者城市未来的居住者,他们在成都的土地上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触?尤其是投资者,他如何认识成都这座慢条斯理的城市?他是否习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理想和快乐?一位商人真实地记录下了他在成都生活的12天。这里我们也许能找到关于这座城市的真实答案。  相似文献   

3.
放眼四周,我们可以发现,每天总是有太多的人在抱怨,“我的工作很枯燥。”“我的工资太低。”“我的上司很不近情理。”“我的同事很难相处。”——快乐正在成为一种稀有的奢侈品。朱德庸说,我觉得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一股脑儿全部陷到工作里面去了,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是的,在一个选择如此多样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纠纷,物欲横流的社会思潮,一  相似文献   

4.
筱陈 《领导文萃》2014,(24):124-125
正"书香",一个高雅的字眼,一个让人听了心生崇敬的字眼。小时候,父母常以善读书的人开导我,夸读书人有书香气,称读书人的家庭是书香之家。那时候,心底就隐约地知道,读书与"书香"密切相关,要有书香气,就必须读书。"书香"之香,是一种什么香?香,是一种气味,书在香前,说明此香是因书而来。查了一下百度,最原始的书香之意说的是,古人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  相似文献   

5.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自认为最完美的目标,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某种程度内,我也有同感。但是若过分极端,认为人生在世只有一个目标就容易出问题了,尤其是能力强的人,希特勒就是一个例子。希特勒在短  相似文献   

6.
正心理学家在研究为何有些人看起来总是暴躁不安而感到压力无所不在时,发现这些暴躁的受压族心中都有着一些共同的态度及信念,包括:我的紧急状况优先于其他任何人的紧急状况;我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且有权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在我需要时,我有权享有我想要的权利;别人应该体贴地对待我,否则他们就是心怀恶意的坏人;这个世界应该让我觉得快乐,不该让我感到痛苦。而这些"以我为先"的想法,会大大降低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而且在遇到不顺遂的状况时,会引发许多不必要  相似文献   

7.
只"娶"一个主意,并且过于执著 小企业往往是一个脑袋做主的地方,这里的企业主往往只热衷于自己的想法,对其他的想法和可能性考虑不多.这种"一夫一妻制"在婚姻上是进步的,但在企业经营上却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在这样一个日趋多元的社会里,单一的想法和一个人的决策都是很危险的.作为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不妨与许多想法玩,看看这些想法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利润和荣誉.  相似文献   

8.
只“娶”一个主意,并且过于执著小企业往往是一个脑袋做主的地方,这里的企业主往往只热衷于自己的想法,对其他的想法和可能性考虑不多。这种“一夫一妻制”在婚姻上是进步的,但在企业经营上却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在这样一个日趋多元的社会里,单一的想法和一个人的决策都是很危险的。作为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不妨与许多想法玩,看看这些想法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利润和荣誉。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奔”还是“坐”,都不过是人的一种平常的体态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在描述一个人行为的同时,更多地反映出了这个人特定的心理状态。“奔”传达了一种躁意,“坐”蕴涵着一种静思。然而,或“奔”或“坐”,对于我来说,意义并非如此简单,这还得从我所从事过的两种职业说起。初入社会,我在县城当了一名记者,当时的我年轻气盛,加上信奉“脚板子底下出新闻”的道理,所以经常保持着一种“奔”的激情。于是,好“奔”成了我的习惯,从白天奔到黑夜,从城里奔到乡下,从会议室奔到田头……这时,“奔”成了我工作的一种模式、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三四岁时,爸爸送给我一块小黑板,教我写字画画。我从这块小黑板上,找到了我的人生之路——画画。只要有一间房子可以住,我就可以一直在屋里画画。我每年有360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但我的一生里,都在做最喜爱、最享受的事情。后来,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到极致,那么,无论你做哪一行,都一定会成功。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  相似文献   

11.
你快乐吗?在做痛苦调查访谈时,我们问。然后,一阵茫然。快乐的事,痛苦的事,谁都会有的。但是,当一问到此类问题,“怎么说呢”不自觉地成了大家的一句口头禅。渐渐地,让人感觉不知道是因为痛苦过多,还是快乐过多,以致让大家都麻木了。2004年,前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到中国与众多企业家对话,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头子自始至终的激情、童真和阵阵快乐。与之相对照的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是多么的理性和“成熟”。这与我们的教育一直在灌输一种让人失去纯  相似文献   

12.
应岸 《科学咨询》2009,(6):12-13
[案例] 重庆的九月是让像我这种地道的重庆人也觉得难熬的日子.室外白晃晃的太阳刺得你睁不开眼睛,室内40多人呆在一间教室,犹如置于蒸笼中一般,尽管4把风扇卖力地飞速旋转,呼呼作响,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在这样的天气里,尽管手中是广东版的新教材,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七年级新生,可我已经是连续两、三节课都找不到上课的快乐感觉.  相似文献   

13.
初中英语快乐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愉快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教学作用,产生快乐的教学效应。一、英语快乐教学组织方式的教学效应分析快乐效应是一种心理影响的正面效应,是指人在快乐中由  相似文献   

14.
基层领导大都希望自己的主张、建议能很快得到下属的响应和支持。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与个人愿望相反的现象:明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事后也证明大部分下属都自觉地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但在当时却得不到下属的有力支持。这种情况下,就说明发生了“睡眠者效应”,这种现象在不少基层领导身上都发生过,也使不少人感到困惑。什么是“睡眠者效应”呢?最早提出“睡眠者效应”的是心理学家霍夫兰和韦斯。他们曾为探讨“可信性”问题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中请几位外部形象不同的人来说服公众接受某一事实。实验证明虽然说的是同一问题,但不同说服…  相似文献   

15.
吴言 《经营管理者》2008,(10):121-121
生命是在什么状态下成长呢?生命是在快乐、舒展的状态下成长.人人都想快乐.都想找到陈明歌里的"快乐老家",可总是怎么走都走不到.  相似文献   

16.
办公室人员承担着很重的负荷,工作强度和密度都很大,但要找到快乐,也是很容易的,不妨学会“承认”。快乐从哪里来?谁学会“承认”,谁就能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各级组织部门是干部工作的参谋机构和承办部门。在广大党员干部眼里,组织部门就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组工干部就是组织和领导的代表和体现。组织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一名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都能够安心、顺心、舒心、热心地工作,使他们真正把组织部门当做自己的家,真正使组  相似文献   

18.
实达人热爱变革,实达人的思想不断在超越,这是我采访实达时感受特别深的,几个月不见,许多人的想法又发生了变化。在求变中寻找新的模式,成为实达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当然求新求变,还与实达总裁叶龙的一个想法有关,就是如何让实达人重新跳起来。  相似文献   

19.
窗口     
正张山在办事大厅窗口工作。窗口的事难做,每天上下班四次打卡不说,办事的人还多,别说串个岗、聊个天什么的,就是上厕所都得小跑,不然办事的人就会不咸不淡地说几句牢骚怪话。张山脾气好,遇到这种事也不争辩,只满脸堆笑小心做事。本来张山也无所谓,可跟张山一批安排在窗口的年轻人,接二连三地调到后台坐了办公室。就算是这样,张山也能接受,那些调离的,多少都有些背景。接受并不代表没想法。在窗口久了,张山也想着能够调离窗口,就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文化差异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但是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差?为什么西方是一种个体主义文化,但是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却比我们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是一种过程的集体主义,而不是一种结果的集体主义。也就是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