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长编》西夏史料的价值杜建录西夏史料由汉文史料、西夏文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3部分组成,而在汉文史料中,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本文简称《长编》)的有关记述最为翔实。据笔者粗略统计,今存7朝《长编》中有关党项、西夏史料竟多达200余万字。但《长...  相似文献   

2.
达怛史料概述张久和(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研究所)达怛自唐代见于文献记载,经五代、辽宋金西夏,各种形式的史料均对达怛情况有一些反映。由于达怛在较长历史时期内,部落发生演变分化,地域发生变迁,与此同时,中原政权也出现多次更迭,因此,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都没能...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献中的族群称谓词是研究辽宋夏金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的珍贵语料。梳理文献可见,西夏在与周边各民族交往时,借用了大批外来语中的族群称谓词。随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融程度加深,党项人基于族群特性和地域认知,对“他者”产生了主体性族群概念。为适应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党项人还以西夏语“■”构建了一批原生性族群称谓词。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党项人与横山羌的族群边界,还折射出12世纪晚期西夏与草原部族的互动关系,为厘清西夏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演进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语言证据。  相似文献   

4.
西夏文文献是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之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用民族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由西夏文文献可以探析西夏王朝的档案管理制度,了解西夏王朝对文书档案的重视,进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揣测西夏政权在当时十分复杂的形势中能与宋、辽、金抗衡达200年之久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文西夏文献,自宋迄清,代有其书。宋朝为其初创积累时期,所成诸书是汉文西夏文献中最具价值的;辽金元三朝是其辑录散佚时期,经过元朝史家的“精心删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从此都亡佚了;明朝是其重辑创新时期,在编辑汉文西夏文献时所作的有益尝试为清人提供了借鉴;清朝是其辑佚勃兴时期,经过清朝史家的钩沉索隐、重修重著,形成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汉文西夏史籍,为今人研究西夏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6.
《词综》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词作2 252首,词作者659人,且附点评,内容丰富,点校精当。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和丰富的作家资料,而且蕴含着独特的词学理论与思想,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释“宁夏”     
今宁夏地区之所以得名于“夏”,与党项族崛起有关。余读辽、宋史《西夏传》及《西夏书事》、《西夏纪》等书,知唐贞观初,有党项族领袖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于静边(今陕西榆林西)等州以处之。其后该部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之白城子。党项族与“夏”字结缘者自此始。其后,党项势力渐盛,唐末有拓跋思恭者,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帝晋其爵为夏国公。宋初,党项势力又有扩展,其酋李彝殷卒,宋追封为夏王;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又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大夏国王,封元昊为夏国王。1038年,元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奄有今宁夏、甘肃及内蒙古伊克昭盟、阿拉善盟、陕西部分地区。因其地处西北,故辽、宋、金诸国人称之为“西夏”。总之,自唐末以来,随着党项势力之扩展,“夏”之名也随之扩大。  相似文献   

8.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9.
上继唐代民族迁徙之成果,下启宋代西夏立国之局面,唐末五代时期是党项发展的中间环节。有利的发展环境与机遇构成了西夏崛起的坚实基础:一是唐祚覆灭,天下无共主,五代诸朝皆忙于中原逐鹿,无暇顾及像夏州党项这样的偏远之地;二是契丹方兴,志在南侵,南北对峙的局面初步形成,给党项这样的中间势力提供了生存空间;三是西北战略地位迅速下降,吐蕃、回鹘等强族相继衰弱和分裂,唯有党项由于较强的政治组织而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0.
学界依据各类汉文典籍资料,已辑出了部分西夏姓氏,并校勘出了文献传播过程中的同名异译、脱、衍、倒、讹等讹误;本文又发现了"部曲"、"冬至"、"令王"、"拽厥"等姓氏。汉文典籍中的这些姓氏或由于句读错误,或由于记述内容过少,长期隐埋于史料当中。此次甄别,得力于近年来公布的出土西夏文献的支撑,这些西夏文献在西夏姓氏及其他名词术语方面的价值应当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辨误《宋史》西夏纪事十八条,计纪事舛误七条,纪年舛误四条,地名舛误两条,笔法疏略五条。西夏是中世纪后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兴起的一个党项人的封建王朝,它曾先后与北宋、辽和南宋、金鼎立,从公元一○三八年建国起,迄公元一二二七年为元蒙所灭止,立国长达一百八十九年。西夏历史是我们祖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史料率略,学术界对西夏史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因此本文的辨误,虽系读史札记,仍然是很有意义的。我把它整理出来,实欲以期引玉,推进对西夏史的研究及其史料整理。其中错误难免,祈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从《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看西夏妇女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夏文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法律条文看,妇女的人身权利、婚姻形态、贞节观念等等方面,西夏有与同时期宋、辽、金王朝相似的一面,但也有民族政权的某些特殊方面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出版关于西夏学研究的专(译)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西夏文献史料、历史与地理、社会经济、政治与军事、民族、人物与遗民、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文物考古等。其中《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天盛律令》修订本及《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西夏书籍业》中译本等西夏文献史料的整理研究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可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地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夏司法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史料的缺乏 ,有关西夏法律制度的研究较为薄弱 ,更无人对其司法制度进行研究。新近出版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我们知悉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无论是司法机构的设立 ,还是诉讼审判制度的形成 ,西夏有与同时期宋、辽、金相似的一面 ,但也有羌族政权“因时立法 ,缘俗而治”的特殊方面 ,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外戚专权是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下经常发生的现象。西夏外戚专权局面的形成,除了一般王朝所共有的条件之外,还与党项的社会发展以及西夏专制集权制度不甚完善有关。没藏、梁、任三大家族相继利用他们攫取的权力,为了他们所代表的小集团的利益而为所欲为,严重损害了西夏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仅给西夏社会历史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还使西夏与宋、辽、金诸政权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7.
《宋史·夏国传》载:西夏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这是正史中有关西夏钱币仅有的一条史料。与西夏同时期的辽、金钱币的研究,虽然也因资料的残缺而比较困难,毕竟尚有辽、金二史中《食货志·钱币》一节可资参考,而研究西夏钱币,就别无可依了。前人对西夏钱币也作过若干研究(主要是对个别钱币的辨伪和考证),但比之其它朝代钱币  相似文献   

18.
西夏中后期仁宗仁孝在位时是西夏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并在这一时期颁布了著名的法典《天盛律令》。从法典的法律条文看,妇女在人身权利,婚姻形态等各个方面,与同时期宋、辽、金五朝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党项民族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评辽在夏、宋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辽、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战或和,既相互利用,又互相对立。虽然宋与辽、宋与夏、辽与夏三组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一时期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北宋。辽与西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与北宋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进而形成了联合抗宋的局面。其中,辽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直接对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在夏、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宋关系是北宋、辽、西夏三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宋、辽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辽统治者十分注意夏、宋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政权建立后,治内民族众多,各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外一方面与辽、宋争立正统,另一方面又有被辽、宋、吐蕃三方夹击的危险。从整体来看,西夏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李氏除了继承前代中原地区传统的民族关系思想之外,又结合自身的民族特性,对当时的民族关系作了新的认识和总结,形成了西夏独特的民族关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蒙元统一全国有着借鉴意义,而且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