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群体心理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 ,良好的群体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 ,利用群体心理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功能 ,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群体心理具有不同于个体心理的显著特点,科学了解和把握群体心理的特征、演变规律、在群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正确及时地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群体事件激化。  相似文献   

3.
群体心理是舆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相关群体心理理论的回顾和梳理,分析舆情产生的群体心理机制,从而借鉴群体心理理论对舆情问题进行研究,在舆情处理过程中遵循群体心理规律以疏导舆情。  相似文献   

4.
论中央苏区的军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军军邮和普邮、党的机要局是中央苏区三大通讯组织。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7月,红军信柜(军邮)成立。红军军邮除了免费为红军及其家属收发邮件,还负担了传递秘密军事情报的任务。红军军邮除了利用普邮的邮路,还建立了15条特别快信邮路干线(军事交通线)。中央苏区的军邮在保证红军官兵通讯需要、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邮路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钱云会事件"为分析样本,重点剖析了在这一起由突发事件转变为危机事件的典型社会公共事件中网络群体舆论的作用,并从言论极端化和情绪极端化两个维度量化说明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指出网络群体极化的深层社会心理成因是群体认同心理和选择性接触心理。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内,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进行了重要战役,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人民对红军长征在入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甘肃这块地方分不开的。本文就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对象既是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 ,又是由每个学生个体相结合而成的具有社会心理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结构按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主要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明显的外部结构形式的正式群体 ,如班集体、学生会、团支部等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隐蔽的内部结构形式的非正式群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发小群体。通常 ,教师只注重对班集体这一正式群体的大教育 ,而往往忽视了对班集体中或跨班级、跨年级体现出纵横交错关系的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机制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在复杂的群体心理支配下的一种社会泄愤事件.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事件发展过程就是参与者借机来发泄一种郁积在心中的失落、逆反、盲从和渴望政治参与等心理的非理性行为.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构建积极防范和有效干预疏导这一事件发生和升级扩大的框架机制,应是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事件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平衡、幸福感及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15-11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各群体中年轻的知识群体,其心理平衡感、幸福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平衡和幸福感的因素中,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恋爱等内容为主,分析该群体心理失衡、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1.
浅析教师群体心理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群体是学校的基本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相近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对组成教师群体的个体以及群体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师群体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群体心理的研究和管理,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群体心理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群体心理研究从产生、盛行到衰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又重获重视与认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群体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受欧洲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研究视角的共同影响,它以群际关系研究为主导内容。站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群体心理研究的发展特点与变革,可为相关研究尤其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整体推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30年9月下旬,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开始进攻中央苏区。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采用的所谓“总战略方针”,实际上既包含了主要用于对付苏区及周边白区的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治战略,也包含了主要用来对付红军主力部队的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军事战略,由这两个战略方针构成的“新军事战略”是并行不悖、互补互动的军事政治战略战术。但此时的红军和苏区被“左”倾错误领导所统治,红军被迫执行“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进攻路线,以致未能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兵力日少而苏区日蹙,红军于1934年10月被退出中央苏区和其它苏区,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4.
防患于未然,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重于处置。依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可以设计有效的预防策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与危害。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主要是社会不满导致民众的不公正感和相对剥夺感产生,后经集群认同形成鲜明的内外群体,而群体愤怒等负性情绪又为其提供动力。据此可设计有效的社会心理预防策略:基于群体认同的同化"异质"群体,"分化"同质群体;基于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调节群体情绪策略。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术传统对群体政治心理问题的关注历史悠久,但直到19世纪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政治心理学.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并且主要是一种思辨研究;随后,实验方法进入群体政治心理研究,研究重点转向小型群体问题,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中,“去个体化”、“服从权威”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兴趣点;“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是小群体政治心理和群体决策心理中的最受关注的问题,这些现象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的长征途中,经过藏区时宣传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广大藏族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特别是在途经四川的藏族主要聚居区时,藏族群众通过支援粮食、发展经济、充当翻译和向导、救助伤员、提供兵源等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地区藏族群众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态,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关注那些可以控制人们行为的非理性的因素和机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舆情、社会心理和群体心态对个人、社会、市场、国家的影响,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重要作用.群体心态研究理论为群体性事件的疏导、处置和预防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宿舍的群体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群体心理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宿舍群体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大学生宿舍中的群体心理,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也有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老年人口群体心理变化的因素、状况及对策。具体从老年人口群体对现实的共性反映出发,结合我们1987年在四川所进行的对3,578名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老年人口这种心理反馈的状态及表现,深入探讨调节和制约不利于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提高老年人口对生理、社会地位转变后的适应能力和自勉力,加强老年人口的心理保健。一、影响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心理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原因和表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独特的心理危机特点,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包括大学生学会自助、师生协同助人、学校形成干预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