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情》2024,(3):35-42
<正>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协同共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能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更加突出重点,存量增量并重,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安南 《四川省情》2023,(6):54-55
<正>成都平原经济区既是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在四川五大经济区中地位超然。2017年以来,成都平原经济区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夯实微观支撑力量、稳定发展区域经济、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等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观2023     
《四川省情》2024,(1):10-12
<正>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从岁首到年末,我们在争分夺秒的建设中“遇见”经济的增长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篆刻”四川的时代印记。2023年,四川经济总量攀上新台阶,增速赶超全国,走出一条奋力追赶的坚强曲线。  相似文献   

5.
这一年,四川经济更强了,经济总量达4.66万亿元;四川经济更稳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6年保持在7.5%~8.5%平稳增长区间;四川经济更靓了,高质量发展下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改善成绩斐然;四川经济更"实"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成功布局蓄势待发;四川经济更"活"了,"主干"引领"多支"竞相发展的区域格局正在形成,四川经济更有奔头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预期偏弱、债务风险隐患等多重因素叠加的不利局面,四川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住项目投资工作“牛鼻子”,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夯实发展基础、保障社会民生,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拉动作用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24,(3):10-11
<正>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四川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随着日前相关支持文件的陆续出台,建设也迎来提速期,各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城市更需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形成发展合力,破解同质化等问题,更好发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8.
谢林 《四川省情》2023,(9):31-32
<正>今年以来,四川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上半年全省区域经济继续保持稳步恢复态势。五区稳步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支撑有力上半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89.5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经济贡献突出,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62.3%,  相似文献   

9.
毛中根(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长,教授)后疫情时代四川需探索服务业发展新路子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是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四川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经济学最新术语便受到广泛关注与学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目的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四川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四川是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国家唯一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五大牧区之一、四大育制种省份之一,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基地。2023年,全省上下坚决扛起农业大省重任,守牢农业大省地位,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977.8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增长4.0%。  相似文献   

1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时刻,着力发挥制造业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顶梁柱”“扛大旗”作用,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制造业蓬勃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四川制造业增加值13308.4亿元,比2020年增加2561.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3.5%,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4%,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姚乐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卢阳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四川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在推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数字经济先行发展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于四川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娟  龙强 《四川省情》2023,(8):29-31
<正>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四川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全省经济整体好转。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前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经济呈现稳步恢复、加速追赶、高质量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追平全国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追平全国。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四川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重大部署,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作为川东北经济区的“双核”,南充、达州两市必须主动担当使命、加强组团协作、增强综合实力,联手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共兴,引领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腾飞。  相似文献   

16.
谢林  龙强 《四川省情》2023,(9):35-36
<正>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四川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呈现稳步向好发展态势。底部经济持续壮大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全省183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超百亿元的有86个,比上年增加3个,占47%;超过200亿元的有43个,比上年增加4个;新增新都区跨入500亿元以上区间,超过500亿元的县区达到11个,其中武侯区超过1000亿元,领跑全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20,(6):10-11
2019年,四川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6%,是三次产业贡献最大的产业。2020年,四川将制定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新动能培育,推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惠献波 《统计与决策》2023,(19):107-111
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地区创业活跃度,从而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业活跃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创业活跃度的协同效应在非中心城市、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我国柠檬主产区的四川安岳、重庆潼南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交会带,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川渝打造安岳、潼南柠檬产区,高质量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渝地区柠檬产业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吴振明 《四川省情》2022,(11):26-2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省之基、创新之源。四川历来重视制造业发展,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治蜀兴川战略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制造业基础不断强化,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但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四川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行业前行承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