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更好地明晰四川经济现代化发展所处的相对方位和未来方向,本文选取经济总量与四川相近的浙江、河南、湖北、福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中的重庆(以下简称“四省一市”)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四川经济现代化发展在要素保障、产业赋能、外贸结构、区域协调等四个方面的短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辛文 《四川省情》2007,(5):33-3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从纵向看,四川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规模发展最大、技术层次最高。从横向比,四川同东部、中部地区仍有很大的差距,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除经济总量规模居第1位外,在其他方面如质量、效益、技术、产业、结构等并不都位居前列。针对四川经济发展现状和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在今后若干年,四川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应该  相似文献   

3.
近期 ,笔者对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了一次调研 ,并试图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 ,找出川渝经济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结构方面的差异 ,感受重庆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感悟重庆经济发展对四川工作的启示 ,思考川渝携手共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川渝经济比较四川、重庆位于祖国的西南部 ,重庆直辖仅从四川当时的 2 3个市地州划了 4个地区出去 ,因此其面积、人口、所辖县区都远不及四川。 2 0 0 1年 ,四川幅员面积 48 5平方公里 ,重庆仅 8 2平方公里 ,四川相当于 6个重庆市 ;四川常住人口 863 9 6万人 ,重庆 3 0 97…  相似文献   

4.
王新前 《四川省情》2005,(11):14-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四川要实现新世纪头20年经济发展的宏伟奋斗目标,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投资。可以说改善投资环境是四川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投资环境的相对优势总体而言,四川投资环境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某些区域、某些因素和某些领域方面,四川投资环境也表现出相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成都市已营造形成了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同样是人口大省,同样地处内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被河南全面超越,究竟四川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正>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基础有重要意义。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目前还存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设施网络有待完善、数字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好的重庆、河南、江苏三省(市)相关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四川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同样是人口大省,同样地处内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被河南全面超越,究竟四川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尚明 《四川统计》2013,(7):20-21
过去,四川全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成都拉动,区域间发展非常不平衡,长此以往,一方面,将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更加不协调;另一方面,对成都自身也是灾难,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等都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廖果 《四川省情》2010,(9):39-40
在具备条件的四川开放合作经济重点市、州,逐步设立外贸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从生产要素、贸易融资、信息服务、国内外市场预警、“三外”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保障四川开放合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川渝经济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结构方面的差异,感受重庆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感悟重庆经济发展对四川工作的启示,思考川渝携手共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市场大省,省内各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政策取向等种种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这使得各地的发展基础、水平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不平衡发展思想为主,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措施,确立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推动了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智 《四川统计》2014,(4):16-17
长江经济带在四川主要涵盖宜宾、泸州、攀枝花和成都四市,常住人口241875人,幅员面积达4.5J5平方公里。尽管长江经济带四市在经济基础、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其经济发展在全省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具有构筑四川区域经济发展高地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声音·诉求     
四川大企业集团尚需加大发展力度四川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均在5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存在七大方面的差距。大企业集团数量较少,在全国只排第13位。四川大企业集团数量不仅少于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河北、辽宁、浙江等GDP高于四川的省份,而且也少于安徽、福建等GDP低于四川的省份。经营实力偏弱,仅在全国排第14位。不但弱化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也削弱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营规模偏小,在全国排第15位。2004年按营业收入排名的全国前500家企业集团中,仅有6家四川企业,且排名靠后。盈利水平偏低。虽在全国排第8…  相似文献   

14.
安南 《四川省情》2023,(12):45-46
<正>四川经济欠发达县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大小凉山地区、盆周山区以及川东北丘陵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2020年,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未来又该如何寻找到最优发展路径,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22年,四川88个脱贫县(以下简称脱贫县),区域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辖区面积的75.6%;经济密度310万元/平方千米,仅为全省经济密度的26.5%。与川内其他类型地区相比,脱贫县经济综合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体可通过贸易便利、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三条路径发挥作用。(2)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财政依赖程度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相比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其设立的“数字效应”更为明显。(3)未来应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浙江等为抓手,差异化打造数字自贸区建设标杆。同时,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的样区可重点考虑贸易便利化方面、技术创新层面和监管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6.
吴丰 《四川省情》2005,(2):22-22
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排行榜上,四川仅有红旗连锁和成都百货大楼上榜,分居46和47位;在2004上半年中国商业连锁经营30强名单上,四川被彻底“洗白”;在2003年全国100强连锁企业中,四川仍然只有红旗连锁一家孤零零的排在第40位,而同在西部的重庆则有重庆商社、重庆百货、重庆德庆、小天鹅、菜根香、陶然居等7家赫然入列;就以四川津津乐道的餐饮业来说,也只有巴国布衣和谭鱼头入围全国餐饮连锁40强,比起重庆、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定差距。连锁经营的发展在四川好像被上了把无形的“锁”,其发展水平与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采取措施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568.45亿元,占全省G DP的比重为39.2%,对G 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8%。为促进四川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拉动社会投资、增加税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主要特点2004年四川民营经济呈现以下9个方面的特点:1.总量增加,在全省经济的比重提高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情》2023,(12):10-11
<正>2023年以来,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消费方面,1—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达533.5亿元,同比增长60.7%;生产方面同样增势强劲,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9万辆,同比增长73.7%。总体而言,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制造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等方面短板也较明显,未来应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楠 《四川省情》2013,(4):46-47
区域金融中心在提升城市和地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战略意义。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以金融业撬动整个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已成为西部地区迫切的任务。需要从改革创新、监督管理和金融功能区打造等多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历史遗迹、民俗传统、艺术表演还是美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文化资源总量共计305.74万处,多项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就在四川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追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足迹,探讨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四川文化产业如何一步步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