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生前时人编选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广东》《鲁迅论》《转变后的鲁迅》这四本论集,分别塑造了“思想革命鲁迅”“国民革命鲁迅”“革命同路人鲁迅”“共产革命鲁迅”四种形象,反映了大革命时代鲁迅的复杂参与所引发的关于“鲁迅是谁”的不同理解。这个“一身四面”的现象,看起来是鲁迅个人影响力的上升,实则是知识阶级在革命时代的逐渐分化,但鲁迅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其“大革命”哲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鲁迅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2.
刘泰隆先生的《历史的高峰》是谈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鲁迅研究的,也是对几十年来鲁迅研究的总结。鲁迅研究在鲁迅生前就有人开始做了,但只有到抗战时期才渐渐进入一种历史语境的层面。刘先生把它称为《历史的高峰》,绝非过誉之词。这是因为桂林抗战文化时期是全面研究鲁迅的第一次高潮,而且这次高潮的峰值确是很高的。刘先生在本书中首先论述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及其在桂林的传播与发展,这在今天的确有重新认识的价值。所谓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主要是指毛著《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几个观点。《新民主主义论》是为《中国文化》创…  相似文献   

3.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4.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中外作家在桂林撰写或发表出版的鲁迅...  相似文献   

5.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吴秉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就曾对意识形态问题作过重要的阐述。建国后,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著作中,则更加具体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作了重...  相似文献   

7.
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对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了无耻的篡改,说什么毛泽东同志在这部著作中论述对立统一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为了论证他们歪曲了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张春桥在《全面专政》这篇臭文中,就十分肯定地说:“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8.
桂林文化城是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关于它的时限,一般人认为上限为1938年10月(即武汉沦陷后),下限是1944年秋湘桂大撤退,前后经历了大约六年时间。抗战时期桂林为什么能成为文化城呢?林焕平教授在为《桂林文化大事记》写的《序》中说得好:“桂林文化城是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统战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毛泽东革命的群众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三大支柱,即实践论、矛盾论、群众论。毛泽东亲笔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他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名叫《群众论》的著作,但却从解决政党与阶级、领袖与人民、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群众论思想。这些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书林》第一期以显著地位刊登了沈鹏年同志的文章:《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毛泽东到八道湾会见鲁迅》.大意是说,在“五四”运动之前,经周作人推荐,鲁迅就读到了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等文,因而引起了他对毛泽东的关切:“五四”运动之后,鲁迅又读到了毛泽东寄赠的《湘江评论》,认为该刊连载的《民众的大联合》“是值得重视的一篇好文章”.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下旬,毛泽东率湖南驱逐张敬尧请愿代表团到达北京.次年四月,鲁迅终于在八道湾寓所跟毛泽东会面.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地畅谈了半天”.以上情况,都是鲁迅研究史上前所未闻的事情,自然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加之有几家报纸又相继以“摘要”的形式转载,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鲁迅的一生,是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革命主将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对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给予崇高的科学评价,他指出:  相似文献   

12.
<正> 《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11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在这篇八、九千字的短文中,他从我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总结了我党独立地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着重阐明了抗日战争中我党军事战略的转变,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批判了王明反对党的战略方针,主张配合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等错误观点,从而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以后同蒋介石国民党作战,夺取全国政权,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关于军事问题的论述,是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也要着重掌握其活的灵魂。《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大量军事著作中的一篇。最近,按照《决议》精神重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中的吹鼓手姚文元,一贯以“理论家”、“文艺批评家”自居,今天发文章,明天出专著,他到底鼓吹些什么?撕去他假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还其本来面目,他是一贯把王明路线奉若神明,把周扬等四条汉子捧为祖师爷,恶毒攻击鲁迅的政治骗子。翻开姚文元一九五九年精心炮制的《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一书,就一目了然。在那里,他摆出一副“研究鲁迅权威”的架式,打着“学习鲁迅精神”,“用毛泽东思想研究鲁迅战绩”的幌子,向共产主义者鲁迅大放冷箭,对抗毛主席关于评价鲁迅的指示,卖力地为王明路线招魂,为“国防文学”翻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魏绍馨同志在鲁迅研究领域相继发表了《“学洋务”过程中的思想矛盾——关于鲁迅早期思想的对话之一》《“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议》《鲁迅小说研究视角的转换》等文,对一些有关鲁迅的问题提出了“新议”,其探索精神令人钦佩。但读过他这几篇论文后,觉得他始终贯穿着这么一个观点:鲁迅早期(本文特指辛亥革命前)是反对、漠视政治革命的。由于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鲁迅前期功过是非的客观评价,故敢就此发表一点异议,以就教于魏绍馨同志并诸方家。  相似文献   

15.
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地位的一点理解1935年,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明确指出根据中国当时文艺战线乃至整个思想斗争的任务,必须学习鲁迅。瞿秋白说:“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1937年,毛泽东在《论鲁迅》的演讲中,论述了他所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延安时期曾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和"鲁迅精神"。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鲁迅论"从新民主主义的角度确立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将鲁迅及其精神限定在党派政治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中,带有极强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有两处论及鲁迅的《阿Q正传》:一见《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见《论十大关系》;有一处论及鲁迅的杂文,见《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面分别谈一点学习体会。先谈谈学习《阿Q正传》的重要性。这里不是对《阿Q正传》作全篇分析,而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去重点学习。对阿Q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只从他体质上和精神上的缺点去看他,也不能只看到他落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的,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然而《人文杂志》1981年第四期发表的《象鲁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朝鲜--读李陆史的《鲁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陆史所著的<鲁迅论>是朝鲜文学家为缅怀鲁迅所著的文章中最精彩的一篇.李陆史在文章中从文化的高度在思想上把握鲁迅的文化意义,着重强调了鲁迅创作中的反封建意义和启蒙意义,并对鲁迅思想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为朝鲜的鲁迅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岱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德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全书共16章,分为四篇:“哲学思想”“综合创新”“生平著作”“文化访谈”。其中第一、二篇,全面、深入地探讨、阐发张先生哲学思想和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第三篇,结合其生平经历,勾勒出张先生学术思想发展、形成的脉络。第四篇,以生动的访谈形式,由张先生亲自回答本书作者的提问,全面、准确地表述出他的学术思想。张先生一生学而不倦、笔耕不辍,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一)在哲学上。早在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