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权力之前,国家政权一直未真正渗入基层社会,官方留下的权力空间借助乡土社会的内生权力得以弥补.在20世纪前期的社会变迁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富有乡土印迹的内生权力生成要素因不在地主阶层的规模性形成而失去往日之绩效.探讨社会变迁中的不在地主与乡土社会内生权力机制变动的问题,无疑是乡村政治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不仅有重要的实用功能,还被古人开发出诸多的审美功能。先秦时期马的文化意蕴,主要以"骐骥"为代表,围绕着人才的使用而展开,并由此生发出治人和治国之道以及不拘一格招纳各类人才的理念。到了汉代,随着张骞的出使西域,"天马"就逐渐取代了"骐骥"的地位而成为汉代人心中骏马的代表。在唐代,"骏马"又被赋予了最具时代特点的审美意义。在冶游生活中,它成为唐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出塞、畋猎等生活中,成为一种显示民族豪情和气势的文化符号;在送别的场合中,成为显示男子翩翩风度的一种文化标志。此外,唐人还频繁使用"瘦马"与"胡马"这一意象,瘦马意象比较集中在中晚唐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士人豪情渐减、气骨渐衰的心态。"胡马"则带有地域色彩,在安史之乱时期,"胡马"成为叛军的代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 1 6世纪以来 ,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地域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结果。 1 8世纪以后 ,流民最终获得“永佃权” ,赣南抗租风潮渐趋平息 ,则意味着流民开始定居和“土著”化 ,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清初紧张的人地关系通过把土地所有权分割为“田皮”、“田根”而得以缓和。闽西的抗租风潮虽没有出现流民与土著的冲突 ,但仍可从地域社会变革和人地关系方面得到解释。明清时期南方地区普遍出现的一田二主 ,甚至一田三主、四主的现象 ,更根本的原因乃是人地关系紧张导致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必然分割 ,抗租风潮则是实现这种分割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4.
陆玉芹 《晋阳学刊》2009,(6):125-126
一 钱穆曾说过:“政治事业之推动与支持,则首赖于人才。人才之培养,系唯大学教育之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对新式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改革被提上日程。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民国的第一个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由于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并未形成较大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人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在多方呼吁和努力下.  相似文献   

5.
正义的本源性不在于复杂概念的厘定和先验制度的设计,而在于究竟该持何种理念去建构正义。理智的审思是正义建构的逻辑之基,坚持理智的审思有助于克服传统理性观的缺失,使包容且又宽严相济的理性观得以还原,亦使形式理性走向实质理性,从而为正义的建构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开放的中立则是正义建构的位置要求,秉持开放的中立,才能走出位置客观性的幻象,避免陷入封闭中立的泥潭,才能充分彰显开放中立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多样的缘由,则是从现实的角度对正义的应有考量,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束缚,才能对各种不公和非正义作出更加清晰的辨识,才能对正义形成更加正确的判断,由此而建构的正义才可能更加理性、客观和公允。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加缪始终致力于呼唤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诗学,一种作为苦难见证的精神.在一个严峻的时代里如何做人,是其系列作品的共同主题.它们以现实为题材、以我反抗,故我们在为旗帜,在反思唯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将文学写作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回应了荒诞之后的价值选择问题,而且鲜明地张扬着一种反抗的诗学.  相似文献   

7.
1942年中共领导人张闻天率领的延安农村调查团以土地问题为主题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兴县二区14村进行了为期近5个月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在经济形态上属于典型的"中农化"小农经济区,即在地权分配与土地经营模式两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以中农为主体的自有自耕性征.尽管在中共革命影响下,农村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及运行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主要经济形态依然是传统的"中农化"的自耕农型小农经济,惟"中农化"走向更加明显而已.  相似文献   

8.
戚尔达 《理论界》2010,(11):211-213
促使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的最重要因素与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压力和美国国内外的政治压力。60年代末期面对苏联威胁中国领导人争取同美国进行高层接触,同时美国基于国际战略的考虑也需要和中国进行和解。由于中美在20年中一直呈现的对抗状态,因此,在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双方已经考虑到由于战略原因而必须实现中美关系的缓和,那么也必须根据这种需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都在各自的原则范围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协调,以达到互容。本文主要将目光投置于1969年到1972年中美在相互试探过程中,双方在改善两国关系中所作的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9.
促使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的最重要因素与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压力和美国国内外的政治压力.60年代末期面对苏联威胁中国领导人争取同美国进行高层接触,同时美国基于国际战略的考虑也需要和中国进行和解.由于中美在20年中一直呈现的对抗状态,因此,在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双方已经考虑到由于战略原因而必须实现中美关系的缓和,那么也必须根据这种需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都在各自的原则范围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协调,以达到互容.本文主要将目光投置于1969年到1972年中美在相互试探过程中,双方在改善两国关系中所作的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 2 0余年 ,是中外教育交流十分活跃的时期。本文全面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国官方和民间派出的教育考察人员以及外国来华教育人士的基本情况、活动内容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交流活动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精细管理、推进发展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今年是管理局的"推进发展年",纪检监察工作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快速切人、发挥职能,支持改革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追究诬告者.进而从纪检监察的视角,聚焦发展、服务发展、推进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侗族传统社会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社会学有关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和功能分析的方法,对侗族传统社会的细胞——侗族家庭的结构、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SWOT对马氏文化开发进行分析。邯郸是马氏祖源地,政府重视,经济发达,但工业立市使得环境污染较重,对相关古迹保护不够,这影响了景观可进入性和观感。因此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改善市内人文环境,同时夯实古赵国考古,对赵奢始祖墓相关物证进一步完善,多发表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同时鼓励民间学者加强研究,加强马氏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村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军 《中州学刊》2004,(1):149-151
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使农民生命波折期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张会永 《中州学刊》2006,(3):141-143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家族势力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本世纪开始,家族势力作为一种秩序基本上稳定的状态被打破,中国村落家族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动荡分化的时期。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的家族势力又复兴起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其中的利弊关系不容忽视。因此,本文着力就家族势力的复兴、存在根基、与法治的关系、与国家法的冲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因为父子关系属于私人领域,所以孝也被理解为私人道德。但是,在传统思想之中,家国结构、人伦关系、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近代以来,出于建立现代国家的需要,杨度、梁启超开始提倡以建立现代国家为目标的"国家主义"与国家道德,并将其称为公德,相应地,孝也成为私德。在五四时期,吴虞等发起的"反孝运动",实质上是对中国文明的整体批判。但是,要重新认识传统,必须重新理解传统的家国结构,并理解这一家国结构中孝不仅是一种现代人所说的私人道德,其公共性表现在这一德性是构建中国文明秩序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本身。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彝族撒尼支系的密枝节中,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的,因为当地人认为女人是不洁的象征.而密枝节起源传说和田野现场表明,女性在密枝节缺席的状况已经开始悄然改变.作为传说叙事的主角和现代密枝节的参与者,女性作为一个权力主体,在密枝节中和神权、政权和经济权力一起,构筑出密枝节权力话语剧场,见证了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关系异化与关系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经济理论之所以难以解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它忽视了华人社会中经济个体或群体之间先天承继和后天形成的关系的巨大作用。然而,华人社会中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地具有降低经济不确定性、作为替代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当且仅当这种原初关系异化为工具性关系之后,这些功能才得以发挥并对华人社会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异化的充分条件是资源稀缺性和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与制度漏洞的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原初关系、工具性关系和市场化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向计划经济,再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而协同演进,从而为经济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个粗略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相似文献   

20.
民初崞县乡村家庭的宗教信仰及行为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对祖先的崇拜和对神祗的敬奉。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其经济根源;万物有灵论和灵魂轮回说是其认识论根源,宗教信仰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则是其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