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0年10月,蒋介石打垮了阎、冯、桂三派势力,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上升到全国军事独裁者的地位。10月3日,他从开封发出江电,要求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遵从孙中山的遗教,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使自己的独裁地位合法化。当时,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同意召开国民会议,但不同意在国民会议上制定约法,谓“总理全部遗教即属约法”,与蒋意见相左。1931年3月1日,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汤山,踢开了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的绊脚石。3月2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由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5月5日,国民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这部约法自1931年6月1日公布,迄于国民党政府1948年“行宪”,前后通用了十七、八年,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2.
1924年10月,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同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之大计。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思想上发生重大转折,勇敢地抛弃了西方的国会制度及法统观念,发表了《北上宣言》,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自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要求“召开国民会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否定了所谓孙中山1924年11月北上是应冯玉祥、段祺瑞邀请的说法,认为孙氏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而主动北上的。第一,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给统一中国造成了有利时机,为此孙中山“践”北方同志之“约”而北上;第二,北上是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和平统一中国所作的最后努力;第三,北上主要是要宣传三民主义,使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更加深入人心;第四,北上是为了召开国民会议,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和民主;第五,北上也是发展国民党党务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但凡读过一点党史和革命史的人,就都知道萧楚女。他是建党初期一位优秀的宣传家,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英烈。萧楚女牺牲的时候还很年轻,但他为我们党早期的宣传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记得毛泽东同志曾讲,萧楚女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1922年,萧楚女被党派往四川开辟工作,担任《彩报》主笔。那一时期,几乎每天都有以“楚女”署名的文章见报。由于他的笔锋犀利,文词俊逸,很快名声大振。当时许多青年男士以为他是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  相似文献   

5.
通常我们把孙中山实行的三大政策表述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其中“联共”的内涵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照孙中山的话说;“来者不拒,所以晤吾党之量能容物。”  相似文献   

6.
红色王后     
《新少年》2004,(3)
介绍这个游戏,还不如直接参加游戏。请出甲乙丙三个人,做做看。甲:我们一起玩“红色王后”游戏吧。乙、丙:好!甲:我做有“超常能力”的人,乙做主持人吧!乙:好。那么,甲,你到外面去吧!(甲离开此地)  相似文献   

7.
北京,我们的首都,我们怀着期待已久的渴望,终于来到你的身边。你张开双臂接纳我们的美好时刻,永远珍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得知我们四人将在指导老师陪同下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全国首届金葵花校园文学作品颁奖典礼和中国小作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的心情只能用“心花怒放”来形容。北京,我们无限向往的圣地,终于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了。乘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8月13日上午,我们终于来到了组委会早就安排好的北京育英学校。吃过中饭,指导老师提议去游长城,我们四人举双手赞同,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怎么能不去长城呢?可是,到前门一…  相似文献   

8.
历时50天的由学潮到动乱直至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已经彻底平息了。痛定思痛,我们不竟会问: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青年学生卷入了这场斗争?为什么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竟遭到严重削弱、淡化,政工队伍要“兼职化”,“业余化”?大学讲坛上思想品德课还会有生命力吗?如此等等,你、我、他,都在思考、探索。我们组织了我院部分政工干部和教师参加的“动乱后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会”,从中也许能给予读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今年暑假,我们去了北京游玩。在白天,我们生龙活虎,但到了夜晚,留下我和两个哥哥在宾馆,却寂寞得要命。真想说一句:“无聊中,欢迎打扰!”那天,我们玩了一个“校园趣事P K台”的游戏,让我十分难忘。这个游戏是有实力的人才能参加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只要每个人讲一件校园的趣事,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一大”颁布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纲,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农地”问题进行长达30余年研究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改造农业,发展生产,用和平方式而不是阶级斗争方式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农地”思想构筑了国民党国民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政策的基础,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空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什么事,吵得这么厉害?姐弟二人吵架,为什么没有人劝阻,却在一旁看热闹?还是让我们听听他们为何争吵吧。姐姐:“你又要去网吧,我不许你去!”弟弟:“我偏去,不去我心里闹得慌。”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中国政治生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突出表现为从"地域观念"向"职业观念"的转变。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社会解体,新的城市职业群体和集团力量涌现,基于地域因素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度难以应对并进行吸纳。欧洲大战之后,受西方改造代议制思潮的影响,"职业代表制"成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改造北洋政府腐败政治的重要手段。在建国问题上,孙中山始终坚持"革命程序论",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提出"以职业团体为基础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那么,如何看待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中关于宪政阶段国民大会由地域代表制产生之方式与基于职业代表制的组成国民会议原则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成为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各派系斗争的政治遗产,也牵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之大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会议"与"革命程序论"作为孙中山遗教而被贯彻落实,"职业代表制"亦写入相关法律文件,进入实践阶段。但是,职业代表制的运作成效如何,是否存在操控、收买?抑或该制度在中国尚缺乏适宜之土壤?从根本上说,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看不出其与工业化和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正向递进的变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的演讲伟人。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曾“以学堂为鼓吹之地”而“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及至周游全球,在世界各地华侨中吁吁“振兴中华”之时,孙中山已经是遐迩闻名的革命家和演说家了。从一九○五年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首次发表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说,到一九二四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系统演讲三民主义,孙中山为使民众了解、信仰、奉行三民主义,在长期的“宣传、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演讲观及其理论体系。一、“用语言文字去奋斗”孙中山一九二四年在国民党宣传讲习所  相似文献   

14.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所著的《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即将在北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尽管国内国外争相为孙中山立传的人成百上干,在孙氏家族中,潜心研究孙文学说并出版专著的,却只有孙穗芳一人。寻根觅踪、搜集史料不是易事;而敢於承担作为“国父”孙女的特殊使命,把自己的身世、情感坦坦荡荡地亮给国人,则更是难能可贵。沿着祖父当年的足述,孙*芳在美国檀香山与中国大陆之间穿梭奔波;为“五族共和,汉卖一家”粮种效力我与孙穗芳女士第一次相见是在四引年8月。我应邀作为顾问参加在檀香山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先生暨辛亥革命80…  相似文献   

16.
黄世仲是由孙中山主持人盟的老同盟会员,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和革命派报人。辛亥革命时期曾指挥各路民军云集广州城下,促成广东全省的光复。可是,就在革命胜利不到半年,他竟作为“民国罪人”而被枪毙。尽管许多国民党元老为他鸣不平,却始终未见国民党政府为此冤案平反昭雪。新中国出版的近代史都肯定黄世仲死非其罪,明白指出“被军阀陈炯明所杀。”经笔者考证,杀害他的真正元凶应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黄世仲实际上是胡汉民为暂时缓解与陈炯明政治矛盾而推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18.
一、鲁迅来中山大学前的背景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广东高等师范,后改称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演说,就是在广东大学钟楼礼堂做的。一九二四年冬,孙中山北上,次年三月病逝北京。一九二六年秋,为了纪念孙中山,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广大原来的校长邹鲁(邹海滨,广东大埔人),是孙中山的秘书,后来参加了西山会议派。一九二五年秋季开学时,学生把邹鲁赶走了。当时校内两派斗争很激烈。左派学生组织叫新学生社,郭瘦真当社长,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还有国民党领导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奉安大典是现代仪式政治的典型案例。为了突出孙中山的独特地位,国民党采用了“党葬”而非“国葬”的名义。典礼的组织架构可谓“党治国家”体制的缩影,典礼的宣传则体现了自上而下系统灌输领袖崇拜的努力。奉安礼节极其繁杂,场面极为盛大,“党葬”气氛空前热烈。典礼本身的成功,显示了国民党人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的谙熟。但普通民众和上层社会的异议,表明“党治国家”的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20.
何洛,曾用笔名何鸣心,1911年9月21生,四川丰都县人。本县旧制高小毕业,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同学一起去绸布店查烧过日货。也以高小学生会名义共同发出过“快邮代电”,反对四川军阀的苛捐杂税。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就读时,又因“五卅惨案”发生,在群众大会上听到著名革命家萧楚女的激奋人心的演说,当即参加群众示威游行,抗议英帝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